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據說歷史裡的美景在澄城就能找到,你不看看嗎?

這裡有悠久的歷史

有深厚的文化積澱

兩週時期名徵(zhēng)

春秋屬晉

戰國時屬魏

秦時設北徵縣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設郡

縣址遷於今址

迄今已1570餘年

這便是

渭南市澄城縣

浸潤在歷史文化裡的澄城

澄城地處渭北臺塬東部,面積1121平方公里,在這塊並不算大的地方,卻遺留著上百處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

拴馬樁石雕數量之多,品味之高,造型之奇特,聞名。

據統計,僅各式各樣的拴馬樁達2000多個,分佈於各自然村的農戶中,居之首。

親鄰寨遺址、壺梯山、瑞雲觀、居仙寺、蛾蟒廟、關則口長城古蹟、澄城古城遺址……

這裡的每一處都譜寫著一段歷史、一段文化。

堯頭窯文化旅遊生態園區(AAAA)

景區位於澄城縣堯頭鎮,是依託堯頭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堯頭陶瓷燒製技藝(國際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打造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遺址現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窯址129座、制瓷作坊78處,古民居75處,廟宇祠堂17處,瓷片堆積層3處,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遺存最豐富的古瓷窯遺址,被譽為“古瓷窯活化石”“露天陶瓷博物館”。

堯頭窯景區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如今已經成為了集文化傳承、休閒娛樂、研學體驗、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

堯頭陶瓷燒製技藝

明代縣誌記載,澄城“瓷砂始於唐”,距今已有1300餘年,這是堯頭陶瓷燒造歷史最早的文字記載。

據當地人稱,在古窯址廢墟中挖掘的陶瓷碎片上發現刻有漢代的年號和人名,由此推斷,堯頭陶瓷最早可能始於漢代,發展於隋唐,興於宋元,盛於明清。

堯頭陶瓷的釉色多為白、青、黑三色,單色手描,樸素大方,其中黑釉瓷最負盛名,俗稱“黑珍珠”。

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器型是黑釉老鼠罐,半圓形的罐蓋上爬著各種形態的老鼠,非常生動。

罐蓋寓天,罐底寓地,以罐寓天圓地方的宇宙,以老鼠為子神之意寓多子多福。

2006年,堯頭陶瓷燒製技藝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良周秦漢宮景區(AAA)

博物館館區總面積64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拴馬樁石雕展區2300平方米。

景區內歷史遺存豐富,秦漢宮殿遺址、戰國魏長城、明清古城、漢武帝廟等無不彰顯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積澱,劉家窪東周遺址的發現,更是引起了全國考古界的轟動,被評為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良周社群博物館的開放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考古基地的設立,也為景區增添了新的內涵。

澄城縣博物館(AAA)

博物館館區總面積64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拴馬樁石雕展區2300平方米。

展廳內共設古代文明、堯頭陶瓷、雕刻藝術、民俗工藝、當地發展等五個展廳。

館藏曆史文物共1300餘件,其中堯頭陶瓷500多件,拴馬樁石雕730樽,工藝美術和農家生產生活用具500餘件,文物和藏品總數近3000件,是一座融人文歷史、民俗風情於一體的綜合博物館。

城隍廟神樓景區(AAA)

城隍廟神樓景區位於澄城縣城西大街,建築面積220平方米,坐北朝南,城隍是宗教文化普通崇祀的神祗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神樓由中樓、東樓、西樓並列組成,坐落在40級臺階的高臺上。

中樓為重簷三滴水歇山頂,樓深面闊、進深均為三間,樓高二層,底層帶回廊。

上層出挑平座欄杆,頭拱形式多樣,內設木樓梯,可供遊人登臨,頂部置八卦藻井,裝飾火焰寶珠圖案

澄城刺繡

2008年,澄城刺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澄城刺繡是陝西省渭南澄城縣傳統刺繡技藝之一,基本特徵是珍工細膩,花形簡潔大方,顏色搭配和諧,並富有深刻的內涵。

澄城刺繡非常講究內涵,而在花形方面簡潔大方,沒有大紅大綠的渲染,而是淡雅舒適,清秀勁拔,活靈活現。

澄城

似是一顆隱匿在民間

但卻熠熠生輝的明珠

任憑歲月如何變遷

依舊從容、淡然的生髮著自我的光芒

澄城

又似是一位歷經世事的老者

看著光陰不斷在眼前切換

以巋然不動的安靜姿勢

靜觀著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默默地

守護著這方土地

陪伴著這裡的子民

來這裡

聽他講講光陰的故事吧

作者/來源:渭南文化旅遊資訊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