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宋代版"指鹿為馬",是政治智慧,還是無奈之舉?

趙高的“指鹿為馬”已經成為顛倒黑白的代名詞,是奸臣的專屬。自秦朝之後,與“指鹿為馬”相類似的事情即使存在,但很少有人敢明目張膽地在史書上留下痕跡。

而下面說的這件事,則是一個特例。

一、指金為銅

治平年間,東京汴梁。

開封府尹沈遘(音為gòu)親自帶人走到一家高階金匠鋪,拿出一件嵌著金箔片的衣服來:“衣服上的東西是這裡出的?”

掌櫃的回答:“是的,只有我們這裡才能打出可以縫在衣服上的金箔。”

“你說這箔是金的還是銅的?”

掌櫃的笑容滿面地說:“回大老爺,這當然是金的。”

沈遘頓時瞪起了眼,聲音嚴厲地問道:“再問你一遍,是金的還是銅的?”

掌櫃的小心翼翼地說:“銅的?”

沈遘說道:“沒錯,就是你這裡出的銅箔。把衣服燒了,上面的箔片都處理乾淨。”

二、銷金之罪

堂堂一屆開封府尹竟然“指金為銅”,難道他是大奸臣嗎?那可就冤枉沈大知府了。

沈遘是沈括的侄子,科舉那年高中榜眼,本來是個前途無量的“庶吉士”。沒想到他父親犯了罪牽連到了自己,沈遘先是被免職,隨後貶謫到了越州。

在地方上,沈遘恪盡職守做了很多好事。百姓無錢下葬的,他出資安頓;孤兒孤女不易嫁娶,他親自當主婚人為其撐腰,據說越州境內有數百人得到過他的恩惠。

到杭州主政的時候,感慨於當時城內百姓取水困難,他組織民工在城內鑿井,引西湖水入城。到現在還有沈公井的遺址。

可為什麼沈遘要指金為銅呢?這裡還要說說宋代的銷金之罪。

由於宋代經濟高速發展,作為貨幣的金銀就變得異常緊俏了。而我國本身就是個貧金國,所以金子就顯得更少了。看過《知否知否》電視劇的朋友應該有印象,宋代的權貴之家非常喜歡奢靡的生活。那麼作為本身就很短缺的金子就成為了炫耀財富的最好辦法。

金制的首飾還好說,有的人家將金子打成薄片縫在衣服上,有的捻成線、磨成粉,這種方式名曰“銷金”,雖然可以炫耀,但造成金子不可再回收。

迫於嚴峻的經濟形勢,宋王朝頒佈法令,不允許銷金消費。考慮到當時普通百姓沒有這麼多閒錢,那麼法令就是針對富豪權貴之家的。

但結果也很明顯,這些家庭多有勢力,對於法令陰奉陽違糊弄了事。再說當時最大的銷金戶是皇帝,據記載:宋代幾位皇帝多用銷金進行裝飾,尤其是宋徽宗,裝修內中殿的柱子就足足用去了51萬片金箔!

為了加大力度,法令更改為:只有皇族才能使用銷金消費,其他人使用就是僭越。

“僭越”在封建王朝可屬於大罪了,重則滿門抄斬,最輕也得弄個罷官流放。但權貴“銷金”的風氣還是無法遏制,比如李璋。

三、外戚大臣

李璋是真宗朝皇后的侄子,相當於宋仁宗的表兄弟。宋朝對外戚的限制還是比較成功的,幾百年間沒有出現外戚左右皇權的事情。不過李璋是個“意外”。

宋仁宗沒有親生兒子,最後只能將旁系的趙曙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但成為太子的趙曙並不安全,當時宮內后妃和朝外權臣各有各的人選,宋仁宗又比較懷柔,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沒有采取強力手段。

因此在宋仁宗死後,大家都跳出來,覺得自己的人選都可以當皇帝。

首先發難的,是已經攝政的仁宗皇后(太后),她就不承認趙曙的地位。其次還有趙氏宗族的老大趙允弼毛遂自薦。趙允弼被封為北海郡王,他說:“有團練使(趙曙之前僅為嶽州團練使)當皇帝的道理嗎?我覺得我更適合。”

除了表達意見的,還有直接動手的。當時有人去禁軍煽動:新皇帝要籠絡人心,大家到其宮內可以得到賞賜。每個前往的人都能夠得到一份糕點,糕點裡邊有金條!

禁軍官兵聽到傳言都蠢蠢欲動。可是禁軍一旦入後宮就可以形成兵變,到時候誰當皇帝只能看誰的刀更硬了。這種情況下,僅憑宰相韓琦的據理力爭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當時,李璋是禁軍統領。他聽到傳言後挺身而出,召集士兵們訓話:“現在新帝還沒有登基,你們寸功未立就能拿到賞賜,自己想想可能嗎?再有亂傳謠言的就地處斬!”一句話就穩定了軍心。

隨後李璋召集自己的心腹,下令:“你們跟著我進後宮,看到太子就磕頭。”於是一幫人殺氣騰騰地進入後宮。

當時趙曙正披頭散髮地給曹太后磕頭請罪,要多狼狽有多狼狽。李璋走到趙曙身邊,撥開了臉上的頭髮,確定是太子後帶頭恭賀新皇登基。隨後眾將士皆下跪行禮。

在場的曹太后和趙允弼等人嚇得大氣都不敢喘,由此保證了宋英宗順利即位。

四、政治智慧

史書上說李璋雖然是個武將但喜歡買書,導致死後家中無錢治喪。以李璋的官職待遇,能買書買到敗家也是一個奇聞了。

但他奢靡的作風肯定也是存在的,比如前文說的那件銷金衣,就是李璋所有。證據擺在皇帝面前,宋英宗暴怒異常,這是公開的僭越之罪,要求嚴查。

沈遘說:“衣服是李璋的,李璋是仁宗的表兄弟,是您的表叔。”

宋真宗沉吟很久,才下令沈遘:“開始沒想到,你幫我擺平吧。”於是才有了前邊的“指金為銅”。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大宋三百年》、《細說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