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會帶上一批老婦人?這些老婦人的結局又是什麼?

眾所周知,朱棣在打敗自己侄子朱允炆,成功登基稱帝后第三年,便派出了史上最有名的鄭和遠航隊,七次下西洋,美其名曰:揚大明國威。不過,這個說法很多人懷疑只是掩人耳目,真實意圖恐怕是為了尋找生死不明的建文帝。

不管到底是為什麼有了這幾次遠航,鄭和這幾次出海確實夠聲勢浩大,鬧得沸沸揚揚,光出行所駕大型船隻,就有六十多艘,隨行人數也有上萬之多。其中除了必要的水手、官員、護衛之外,還有一批老婦人。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古人比較迷信,他們普遍認為女子會招來不詳,導致海難發生,所以在出海的時候,基本上都不願意帶女子上船。既然有這樣的講究,為什麼鄭和的船隊裡卻帶了女子呢?而且不是年輕的美女,而是年過半百的老婦。

很顯然,帶這些老婦上船,絕對不是為了滿足什麼特殊的需要,她們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是照料船員生活,另一個是為了傳播技藝。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衣衫鞋襪,基本都是純手工製成的,受材料和技術的限制,他們的衣物大多破損很快,如果遇上高強度的勞作,更是如此。為了保證船上的隨行人員不至於穿破衣服爛褲子,鄭和船隊出發前,自然要準備一些更換的衣物。但由於船員人數太多,是不可能給所有人都備足的。

數量不夠怎麼辦呢?自然就需要採取特殊辦法了,那就是帶一批製衣繡娘一起走,只要有她們在,即便破損再多衣物,她們都能儘快縫補好。考慮到年輕繡娘可能會跟船員發生苟且,鄭和就只能選些老婦上船了。

除了縫補衣物,這些老婦人還有一項絕活,那就是接生技術。這項技術在大明的船上是沒什麼用處,但放到別處就是奇蹟。鄭和下西洋打著的旗號時弘揚國威,和周邊沿海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以及友好往來,除了互換財物之外,技術自然也是可以作為交換物的。

明朝時能跟中國比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尤其是接生技術,一些落後的國家根本不懂。鄭和帶上這些接生婆,正好可以教給他們這項對種族繁衍來說至關重要的技術,很容易換來好感和崇拜,對日後兩國和平友好交往極有好處。所以,別看這幾個老婦人看起來不起眼,但她們對整個航行來說,可比年輕姑娘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