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最先滅亡,又是哪一國最難滅?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秦昭襄王時期宰相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來進行的。

何為“遠交近攻”呢?

就是先打秦國相鄰的國家,這樣每打下一寸土地來,就可以合併到秦國的版圖上,讓秦國的領土越來越多。

至於距離秦國比較遠的國家,就麻痺他們對他們進行友好往來,甚至是給他們小恩小惠,不讓他們插手秦國的事物。

這樣才能達到秦國兼併天下的真正意圖。

到了秦始皇時期,宰相李斯也是執行力范雎遠交近攻的這個策略的。

就是在這種情況,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的。

於是就有了秦國滅六國的這個順序。

第一個韓國(公元前230)

之所以先要滅韓國,就是韓國比較弱小。同時,再看看其它國家有沒有反應,若是沒有反應,就繼續同意天下。

其實秦始皇執政時期,韓國已經是秦國的附屬國了,只要對韓國用兵,韓國就會很容易被打敗,甚至是不戰而降的。

因此,秦滅韓國也是沒怎麼用力的。

更重要的是,秦國滅韓國之後,沒有引起其它國家的警覺,若是其它國家聯合起來對秦國用兵,秦國也不敢行動了。

但是,很遺憾的是其它國家都沒有識破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真實意圖。

第二個趙國(公元前227)

趙國和秦國一樣,都是軍事強國。戰國時期四大名將,秦國有兩個。趙國也是有兩個,而且趙國的實力,一直都是和秦國差不多的。即便是長平之戰後,趙國依然是可以對抗秦國的。

更何況到了秦始皇滅趙國的時候,秦國就剩下王翦這個名將了,四大名將當中的白起被秦昭襄王給殺了。

趙國還有廉頗和李牧,他們兩個都是四大名將中的。

若是王翦想要拿下趙國,在李牧面前還是很難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王翦沒有選擇和趙國硬拼,而是選擇了離間計。

他用金錢買通趙王遷身邊的重臣,讓他們說廉頗和李牧的壞話。

最終導致趙王嫌廉頗老了沒有用他,被重用的李牧,也被趙王遷秘密的殺害了。

趙王遷自毀長城,把李牧殺了之後,王翦的大兵來到趙國都城,就這樣趙國被滅了。

第三個魏國(公元前225)

魏國人才最多,各種人才都有。但是,他們國家的人才基本上都逃跑了。跑到楚國的有吳起,跑到齊國的有孫臏,跑到秦國的有商鞅、范雎、蘇秦、張儀,跑到趙國的是排在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

這麼一大批當時頂尖的人才,魏國的國王都沒有用。

沒有用的結果就是被自己對手用,對手強大了,魏國的結果就是走向滅亡了。

最後是王翦的兒子王賁,帶領著秦軍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把黃河裡的水給掘開,都城被淹,魏國就是被大水給滅掉的。

第四個楚國(公元前223)

滅楚國也不容易,難易程度上是僅次於滅趙國的。

在滅楚國之前,嬴政把大將王翦和年輕將領李信叫到了一起,然後問他們滅掉楚國到底需要多少人馬?

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李信說二十萬足以。

嬴政說王翦將軍老了,不能打仗了。所以,他就給了李信20萬人,讓他去打楚國。結果李信中了項燕的埋伏,打了一個敗仗。

嬴政這才意識到自己錯了,還得用王翦,所以,他親自登門給王翦道歉。說給王翦六十萬人,讓王翦去滅楚。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翦帶領秦國全部兵力去滅楚的,而且把楚國給滅掉的。

第五個燕國(公元前222)

燕國和韓國一樣,都是戰國七雄當中力量比較小的,但是,燕國給嬴政帶來的威脅是最大的,就在燕國滅趙的過程中。燕太子丹派了一個叫荊軻的刺客去行刺嬴政了,而且這個荊軻差一點就得手。

但是,最終他還是沒有殺了嬴政。

這件事激怒了嬴政,嬴政就派兵到了燕國,燕王逃到了遼東。

最終燕國也就被滅亡了。

第六個齊國(公元前221年)

齊國的滅亡是最窩囊的,因為秦國派大兵到了齊國邊境之後,齊王聽從了大臣的意見,就選擇投降了。

只能說秦國的金錢是起了作用的,因為秦國在滅齊之前,他們用金錢賄賂了齊國的大臣,連宰相都被收買了。

所以,當秦國大兵到了齊國邊境,齊王沒有出一兵一卒,直接繳械投降了。

這就是嬴政滅六國的大致過程。

最難滅的還是趙國

滅趙其實從秦昭襄王時期的長平之戰就算是開始了,一直到秦始皇這裡才真正的把趙國給滅掉,只能說趙國是最強大的。

秦國在滅趙國的時候,燕國還一直偷襲趙國,搞得趙國是腹背受敵。同時,秦國滅趙的過程中齊國也是落井下石。

就好比趙國沒有糧食了,向齊國求救。但是,齊國死活是不給,說不摻合他們之間的戰爭。最終趙國亡國,燕國和齊國也跟著亡國了。

若是這兩個國家不給趙國搗亂,趙國也不會這麼快滅亡。

趙國不亡國,燕國和齊國也不會這麼快亡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