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最後的皇太后 被贊“女中堯舜” 卻抑鬱而死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因病去世,年僅46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立即下令:全國降半旗,官員和士兵左臂纏黑紗,持續27天,以誌哀悼。隆裕太后原名葉赫那拉·靜芬,慈禧太后的孃家侄女,光緒皇帝的皇后。

隆裕太后性格懦弱,在宮裡既不被光緒寵愛,也不被慈禧太后喜歡,20多年來一直鬱鬱寡歡。一生行狀,沒有什麼值得抨擊的,也沒有多少值得稱頌的,只有1912年主持清帝遜位一事,被時人讚揚,被歷史記載。

1912年9月11日,孫中山在北京表示:“孝定景皇后讓出政權,以免生民糜爛,實為女中堯舜,民國當然有優待條件之酬報,永遠履行,與民國相終始。”袁世凱政府的參議院議長吳景濂也說:“隆裕太后以堯舜禪讓之心,贊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國帝運之末,開東亞民主之基。順天應人,超今邁古。”

在輿論上,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之事受到廣泛肯定。但是她本人,卻承受了極大心理壓力。溥儀曾回憶:“太后在世時,宮裡總是陰陰鬱鬱的,沒有人笑,好像禍事隨時會降臨的樣子。那時我還沒搬到養心殿,住在太后的長春宮,我每天給太后請安時,常看見她在擦眼淚。”

讓出政權固然順應時代潮流,就隆裕個人來說,她難免要想:大清在我手裡亡了,這是多大的罪過?我何以面對列祖列宗?溥儀退位以後,她心裡可能一天都沒有輕鬆過。當時醫生開出的脈方顯示,隆裕“虛陽上升,症勢叢雜,氣壅痰塞”,其中少不了積鬱成疾的因素。

隆裕彌留之際,只有溥儀、總管內務府大臣世續、二三宮女服侍在側,境況極為悽慘。她對世續說:“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又對7歲的溥儀說:“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

此刻她心中的悲涼可想而知。她還想再說什麼,因喉嚨被痰塞住已不能言,只用手指著溥儀,眼含熱淚去世。

隆裕去世後,受到全國公祭。民國政府將祭堂設於太和殿內,大殿佈置得莊嚴肅穆,頂端正中掛著題有“女中堯舜”的大匾。袁世凱率文武百官前往致祭。

太和殿的金柱、殿壁四周掛滿了挽幛、輓聯,副總統黎元洪的輓聯是:“片語息兵戈,民國酬恩應第一;全軍為墨經,深宮弭亂更何人?”祭堂的供案之前,擺著隆裕太后簽發、宣佈實行共和國體的《退位詔書》。這樣的氛圍,未必是她願意看到的。

參考資料:溥儀在《我的前半生》、徐珂《清稗類鈔·宮闈類》、宋玉紅《中國末代皇太后隆裕喪葬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