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兵家大忌!俄軍重兵集結南部陣前換帥,8年前“軍神”為何不用?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近日,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稱,俄羅斯軍隊已開始大規模向烏克蘭南部集結,同時,烏克蘭武裝力量在這一方向數量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使得外界普遍認為,雙方不久後將在這一區域發生更大規模的交火,很有可能就此決定這場軍事衝突的最終走向。面對這種情況,俄方積極調整其在烏特別軍事行動的指揮體系,BBC在近日援引訊息人士報道稱,俄陸軍亞歷山大·德沃尼科夫大將,已擔任俄軍在烏克蘭特別行動指揮官。其在2015年就前往敘利亞,負責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的指揮,被認為是一位實戰經驗豐富的高階將領,以改善此前俄軍在多個方向發起進攻,以至於節奏有些混亂的局勢。

▲國內媒體的相關報道

應該來說,德沃尼科夫是非常典型的,受敘利亞戰爭影響成長起來的優秀將領。而目前俄羅斯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中投入的武裝力量,其戰略戰術和組織架構,也受敘利亞戰爭影響很深。比如說,目前公認為俄陸軍在烏克蘭行動主力的營級戰鬥群,就是俄陸軍在2012年叫停其新面貌改革後,在蘇聯時代的營級特遣隊基礎上,應用在敘利亞實戰經驗,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建制。最大特點是主戰裝備數量較多,人員則一般在800到1200人之間不等,屬於一種強於普通國家營級建制,但又顯著低於旅級建制的特殊戰鬥單位。

▲俄軍營級戰鬥群的部分主戰裝備

再比如說,俄空天軍戰鬥機及武裝直升機的作戰思路,也與其在敘利亞戰爭中的做法堪稱如出一轍。在這種情況下,由一位2015年俄軍剛開始進入敘利亞時就擔任指揮官,奠定俄軍在敘利亞局勢的高階將領指揮,無疑是有利於俄軍進一步發揮戰鬥力。而問題在於,俄軍在敘利亞戰場與如今在烏克蘭面對的對手是不一樣的。正面交火不堪一擊的敘利亞反對武裝,與訓練程度相對較高,又有西方國家援助大量先進武器的烏克蘭武裝力量,戰鬥力有天壤之別,這在之前雙方近50天的交火中也能看得出來。

▲被烏軍擊落的俄蘇-35S戰鬥機

而事實上,在俄軍中還有一位公認對烏克蘭局勢瞭解非常透徹,曾經在2014年烏克蘭亂局中建立豐功偉業,對烏克蘭武裝力量及其軍事、政治發展有清晰而準確的優秀軍官——伊戈爾·斯特列科夫。其憑藉在2014年亂局中建立的功勳,在部分資料稱為俄羅斯現代“軍神”,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俄軍方有啟用其的跡象,鑑於其以往的表現,不免讓人有些啞然。

▲大名鼎鼎的伊戈爾·斯特列科夫

斯特列科夫出生於蘇聯時代的一個軍人世家,在成年後親身經歷了蘇聯解體,因此受到極大影響,在1992年之後赴東歐、中歐等地區作為志願軍參戰,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在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後,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斯特列科夫返回俄羅斯,接受俄武裝部隊的正式徵召,並在1996年成為俄羅斯軍情總局特種部隊指揮官,在第一、第二次車臣戰爭中表現得相當出色,在戰爭結束後已成為上校軍官,之後一度沉寂,直到2013年末烏克蘭亂局出現。

▲車臣戰爭打得非常殘酷

在2013年末,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烏克蘭的局勢堪稱一日三變,斯特列科夫敏銳地抓住這個時機,意識到當時烏克蘭武裝力量的薄弱,率領一批老兵前往克里米亞半島,併成功獲得了當地人的部分支援,並透過種種手段獲得了一部分武器,初步建立起有組織的武裝力量。由於當時烏克蘭承平已久,在先進裝備和人員訓練領域的投入極低,使得烏克蘭正規武裝力量,多次在斯特列科夫面前敗下陣來。因此,斯特列科夫指揮的武裝力量規模迅速擴充,為克里米亞局勢走到最後一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時的烏克蘭街頭亂局

而在此之後,斯特列科夫並沒有停歇,轉而進一步前往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整個過程如同克里米亞半島的翻版一樣,成功將局勢推到了最後一步。而在這個過程中,斯特列科夫擔任了頓巴斯地區民兵指揮官職務,多次擊敗烏克蘭政府軍,成為當時風頭無兩的國際焦點人物。而按照事後一些非官方媒體報道稱,斯特列科夫認為,僅僅在克里米亞和頓巴斯達到這樣的效果,對俄羅斯來說是不夠的。其認為應該乘當時烏克蘭武裝力量水平薄弱的現實情況,獲得進一步的戰略收益,避免烏克蘭在穩定亂局後受到西方國家影響,從而對俄羅斯西部戰略局勢造成破壞性影響。但隨著其最終被召回俄羅斯,這也就成為無法證實的傳言,留下的只是在克里米亞及頓巴斯地區的種種傳說,以及因為功勳彪炳,而在某些資料中成為俄軍現代“軍神”。

▲近期被拍到在地鐵上的斯特列科夫

在返回俄羅斯後,斯特列科夫並沒有獲得正式軍事職務,基本上屬於被雪藏的狀態。而且隨著時間的逐漸流逝,斯特列科夫的觀點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在2018年之後,其多次對外界表示,局勢已經與2014年發生了本質變化,在小規模武裝衝突、西方支援,以及烏克蘭國家武裝體制的薰陶下,烏軍戰鬥力已經得到顯著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再想對其進行類似2014年的軍事打擊,實際上已經不可能。而更讓人意外的是,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展開後,斯特列科夫的態度再次變化,簡單地來說,其認為俄軍的行動規模尤其是動員程度嚴重不足,面對總人口超過四千萬的烏克蘭,很難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其中尤以在3月9號認為,“俄軍特別軍事行動最終將失敗”的言論,最為外界知曉。

▲俄軍的損失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斯特列科夫的觀點

就目前來看,斯特列科夫的觀點其實並不是簡單地反開戰,而是反戰敗。換句話說,其認為烏克蘭武裝力量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俄常備軍事力量在不經動員的情況下已很難將其擊敗。因此,要儘量避免雙方發生武裝衝突,但如果局勢真的不可收拾,那麼就需要進行進一步動員,竭盡全力以避免失敗的可能。至於其3月9日的言論,其實是非常典型符合西方輿論宣傳方式的,掐頭去尾式、將假設變為肯定的經典錯誤翻譯方式。

▲但進一步動員也絕非易事

應該來說,目前俄軍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發展局勢,與斯特列科夫此前的預計並沒有本質區別。但同時,其一系列觀點也總是與俄軍的動向恰恰相反,就近日斯特列科夫對外發表的觀點來看,其對於雙方在南部集結兵力和技術裝備後,俄方的最終結果並不看好。可能這就是其雖然2014年在烏克蘭建立豐功偉績,卻在之後再也沒有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吧。而一旦未來局勢真的像斯特列科夫預計的那樣發生變化,還有其再次出征、力挽狂瀾的機會嗎?這大概只有時間來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