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23萬尾“水中大熊貓”被放流!活了1.4億年,為何今天瀕臨滅絕

中華鱘,號稱“水中大熊貓,它們不僅像大熊貓一樣古老,也像大熊貓一樣稀有。曾經廣泛存在於我國多個水域的中華鱘,逐漸從黃河、閩江、錢塘江等流域滅絕,僅存於長江水系,瀕臨滅絕。

今天,23萬尾子二代中華鱘順利在湖北省宜昌市被放流,讓它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中華鱘到底是什麼動物?它們為何會瀕臨滅絕呢?

中華鱘

中華鱘屬於硬骨魚綱、鱘科魚類,通常可以長到0。4到1。3米,體重50-300千克。最大的中華鱘甚至可以長到5米長,體重超過600千克!它是我國長江內最大的魚類,所以又被稱為“長江魚王”。

它們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平時生活在東海、南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等到它們性成熟並準備產卵時,就會逆流而上,游到江河之中。回到淡水中的中華鱘不會馬上產卵,而是會生活一年的時間,等到性腺逐漸發育成熟後才會產卵。幼魚長大之後,就會回到海洋中生活。

中華鱘所屬的鱘魚類早在1。4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它們曾經和恐龍生存在同一個年代。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水中大熊貓”,這對於科學家們瞭解這個物種的演化有重要的價值。

儘管經歷了這麼漫長的歲月,中華鱘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生存危機。據統計,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長江裡的繁殖群體能達到1萬餘尾。等到湖北宜昌境內的葛洲壩竣工後,中華鱘的數量就開始銳減。到了2010年的時候,長江裡的繁殖群體僅剩57尾(估算)。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中華鱘被列為極危動物,也就是距離滅絕僅有一步之遙。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中華鱘也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中華鱘的危機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號稱水中大熊貓的中華鱘在今天瀕臨滅絕的呢?其實說起來,原因還是大家所熟知的那條——人類活動,細分下來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過度捕撈

很多權威機構和專家都認為,非法捕撈是導致中華鱘越來越稀少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尤其是電捕,會導致大量的中華鱘不正常死亡。

除了電捕之外,還有大量的中華鱘是因為誤捕而死亡。有研究人員認為,中華鱘幼魚在河口停留期間的死亡率高達50%。另外在近海範圍內,也會有中華鱘被誤捕致死,不過相關資料比較缺乏。

汙染

也有很多專家認為,汙染才是導致中華鱘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長江的城市江段存在著岸邊汙染帶,這對於新生的幼魚來說是巨大的威脅。江段的汙染不僅會減少進入海洋的幼魚數量,還會給幼魚帶來多種病變、畸形直至死亡。

對於成魚來說,汙染的威脅來自於海洋。近岸海域水汙染問題會從棲息、索餌、生長、發育等多個環節對中華鱘的亞成體或成魚造成干擾,導致其在成長過程中的存活率下降。

長江水壩

還有一些研究報告認為,長江的水利工程是中華鱘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其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大壩的阻隔會直接破壞長江上游的中華鱘產卵場;二、大壩縮短了中華鱘的洄游距離,這會導致它們洄游過程中受到的流水刺激減少,部分性腺發育退化;三,水庫的滯溫效應改變了長江水溫節律,產卵期水溫增加會抑制中華鱘的正常產卵。

不論這三個原因中哪個是主因,它們給中華鱘帶來的危害都是不容忽視的。而且,這還不是危害它們的全部原因。

航運

長江的航運是非常發達的,這對於我們的經濟來說至關重要,但也給河流中的魚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船舶排放的生活汙水、垃圾、油類等,本身就會給魚類的生存造成威脅。還有學者認為,船舶航行過程中,螺旋槳也可能給中華鱘親魚造成物理傷害,致其死亡,不過這種情況尚無統計資料,目前不好下定論。

氣候變化

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也讓中華鱘面臨新的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對於河流水溫產生的影響,進而會影響魚類的發育、繁殖和生存,這一點長期以來就備受世界各國科學家的重視。有專家認為,全球變暖會導致野生中華鱘繁殖困難。另外,大庫容水庫也會對長江流域的水溫造成影響,導致水溫節律發生變化。

中華鱘的放流

為了拯救這種魚類,專家們嘗試過許多方法。針對上面的幾條原因,我們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不過,這些措施能夠緩解中華鱘的數量下降速度,但還不足以恢復它們原來的數量水平。為了讓長江流域重新擁有大量的中華鱘,我國開展了人工繁殖中華鱘的工作。

早在1976年的時候,我國就透過在江邊栓養的方式成功實現了野生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到了90年代,我國開始有零星的人工種群蓄養。到了1997年,隨著中華鱘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取得了突破,人工種群蓄養才形成一定的規模。

由於中華鱘壽命長,性成熟晚(雄魚9至18歲,雌魚14至26歲),體型巨大,並且具有在海水中生長、淡水中繁殖的生活習性。這些特點都大大增加了人工養殖中華鱘的時間、人力、物力成本,因此相關研究和進展也都比較緩慢。

不過,還是有人願意為了這些珍貴的動物投入精力,透過人工養殖和放流的方式,拯救這些“水中大熊貓”。

據報道,今年的中華鱘放流為系列活動,一共放流25萬尾中華鱘,其中3月26日放流約1萬尾,4月9日放流約23萬尾,最後在6月6日放流約1萬尾。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中華鱘放流規模創造了歷史新高,這也得益於繁育技術、苗種培育技術、發育調控技術等各方面的發展和突破。

不過,中華鱘仍然處於非常危險的處境中,需要人類的保護。希望未來還有更多中華鱘能夠放流到長江中,不要讓這種存活了1。4億年的動物,滅絕在人類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