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伯溫臨終前告訴兒子:劉家9代後會出一位奇才,百年後果然應驗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他們在自己的時代叱詫風雲,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傳說,就像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它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廣為流傳的故事。

說到明朝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但是,還有名聲絲毫不弱於他的謀士,這個謀士被人們與“諸葛武侯”相媲美,

他就是“青田先生”劉伯溫。他一生也是十分傳奇,他的故事也被後人熟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劉伯溫在臨終前告訴兒子:劉家在九代之後會出現以為奇才,百年後這句話得到了證實。

01劉基字伯溫

劉伯溫被後人稱為“青田先生”是因為他出生在青田縣,和諸葛亮在臥龍崗被稱為“臥龍先生”一樣。他從小就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名聲遠近聞名。他在十二歲時就考中了秀才,後有鑽研儒家經典,終在二十三歲時考中進士開始入朝為官了。

不過當時屬於元朝統治,種族歧視嚴重,並且朝堂內外奢侈成風,上下官員腐敗貪婪,之事天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並且劉伯溫身為漢人,在當縣令時縱使兢兢業業,處處為國為民也是受人排擠,還被人各種誣陷,導致劉伯溫心灰意冷,選擇了歸隱山村。

因為元朝的殘暴統治,導致各地民怨四起,紛紛起義。當時很多起義軍都對劉伯溫丟擲了橄欖枝,但劉伯溫紛紛婉拒了,認為他們都不是明主,直到遇到了朱元璋。

02出山平定天下

朱元璋邀請劉伯溫也如劉備“三顧茅廬”一樣多次邀請,

也是這份誠心感動了劉伯溫,讓他決定出山,真心實意的輔佐朱元璋。有了劉伯溫的輔助,朱元璋的起義勢如破竹。

劉伯溫給朱元璋制定了詳細可靠的戰略想法,先是幫助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後又滅掉了張士誠,最後更是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將蒙古人驅逐到北方,

做到了一統華夏,開創了大明王朝。可以說沒有劉伯溫,朱元璋可能就是另一個結局了,中國的歷史也會是另一個走向了。

在大明初定的時候,國家殘破不堪,百廢待興

。朱元璋也是重用劉伯溫,給了他一個很大的舞臺,請他制定國家的法律、政策用來恢復生產。劉伯溫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用了很短的時間便制定的相應的法律、政策,讓明朝度過了王朝初期最艱難的時刻,使明朝國力不斷壯大,開始一步一步的走向巔峰。

但老話說的好“飛鳥盡、良弓藏”,在國家穩定以後,朱元璋也開始對這些功高蓋主的老臣“下手”了。

對於劉伯溫,朱元璋的方法是先給他一個監察百官的職責,讓他監督朝廷的官員是否有違法的行為。

這是讓劉伯溫直接站到了所有官員的對立面,使他與別的朝廷命官的關係不斷惡化,造成劉伯溫在朝堂上經常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後來劉伯溫被胡惟庸等人誣陷,說他有謀反之心,這也讓朱元璋對他起了殺心。聰明絕頂的劉伯溫經此一役後,也是對朝廷心灰意冷,為了保全性命選擇了辭官歸鄉,遠離權力的爭鬥。

辭官回家的劉伯溫生活十分困苦,沒有什麼經濟來源,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

精通占卜的劉伯溫給自己算了一卦,知道自己氣數將盡,於是在彌留之際把兒子叫道床邊,跟兒子說“我離世之後劉家就會沒落,但劉家九代之後會出現以為奇才,振興劉家”。說完不久後劉伯溫便駕鶴西去了。

03預言應驗

果然如劉伯溫所料,劉伯溫離世之後,他的子孫都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很多人還被人迫害致死,再也沒有劉伯溫時候的輝煌。直到百年之後,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的出現,重振了劉家的輝煌。

劉瑜此人天生早慧,聰明異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是學識淵博。並且他武藝高超,善於排兵佈陣,是一位文武全才。

明朝孝宗皇帝主政的時候,劉瑜只做到了指揮使的位置,在當時只能算是中層官員,直到嘉靖即位,劉瑜才開始大展拳腳,展開了自己的抱負。

嘉靖原先是一位藩王,後來被扶植成皇帝,所以在朝堂上沒有根基,經常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所以需要拉攏人才,組建自己的班底。能文能武的劉瑜就這樣上了嘉靖帝的“戰車”。

劉瑜在嘉靖帝的手下履歷功績,並且交際能力也很突出,廣交好友,得到了嘉靖帝的重用,成為了其手下的一員大將。

嘉靖皇帝也對劉瑜很是信任,給劉瑜大加賞賜。

後來嘉靖帝更是為劉瑜的先祖劉伯溫進行了平反,恢復了劉伯溫的名譽,並賞賜了劉瑜世襲的爵位,使劉家一躍成為了明朝的名門望族,在當時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這也算是印證了劉伯溫所說的預言。

從這件事當中可以說劉伯溫是多智近妖了,他在世的時候為大明開疆擴土,就算自己病危也計算出自己身後百年的天下變化,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欽佩。

04總結

縱觀歷史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哪怕是劉伯溫這樣的人物也要順從時代的發展。在明朝建立的前後,劉伯溫可以說是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了。

但就算如此也擋不住作為最高權力的朱元璋的猜疑,最後窮困潦倒,病死家中,而且兒子們也沒有得到好下場。就如同諸葛亮一樣,竭盡全力也沒有辦法光復漢室。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劉伯溫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也有很多人如他一樣在歷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並且以後也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推動歷史車輪的動力。

我們要在歷史中學會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能夠為人民開闢道路的有用之人,為中國的崛起和輝煌儘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