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使秦國變強的大功臣到底是誰?秦惠文王差了點,商鞅只不過是工具

秦國是戰國後期的霸主,而且在秦始皇時期,強大的秦國先後將韓國、魏國、趙國、燕國、楚國和齊國給滅了,而且在一統天下之後,又南征百越,將嶺南之地劃入版圖;而後又北伐匈奴,奪取了肥沃的河套之地;而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指的也就是秦國此時的疆域範圍。秦國實力如此強大,那秦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強大起來,誰才是秦國富強的最大功臣呢?

有人說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秦國第一任稱王的君王,在秦惠文王時期,秦國的國力增長的確十分迅速,靠著張儀、公孫衍、樗裡子、司馬錯等人,秦國內部持續高速發展,而對外則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稱得上是秦國曆史上發展最迅速的一段時期。但秦惠文王時期的強大,是建立在前任已經變強大的基礎之上,所以稱不上是最大功臣。

秦惠文王的前任自然就是秦孝公時期了,在秦孝公之前,秦國一直積貧積弱,常被強大的魏國襲擾,甚至連關鍵的河西之地都丟掉了,甚至是差點滅國。秦孝公繼位後,用商鞅進行大膽的改革,使得秦國迅速變得強大起來,不僅如此,商鞅還是個軍事家,在改革的同時,他還率軍收復了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

但要說到真正的大功臣,商鞅明顯還算不上,雖然商鞅才智卓絕,能文能武,但商鞅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之下;而且秦孝公自身也是雄才大略,也不知是秦孝公有意為之,還是後世的刻意遺忘,使得秦孝公的很多功績都被淡化;很多人覺得秦孝公不過是運氣好,得到了商鞅,而後靠著商鞅才讓秦國迅速變強,這樣留給秦孝公的名聲,最多也不過是從善如流而已。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秦孝公早年經常跟隨父親秦獻公上戰場,而且他還善於觀察和思考,對秦國積貧積弱的原因有自己的思考,甚至秦國真正衰弱的本質是秦國舊貴族勢力太過強大,他都十分清楚;雖然他清楚,但並不能自己去做,因為當時秦國舊貴族的實力之強,足以將他這個秦王趕下來,所以他需要一個代理人,而且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代理人。

而商鞅很完美的符合秦孝公對於代理人的需求,不僅有勇有謀,而且有魄力有決心;雖然秦國的舊貴族實力的確很強,奈何在王權和相權的聯合圍剿之下,在損失慘重之後,也只得隱忍下來;而隨著商鞅變法的進行,舊貴族的勢力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在壓制舊貴族後,商鞅的其他變法內容便很順利的實施了下去。不過你以為這裡,就和秦孝公沒關係了嗎?其實不然。

在秦孝公剛開始接見商鞅的時候,商鞅先是向秦孝公說帝道、王道之術,但秦孝公聽的毫無興趣,甚至昏昏欲睡,還讓景監去責備商鞅,為何?因為秦孝公知道,帝道、王道之術雖然非常吸引人,但對此時的秦國毫無幫助;而後商鞅又向秦孝公獻上霸道之術,秦孝公聽後改變態度但沒有重用商鞅,因為秦孝公覺得商鞅的確有才,但這也不是秦國此時所需要的。

其實,秦孝公在考驗商鞅,商鞅又何嘗不是在考察秦孝公?如果秦孝公接受了第一方案,那商鞅會毫不猶豫的轉身就走;如果接受第二方案,商鞅可能也會離開;商鞅見秦孝公都沒有接受,於是很高興的獻出了第三方案——富國強兵之策,秦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後毫無倦意;雖然由此可見商鞅的才智之卓絕,不過也可見到秦孝公也是早有意識。

除此之外,秦孝公在即位之初便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也因此才能招來商鞅。而且剛繼位沒多久,便親率軍隊向西進攻西戎,斬殺西戎獂王。雖然在最後,有記載說秦孝公本想傳位給商鞅,但這最多也就是想當然而已,從秦惠文王繼位後,公子虔便誣陷商鞅看來,其實秦孝公早有佈局。

其實,如果一切都是按照分析所說的來看,秦孝公當真是聰明的有點恐怖了,明明自身很有才能,但卻偏偏選擇隱忍,然後將商鞅推到前面,讓商鞅去實現自己心中所想。而真正最恐怖的就是在最後,商鞅必死,為何這麼說?商鞅被殺有兩大好處,第一是秦惠文王的權力不用擔心被威脅;第二,商鞅死後,舊貴族消了氣,短時間內不會鬧事,給了秦惠文王一個緩衝期。雖然商鞅被殺,但商鞅變法並沒有被廢,舊貴族們,被算計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