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曹操為何長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他本來是鮑信部將,在鮑信戰死後,就跟著曹操混了。于禁善於治軍,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在曹仁求援時,曹操派出于禁和龐德馳援,沒想到被關羽利用漢水暴漲,水淹七軍。于禁為了自己手下三萬多兄弟們的安危,勉為其難投降,而龐德卻誓死不降,被關羽處斬。

縱觀後漢三國亂世,群雄逐鹿、諸侯紛爭,對於真正有才能的賢士,無疑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幸運時代,不僅可以選擇的諸候非常多,人才流動也很自由,只要不是吃裡扒外賣主求榮,換個東家是完全為世人所能接受理解的。比如黃權投降魏國,劉備沒有責怪他,還說“辜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于禁率兵解樊城之圍,被關羽水淹七軍,最後率部投降,曹操聞訊後,大呼我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作為待于禁不薄的曹操來說,無疑是痛心疾首的,他這一聲長嘆,既是對於禁的變節而憤怒,也是對自已沒面子的一聲嘆息。對於威震華夏的曹丞相來說,自己最信任的棟樑之材投降敵軍,讓他顏面何在?

以我們當今的眼光看來,戰敗投降是人之常情,不應過於苛責;況且水淹七軍只是中原王朝內部的爭鬥,並沒涉及到國仇家恨。但于禁作為曹氏的老部下,他的選擇,不僅不符合當時曹軍的現實壓力需要,更被曹操、曹丕父子視為對自家顏面的羞辱。他在臨終之際,不知有沒有後悔自己當初投降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