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國家級非遺專案——嶗山道教音樂會演暨太清水月賞月會在太清遊覽區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文靜 青島報道

農曆八月十五,一輪水月緩緩升起,千年道觀嶗山太清宮響起悠然的音律。

千秋流轉,作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鍾靈毓秀的嶗山積澱了大量文化遺產,不僅孕育了歷代文人墨客的名篇佳作,也蘊藏著道教音樂、道教武術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其種類豐富,獨具特色。 “嶗山十二景”中唯一的夜景,也是名冠“嶗山十二景”之首的 “太清水月”,也在2017年被央視評為“中國最美賞月地”景區第一。

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嶗山全域旅遊發展,由嶗山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青島市道教協會、嶗山太清宮承辦的“國家級非遺專案——嶗山道教音樂會演暨太清水月賞月會”於9月21日(農曆八月十五)在嶗山風景區太清遊覽區太清宮舉行。本次中秋賞月會由“國家級非遺專案——嶗山道教音樂”會演、“省級非遺專案——嶗山內家拳” 表演、“太清水月”中秋賞月會、詩朗誦、“開天福”祈福儀式等部分組成。現場邀請了市文旅局非遺處、區委統戰部、區文旅委、青島市非遺研究保護中心等嘉賓,賞非遺、品茶茗、觀水月,共度中秋佳節,共敘山海雅情。

隨著道教開天福祈福儀式舉行,與會嘉賓身處這“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中”,伴隨著悠揚的道樂,虔心觀禮,也將自己的美好祝願寄託給天上這一輪明月,一場富有文化底蘊的中秋賞月會正式拉開帷幕。

嶗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積澱。近年來,嶗山區委、區政府、區文旅委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共蒐集非遺線索17大類1200餘條,專案資源200餘個,現有國家級非遺專案3項,省級非遺專案5項,市級非遺專案18項,區級非遺專案23項。組織開展非遺進景區,讓非遺文化鮮活地呈現在市民、遊客面前,近距離體悟非遺的魅力,使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地滲透到旅遊景區之中,推動文旅融合更具文化底蘊,更具文明品質。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嶗山道樂歷史悠久,它以全真正韻為主體,與山東一帶的地方語言和民間音樂緊密聯絡,在演唱風格及結構特徵上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形成了聞名道場的“嶗山韻”,在全國道教音樂中獨樹一幟,是一筆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伴隨著悠揚的嶗山道樂表演,嘉賓們沉浸於沁耳的音律中,仿若心中出現一片山海間,一輪悠悠水月悄然升起。

接下來登場的是由省級非遺專案嶗山道教武術(嶗山玄真內家拳)傳承人為大家帶來的嶗山玄真內家拳表演。嶗山玄真內家拳是由嶗山道教第二十一代掌門匡常修道長所獨創。它是中國道教武術的一個主要門派,與嶗山道教音樂成為嶗山道教的“兩大精髓”,其主要特點是以柔為主,用柔發力,柔中有剛。現場表演的匡如湖是嶗山太清宮匡常修監院道長玄真內家拳的傳承人,自幼習武,學習道家文化,帶領弟子們致力於傳承發展、發揚光大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這一豐厚的文化遺產,打造嶗山道教武術精品。

在古琴與簫聲的合奏中,一段段抒情的詩朗誦在溫柔的山海間迴盪,山海相伴、滿城皆景的嶗山,正是大家一直尋找的“詩和遠方”。

傍晚七點左右,一輪明月慢慢從山間探出頭來,第一縷月光灑在水面上,海浪輕輕推搡著月光,將這海上仙山映亮,一動一靜間,恍若仙境。靜謐的夜空浮著縷縷薄雲,時而逐雲、時而遮雲,為此海天圓月盛景做了絕美的畫布。繼而月亮掠過山脊緩緩升起,一幅玉瓊當懸,皓魄當空的圖卷逐漸形成月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面與海上仙山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悠然之感,著實能體會一番“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