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全套“體檢”驗出文物暗傷 後蜀趙廷隱墓出土的陶質文保修復獲獎啦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10月20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專案推介活動”終評會在北京召開。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後蜀趙廷隱墓出土陶質文物保護修復專案獲評“2021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專案”。

該墓葬中發現的伎樂俑姿態優美,服飾豔麗,是目前西南地區發現的最為精美的陶質伎樂俑組合,堪稱五代時期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經過“文物醫生”全套“體檢”驗出文物暗傷,精心修復保留五代伎樂俑歷史資訊。

西南地區最精美的陶質伎樂俑

2010年11月底,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鎮青龍村,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修路前的文物勘探工作中,發現了一座千年前的後蜀國(934-965年)古墓。在主室與甬道臺階處,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方墓誌,墓誌碎裂,但其上所刻近3000字基本完整。從墓誌上的文字確定了墓主人的顯赫身份:五代後蜀宋王趙廷隱。

趙廷隱墓在歷史上曾被盜擾,此次考古發掘出土陶器58箱,其中包括由5件男俑和23件女俑組成完整的彩繪貼金陶伎樂俑組合,精美的彩繪陶質庭院一套。

迄今為止,四川地區已發現的有明確紀年的五代墓葬不足10座,而趙廷隱墓是繼前蜀王建墓、後蜀孟知祥墓之後所見的儲存最完整、隨葬最豐富、文物最精美的五代墓葬,是四川五代墓葬考古的第三大發現。該墓葬中發現的伎樂俑姿態優美,服飾豔麗,是目前西南地區發現的最為精美的陶質伎樂俑組合,堪稱五代時期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

全套“體檢”驗出文物暗傷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孫杰介紹,文物儲存環境的潔淨穩定,對文物本體的儲存、保護有著極大的影響,為了盡最大可能保護好趙廷隱墓出土陶器,該批文物經提取套箱後運回室內儲存,陶質文物在套箱中自然陰乾,

待文物緩慢乾燥穩定後,再啟動整理、保護、修復工作。

在對趙廷隱墓出土彩繪陶器進行修復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用高科技手段對這批陶器進行了全面的“體檢”,首先採用超景深顯微鏡、拉曼光譜、X射線熒光光譜法分析了這批彩繪陶器的彩繪結構及顏料,具體瞭解其彩繪工藝;然後對這批陶器的胎體組成進行測定;還採用高溫膨脹儀對典型陶俑的燒成溫度進行測定,並採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對其彩繪層膠結物質進行分析,採用x-射線探傷對陶俑結構進行分析。

一系列的高科技“體檢”,讓“文物醫生”對趙廷隱墓出土彩繪陶器的胎體成分、燒造溫度、彩繪技藝以及傷情,都做到了心中有數。“文物醫生”發現,除了已經碎裂的陶片,該墓葬出土的陶俑,不論大陶俑、小陶俑,都可見暗裂隙。這些裂紋表面的彩繪層是完整的,有可能在坯體制作或燒製過程中就已經產生,是文物儲存的安全隱患。

精心保留五代伎樂俑歷史資訊

由於趙廷隱墓曾經被嚴重破壞,出土陶器破損嚴重,陶器碎片擾亂、移位、混雜,但器型、彩繪、紋飾又非常接近,給拼對工作造成很大困難,經過前期耐心細緻的整理工作,共拼對出陶器101件(套),其中,曾經在金沙遺址博物館2018年《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上展出的重要文物——雙人首蛇身陶俑“地軸”就是由兩位修復師花了三個月時間用117片碎片拼接而成的。孫杰介紹,保護修復前的清理、拼對,是對該批考古發掘出土文物進行保護修復的一個關鍵步驟。

表面硬結物問題是文物修復的難題,趙廷隱墓早期曾被火燒,碎片表面附著物及顏色差異較大,“文物醫生”先用竹籤對大面積的浮土進行清理,用手術刀對能清理的硬結物進行清理,再用棉籤洗去附著泥土,用竹籤將被軟化的泥土和硬結物輕輕挑去,一點一點減薄硬結物,直至完全剔除,雖然進度較慢,但對彩繪層的破壞較小。

透過三維掃描、建模,“文物醫生”針對文物的殘損部位進行虛擬數字化修復試驗。2017年3月,趙廷隱墓出土陶器修復工作正式開始,“文物醫生”以精湛的技藝,針對出現嚴重剝落、空鼓,以及酥粉等問題的出土陶器彩繪層進行了加固保護,對陶器上的煙燻痕跡,作為重要的歷史資訊予以保留。

修復後的彩繪陶俑栩栩如生,成為成都博物館常設展覽“花重錦官城”中最重要的展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