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葉企孫:一代宗師,享譽學術界,為學生仗義執言,走上了不歸路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有的人做事半途而廢。

有的人做事不達目的不罷休。

葉企孫,一代科學宗師,為了達到幫助學生平冤昭雪的目的,最後淪為了街頭乞丐。

很多人或許都不認識他,如果說他的學生,肯定大家都熟悉。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有23位兩彈元勳,其中九個是他的學生。

“導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衛星之父”趙九章、“氫彈之父”彭桓武、“光學之父”王大珩……甚至包括當代第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他這一生,培養了79名科學家院士,可以說,中國的大半壁科學江山都和他有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晚景淒涼,淪為街頭乞丐。令人惋惜。

他出生在書香門第

能成為一代宗師,和他的家庭脫不了關係,如果不是書香門第,也很難取得那麼高的成就。都說寒門出貴子,如果沒有一定的家庭底蘊,沒有一定的氛圍影響,寒門弟子的格局就已經限制了未來的出路。

葉企孫出生在書香門第兼官宦世家。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熱愛學習。在父親的薰陶下,刻苦學習。心若旁騖。

不用擔心吃穿的問題,對於他來說,完全可以沉浸在學習裡。只有13歲,就走上了考清華的道路。也是這條路,引導著自己,成為了一代宗師,也是這條路,讓自己留下了一輩子也無法忘卻的遺憾。

兩次考入清華,“換名換人”成為終身遺憾

13歲考入清華,一定是神童。清華也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就算是在現代,也是國內頂尖的大學。

只可惜,剛入學沒多久,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只能回到上海避難。那個時期,社會不太平,很多人都在尋找安身立命的地方。

只是夢想還是要前行,對於葉企孫來說,清華大學才是自己最想去的地方,隔了一年,他再次去報考清華大學,結局尷尬了,體檢不合格,可能很難去清華讀書了。

也就是那個時代,報名,體檢都沒有照片可以核對,所以,葉企孫換名字,換身份,最後通過了體檢,順利去了清華大學。

作為書香門第出來的學子,家訓裡都有誠實守信,換名換身份的行為,雖然是為了夢想,但也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第一次撒謊,第一次用這樣的形式去讀書。

出國留學,名字響徹物理界

清華大學的高才生,很多人都喜歡出國留學,從那個時代開始就是。出國不僅可以長見識,還能學到更先進的知識。

去到國外,葉企孫並沒有懈怠,跟著其他同學的節奏,一起努力學習。他先後從芝加哥大學到哈佛大學,發表過著名論文,一躍成為物理界響噹噹的人物。

有的人出國之後,就忘記了自己的祖國,在海外享受著更好的待遇,受到很多人的羨慕。但是葉企孫不一樣,雖然在國外,依然惦記著用科學救中國。他還是踏上了回國的道路,令萬眾矚目。

晚景淒涼,淪為街頭乞丐

那是個戰亂的時代,葉企孫的目的是用科學救國,而不是投身到戰爭裡,但是自己的學生血氣方剛,看到戰爭頻發,決定投身到戰場。只可惜,沒多久,就傳來了犧牲的訊息。

葉企孫和很多老師不一樣,很多老師只是負責教學,其他不管,而葉企孫則把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不僅教授知識,還對學生們噓寒問暖。就像是一個家長。

自己學生犧牲的事情,一直是他內心的遺憾。他想要替學生喊冤,這件事成了心裡一輩子的痛。文革期間,因為他身份特殊,被抓進去,因為替學生喊冤,也被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飽受牢獄之苦。

雖然後來放出來,但是整個人的精神都抑鬱了。腰也彎了,記憶力也模糊了,沒有親人,一個人流落在街頭,到處要飯。如果遇到像是學生樣子的人,都會伸手要錢。

寫在最後

人世間,像葉企孫一樣的老師能有幾個人。對待學生就像是孩子,培養出多名科學家院士,而自己,也是為了學生,鬧得晚景淒涼。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在喊著“回清華”,但是卻再也沒能回去。就這樣,與世長辭,告別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直到1986年8月,葉企孫的所有“歷史問題”才被洗刷掉,而學生的冤屈也得以平反。

苦心人,天不負,在他的努力下,事情終於向著期望的樣子發展,雖然那時候他已經不在人世,但是給學生平冤昭雪,足以讓他含笑九泉。只可惜,科學界少了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