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末新軍在太湖演習,遭遇兩次重大意外,演習立即變實戰

1903年起,清廷開始編練新軍,計劃在全國編成36鎮,以取代暮氣沉沉的八旗、綠營以及勇營。練兵就要檢驗戰鬥力,如何檢驗呢?靠演習,正所謂“教戰之方,以演習為先務”。

慈禧太后想著每年秋天演習一次,既能檢驗作戰能力,也有助於提升作戰能力。但是國庫空虛,支撐不起每年一次的費用,只好退而求其次,有錢的時候就辦,沒錢算逑。

清朝滅亡之前,共舉行了河間秋操、彰德秋操、太湖秋操及永平秋操四次演習,今天咱們結合文字和老照片,說說1908年的太湖秋操。

太湖秋操在安徽省城安慶下轄的太湖縣舉行。與此前的河間秋操和彰德秋操不同,太湖秋操的參演部隊都是南方新軍,來自湖北、安徽、江蘇三省。參演官兵共計25800餘名,此外尚有工匠、伕役6700餘名,馬3800餘匹,規模可謂不小。

按照慈禧太后批准的章程,秋操在1908年11月18-21日舉行,前三天在戰場角力,最後一天是閱兵式。

相關人馬的待遇如下:每兵日給米26兩(約等於今1千克),太湖縣附近的各府縣要逐日提供豬、牛、羊等肉類犒勞軍隊;戰馬一匹日給麥麩6斤(約等於今3。1千克)、草12斤(約等於今6。2千克);馬伕、轎伕每名每月7千文,伙食一併包在其內。

慈禧太后派陸軍部右侍郎蔭昌、兩江總督端方為校閱秋操大臣。就在各項籌備就緒,秋操近在眼前之際,朝廷出現了重大變故:11月14日、15日,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

這種情況下,形勢驟然複雜起來,權力的平穩接續以及舉辦國葬成為當前頭等大事,秋操還能不能如期舉行呢?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溥儀小朝廷沒有猶豫,給出的命令是“按原計劃行事”。由此看來,小朝廷此舉還是以強軍目標為重的。

開始前,所有參演部隊分為南軍和北軍,湖北第八鎮統制張彪任南軍總統官,江蘇第九鎮統制徐紹楨任北軍總統官。11月18日,南北兩軍在太湖縣附近方圓幾十裡的丘陵地帶展開拉鋸戰。

官兵們似乎非常認真,不走過場。據參演的第九鎮軍官華士龍回憶:“每天‘戰’況都十分激烈,且愈‘戰’愈猛,整個戰場上殺聲震天,硝煙瀰漫,兩軍對壘,各顯神通,變幻無窮。”

值得一提的是,南北兩軍都設定了輕氣球隊(氫氣球一具)及機關炮隊(機關炮12門),這在那個年代屬於最為先進的裝備了。

要知道,太湖秋操開始前的幾個月,湖北新軍和江蘇新軍才剛剛成立氣球偵察隊,甫一成立,就在沙場上亮了相。

至於機關炮(重型機關槍),就更是清軍的奢侈品。早在光緒初年,李鴻章就從國外購買了一批機關槍。1881年以後,金陵機器製造局先後成功仿製了加特林機槍和馬克沁機槍。不過,清軍部隊並沒有成建制裝備。

機關槍的威力不言而喻,清軍未能大規模裝備,原因無非是工藝和成本問題。一是雖然仿製成功,但細節上不完善,故障率高;二是機關槍消耗子彈太快,財政拮据的清廷缺乏持續生產和購買的能力。

因此之故,新軍也只是少量配備以裝點門面。

大家另請注意照片上的一個細節,參演官兵雙臂均繫有布條。按照事先約定,為區別身份,官兵左臂分別縛白、黃兩色布,參觀人員左臂縛紅布。那為什麼所有人右臂也繫了布條?這是因為兩宮去世,右臂系白布表示哀悼。

就在2萬多官兵“激戰”正酣之時,又一件意外的大事發生了,這件事同樣直接關係到秋操能不能順利進行下去。

11月19日晚,革命黨人、安徽新軍第31混成協馬營隊官熊成基,乘秋操之際安慶城內兵力空虛,鼓動炮營和馬營1000餘人發起了反清起義。

熊成基打算攻佔安慶後,立即趕往太湖逮捕檢閱秋操的大臣蔭昌和端方,並號召參加秋操的新軍參加起義。

起義的槍聲一響,兩江總督端方和安徽巡撫朱家寶很快到訊息,大為驚恐。他們當機立斷,終止秋操,命令參演的馬步七個營迅速回防安慶,鎮壓起義。

這一下可好,兩宮去世都沒能改變的秋操計劃,被一個下級軍官攪黃了,進行一半草草結束,演習變實戰!

熊成基起義準備不充分,人數少,當朱家寶指揮的新軍從太湖抵達安慶,其敗局已定。20日晚,他率起義軍轉戰廬州,很快被擊散。

不久,熊成基化裝成和尚東渡日本,他的戰友300多人被捕後遇害。

清廷鄭重其事以強軍為追求的演習,先後遭遇兩場意外事件,最後半途而廢,是時運不濟,還是天意如此?

實事求是地說,太湖秋操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在近代軍事史上存在積極價值。據到達現場參觀的外國武官評價,相比於以前,這次秋操成績顯著:“即如兵士之越山渡水、集散離合等項舉動,無不得當;且風高月黑之深夜而輜重兵往來溪谷間者,曾無睏乏之狀;而偵探斥候之動作,亦頗捷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