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甘肅女支書十年“志智雙扶”深度貧困村:從吃飽飯到吃好飯

馬海霞(左一)任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灘歌鎮北山村黨支部書記的十年裡,她走遍了鄉村的各個角落。(資料圖)韋晨燦攝

中新網蘭州8月4日電 (韋晨燦)馬海霞任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灘歌鎮北山村黨支部書記的十年裡,她走遍了鄉村的各個角落,將每家每戶的情況熟記於心,針對性進行幫扶。現在的北山村實現了全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639元。

現年39歲的馬海霞是天水市的“三八紅旗手”,並榮獲“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北山村位於灘歌鎮北部半乾旱山區,曾屬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初期,受自然條件限制,村民靠天吃飯,一年辛苦勞作勉強才能吃飽飯,居住的也大多是土木結構危房,出行更是困難,有些老人一輩子也沒走出過大山。

圖為馬海霞入戶與村民交談。(資料圖) 韋晨燦 攝

2010年,上任之後的馬海霞便決心“扎”在村裡,她一遍遍地走訪貧困戶,瞭解記錄每戶村民的致貧原因,再尋找可挖掘可利用的資源。

同時,馬海霞積極爭取資金、專案,幫助村上改善基礎設施,硬化多條道路,新修綜合服務中心,新建標準化衛生室和文化廣場。同時為從根本上解決該村環境面貌,設立公益性崗位,聘用貧困戶對村莊環境衛生開展經常性清掃,組織村民栽植行道樹5000多株,完成全村178戶村民自來水入戶工作,完成村莊危舊牆體改造和亮化工程,全面消除了C、D級危房。

“北山村的脫貧關鍵是需要培育適合的主導產業,以此來激發‘內生動力’。”馬海霞堅持“志智雙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依託培訓機構,全方位開展種植、務工、養殖等技術培訓,面對一些缺乏信心的貧困戶,她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鼓勵,使其消除依賴思想,樹立脫貧增收的信心。

“我有一個養殖的想法,但是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是馬書記幫忙聯絡畜牧獸醫站為我提供了技術及資金的支援。”曾是貧困戶的王金有說,他先後順利貸款十萬元籌建養豬場,成立了該村第一家以養殖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目前,北山村建成家庭式養殖場18家,馬海霞還引導村民試種了烏龍頭、花椒、辣椒,鼓勵村民種植架豆105畝,中藥材310畝,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