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幾個疑點斷定 “草船借箭”絕非諸葛亮所為

提到草船借箭,大家一定會聯想到《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橋段,講述的是赤壁之戰時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以營中箭矢不足為由,設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十萬只箭,意圖藉此殺掉諸葛亮。諸葛亮為了不使周瑜的奸計得逞,藉助大霧天氣,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的故事。

然而,此橋段雖然精彩,但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

首先,諸葛亮的資歷不值得周瑜嫉妒

當時的諸葛亮剛剛跟隨劉備兩年多的時間,而且也並沒有建立多少功勞。反觀周瑜年少成名,赤壁之戰時年僅三十三歲的他官拜前部大督(赤壁之戰前敵總指揮),當時的周瑜可謂是位高權重,怎麼可能會妒忌初出茅廬尚未來得及建功立業的諸葛亮呢,諸葛亮嫉妒他還差不多。

沒有了妒忌,也就不可能有殺諸葛亮的心思,當然了設計陷害諸葛亮就更不可能了。另外,當時孫劉聯軍處在聯合抗曹的關鍵時期,周瑜也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個諸葛亮,而破壞孫劉聯盟。

其次,沒有人會將兵權交給“外交官”

當時的諸葛亮,不過就是劉備派到孫權那裡的一名外交使臣,為的就是促進孫劉聯盟聯合抗曹。

當時孫劉聯軍軍事人才,人才濟濟,即使真有草船借箭的軍事行動,也不會將指揮權交給一個外交官,而致幾百士卒的生命於不顧。

因此,可以斷定當時的諸葛亮絕對不可能去草船借鑑。

那麼是不是就說沒有草船借箭這件事了呢,其實不然。草船借箭是真是存在的,只不過主人公卻並非諸葛亮,而是東吳之主——孫權。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率軍進攻東吳,雙方對峙於濡須,相持1個多月,最後曹操無奈退兵。

據《魏略》記載,在這次戰役中,孫權曾經乘船去檢視曹軍的虛實,結果被曹軍發現,萬箭齊發,箭都插在孫權座船的一側,使得船發生側傾,這時孫權下令,把船掉頭,讓另一側受箭,結果箭又插滿了另一側,如此一來,兩側重量相同,船體重新取得了平衡,於是孫權順利離去。

之所以會將草船借箭的故事由孫權身上轉移到諸葛亮身上,想必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創作過程中,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意突出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