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寫下和《出師表》齊名千古的名作,李密是何許人也?

建興五年(227),為了完成先帝劉備“興復漢室”的重託,蜀漢丞相諸葛亮決定北伐,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劉禪,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出師表》。泰始三年(267),晉武帝司馬炎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徵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上表陳述家庭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即《陳情表》,最終打動了晉武帝,還稱讚李密為“士之有名,不虛然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陳情表》為何能與《出師表》齊名,其作者李密是何許人也?他又經歷了怎樣的一生呢?

一、父死母奔,少年純孝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父親在李密出生僅六個月後逝世,而母親則在李密四歲時改嫁,若非祖母的撫養,可能李密早就餓死在了混亂的三國時期。而李密的早年生活非常悲慘,家裡的變故讓他早早懂事,但體弱多病的他在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到了能成家立業的時候,李密身邊竟然沒有一個能幫襯自己的親人,“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在那個看重家世背景的年代,可憐的李密卻沒有任何親人可以依靠,還要侍奉年齡已大的祖母,就這樣踉蹌度過了自己的前半生。

但李密很早就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他師事譙周,博覽五經,不但好學思敏,還以文學見長。任蜀漢尚書郎時,李密多次出使東吳。一次,孫權和群臣一起討論道義問題,群臣都表示想當弟弟,可以少承擔家庭責任,還能得到關愛,僅有李密站出來說自己想當長兄,“長兄如父”,李密願意承擔照顧兄妹,侍奉長輩的責任,吳國君臣都對李密讚歎有加。也是因為“孝”,在蜀漢滅亡後,徵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晉武帝司馬炎慕其名,在二者都想要重用他時,李密才會選擇放棄,“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在功名和親情面前,李密選擇了後者。

二、出師表名,陳情為孝

《出師表》“紅”遍古今,“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在於表達了諸葛亮忠心為蜀,希望能夠不負曾經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劉備的重託和興復漢室的夙願。後主劉禪並不同意揮師北伐,在他看來是勞民傷財之舉,況且曾經諸葛亮的藍圖中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荊州的失敗,北伐必定無功而返。而諸葛亮目光長遠,自然不可能等曹魏恢復過來了打自己,屢次北伐為的是減緩北方經濟恢復的速度,暗中尋找揮師中原的機會,諸葛亮上奏《出師表》,就是希望後主能夠不給自己“拖後腿”,而且這次是自己親率大軍,亂箭無眼,就連諸葛亮自己也不能保證能夠活下來,因此早早提醒劉禪“親賢臣而遠小人”,然而“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諸葛亮最終病逝了。

不同於在蜀漢說一不二的諸葛亮,此時的李密是亡國之臣,哪怕心繫舊主不願出仕,也不能說得太明顯,只得做低姿態。為了表達自己對祖母的孝心,李密以自己悲慘的身世為引,說出了祖母對自己的恩情,以及如今祖母臥病在床,僅有自己可以照顧,“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此外李密還多次提到想要為祖母盡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陳情表》一出,李密的做低姿態以及對祖母的孝順之情,令司馬炎大為感動,讚歎說:“密不空有名也”,為表嘉賞,還賜其奴婢二人,並指令李密所在郡縣按時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三、心念舊主,無功無名

寫陳情表時,李密已有四十四歲,祖母也有九十六歲高齡了,所以沒過多久祖母就去世了,李密也再沒有了徵辟不就的“擋箭牌”,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只得出仕,做了一個地方官。後來李密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徵召到洛陽,時任司空的大才張華問李密“安樂公何如?”李密沒有因為是舊主而有所敷衍,反而大氣地說:“可次齊桓。”張華問其故,李密回答:“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張華善之。

正如在《陳情表》中所說,“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李密有才能,本望到朝廷任職,但因為為人剛正,不被權貴所喜,朝中無人推薦,只做了漢中太守。蜀漢滅亡,李密滿腔熱情在晉也得不到重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李密抱怨著在結尾寫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李密因此罷官歸田,後病死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