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古代為何沒能產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偉大科學家

雖然中國古代雖然有4大發明,或者很多知名的詩人、畫家,但就是沒出過科學家,按理來說,明中期之前,中國不管哪個角度都是領先西方世界,那為什麼就出不了一個科學家呢?

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問題,但對於那些其實一點也不懂中國文化,但言必稱“中國文化”,口口聲聲“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很寶貴”的人來說,這樣的問題會讓他們抓狂,反問你一句“做人怎麼可以這麼極端”,然後祭出百試不爽的偽辯證法。

很抱歉,這不叫極端。這種客觀存在的問題,本身就是反思之源,如果你稍微有點腦子,就會好好反思,然後做一個明理的現代人。如果非要抱殘守缺,給老祖宗臉上貼金,那你跟那些腦後垂著辮子的清朝人沒有什麼區別。

不管你如何粉飾中國文化,都應該看清這樣幾個事實:

第一、中國哲學的高峰說來說去,其實在百家爭鳴時代,起點極高,但起點就是高峰,之後都在這個基礎上打轉,而且空間越來越狹窄。

第二、即使是百家爭鳴時代,中國哲學也缺乏足夠的邏輯性,你現在能看到的典籍和民間老話,多半沒有邏輯可言,這是跟古希臘哲學的最大差別。

第三、如果剔除歷史教科書裡造假的地動儀等玩意兒,你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太多跟科學沾邊的例子,當然,作為曾經璀璨的文明,實用類的技術成就還是有的。

第四、宋代以後,世界文明史上的所有重大發明,完全跟中國無關。

最後一點,你現在享受的現代文明的所有便利,都不是中國人所發明,從手機到電腦,從空調到冰箱,從抽水馬桶到電燈……如果靠你的老祖宗,你的生活標準只能參考清朝。

沒有科學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看不上“奇技淫巧”。

當然,中國歷史上也沒有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沒有具備足夠邏輯能力的哲學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忙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這幾個很好看的詞,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過化為兩個字:做官。

中國人太喜歡做官了,自古以來,很少有知識分子真正坐下來思考。少有的一些光輝人物,直到今天都未必能受到認同。

做官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管你的出發點是什麼,是想升官發財,還是想為民請命,所依託的都是體制。而在人類歷史上,體制從來都是對思想的束縛。真正的思想家和科學家,還有文學家,他們從來都是跳出體制的獨立個體。

當一個國家的讀書人牢牢依附於體制時,他們必然不會認同所謂的“異端”,偏偏思想、科學和偉大的文學作品,最初都是“異端”。

越是這種依附體制嚴重的地方,就越欠缺活力。眼下也是如此,那些招有編制的環衛工人都有一群碩士博士去報名的省份,那些不是公務員不是事業編制,哪怕年薪幾百萬也被人們視為不務正業,最好回老家找個好工作的省份,那些認為女孩子就應該留在家鄉當個公務員或者老師才算正經的省份,不都是年輕人最想逃離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