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二戰後美國為什麼會被蘇聯和日本打得落花流水?美國為什麼會被打敗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了晉楚城濮之戰中,晉文公重耳信守承諾而退避三舍的故事,從而引申出了成語“退避三舍”。雖然這個成語的本意是中性色彩的,但是此後常常被用來形容人在面對衝突時選擇暫時迴避的態度,帶有一定貶義。事實上,這個成語對於國家也同樣適用,從古至今,在國與國的對抗中選擇“退”的國家,下場往往都是比較悲劇的。

二戰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都處於對立狀態,當時世界上唯二的兩個超級大國——美蘇之間也展開了長期的軍備競賽,並不斷吸引各國加入自己主導的聯盟“北約”或“華約”。雖然這場軍備競賽最終以蘇聯解體落下帷幕,但曾經屬於蘇聯陣營的國家中,並非所有國家與美國的關係都有所好轉。

其中,蘇聯最主要的繼承者俄羅斯,在國際爭端中也常常扮演著與美國唱反調的角色,兩國之間的關係不能說劍拔弩張,但也絕非友好。不過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當有著共同的利益或威脅時,美國和俄國這兩個始終相互忌憚的國家,也曾經有過團結合作的時候。

眾所周知,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軍備競賽中有一個主要專案就是核彈頭的數量。自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核武器就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軍事威懾。據2014年度世界核武器儲備報告顯示,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均超過了7000枚。其他有核國家的核彈頭數量則要少得多——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僅擁有225枚核彈頭;法國則是300枚。至於我國。早在1964年就宣佈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雖然未公佈具體核彈頭數量,但與美俄也絕對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為了保障世界核安全,1968年7月,59個國家共同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其中規定只有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是被承認的有核國家。世界上雖然仍有其他國家是擁有或在製造核武器的,但其地位相當於是非法的,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很有可能遭遇安理會國家核打擊。目前有記載進行過核試驗的國家有印度、巴基斯坦、朝鮮等國,這些國家的核彈頭數量據估計均不超過30枚。此外,以色列、日本、伊朗等國也被國際社會懷疑擁有核武器。事實上,還有一些倒黴國家,它們曾經短暫擁有過核武器,卻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不得不放棄這種至關重要的軍事資源,烏克蘭就是其中一個。

烏克蘭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60。37萬平方公里。它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於1991年8月宣佈脫離蘇聯獨立。烏克蘭在蘇聯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其境內有著大量的軍工企業。據統計,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約35%的軍工產能,除了大量坦克、飛機和艦船工廠外,還包括兩座主要的洲際導彈生產廠。除了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數量巨大的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多達1272枚洲際核彈頭,以及約2500枚戰術核武器。

對於烏克蘭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然而這卻不啻於是個“燙手山芋”——雖然烏克蘭憑藉蘇聯遺產,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器國家,但它的綜合國力並不足以守護住這樣一筆財富。美國和俄羅斯,絕不會允許烏克蘭擁有數量如此之多的核武器,這足以對美俄兩國構成巨大的戰略威脅。因而,兩國以銷燬烏克蘭所擁有的核彈頭為共同目標,展開了一次親密無間的合作。

1992年5月23日,美俄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共同簽署了協議,除美俄外的其餘三國均承諾在未來七年中將銷燬自己所擁有的全部核武器。自然,這些國家並非是自願放棄核武器的,更不會輕易答允銷燬自己所擁有的核彈頭。然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不僅存在於自然界之中,國際社會中的“小國”在面臨大國威脅時,為求得一時安穩也不得不作出退讓,何況還是兩個頂級大國聯手施壓。烏克蘭雖然是名義上的“世界第三大核國家”,實際上卻並沒有穩定發射核武器的能力,在當時無法對美俄採取實質性的反抗措施來爭取談判籌碼,最終只能被美俄兩國“安排”得明明白白。

烏克蘭唯一提出的要求是,美俄兩國必須向其提供安全保障和經濟補償。對於烏克蘭的行為,我國古籍《太平御覽》中有一句話能夠很好的形容,“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這句話後來被化用為“與虎謀皮”,用來比喻與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而這很顯然是做不到的。烏克蘭試圖借銷燬核彈頭一事與美俄談判,就無異於與虎謀皮。這兩隻惡行惡狀的“老虎”在這件事中有著非同一般的默契,簽約前都向烏克蘭承諾了相當不錯的“賠償條款”。

美俄兩國承諾將購買核彈頭拆除後的材料作為發電作用,並額外提供1。75億美元補償,以及1。5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作為鄰國的俄羅斯承諾將向烏克蘭提供核安全保證。在得到了這樣的承諾後,烏克蘭所擁有的核彈頭在兩年內就基本在俄羅斯銷燬完畢。2001年4月,烏克蘭銷燬了最後一枚洲際導彈,10月銷燬了最後一口發射井。自此,烏克蘭全面退出有核國家行列。

美俄兩國在此次事件中的團結與默契,在烏克蘭銷燬所有核武器後展現得淋漓盡致——兩國都沒有兌現對烏克蘭的承諾。更悲催的是,烏克蘭作為聯通東歐和俄羅斯的重要地區,被迫成為北約勢力和俄羅斯共同的爭取物件,兩方都將其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也導致烏克蘭境內各方勢力幾乎成割據狀態,部分地區甚至被當地俄羅斯族人武裝控制,甚至宣佈獨立建國。

就這樣,當初曾經寄予厚望的經濟援助和安全保證,最後都沒能落到實處,而這時烏克蘭人才後悔地發現,唯一能夠用於保護自己的武器卻已經被自己親手銷燬殆盡。烏克蘭“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也給這世界上其他國家鳴響了警鐘,無論國家大小,只有擁有能夠自我保護的力量,才能擁有話語權。

參考資料: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太平御覽》

《列國志: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