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朝為何要迫切廢除科舉制文化上受西方影響,需要改革

全文共1388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十八世紀清朝的滅亡,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廢除了科舉制度所致。首先,需要科舉計程車子們的勢力沒有大到可以壓垮清朝政府的地步,當然,廢除科舉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是,實事和我們所想象的不同的是,廢除科舉制度並不是清朝政府一拍腦門所做出的決定,而科舉制的廢除有著深層次的內在原因,最主要的是以下幾種:

一、經濟上迫切需要廢除科舉制度

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科舉制度已經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嚴重阻礙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當時,需要清政府籠絡的地主階級和新興資產階級,也並沒有喪失分享權力的途徑,反而還有所擴大。所以說,廢除科舉對清朝廷滅亡的影響並不是那麼巨大。

然而清政府財政系統崩潰才是最要命的事情,地方政府截留稅收,造成清政府朝廷收入大大減少,不得不依靠加徵捐稅來提高財政收入,這導致民怨上升,造成社會動盪的極大隱患。這種民怨沸騰也是爆發辛亥革命的主要誘因。

二、政治上科舉制度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

一九零五年九月二日,袁世凱、張之洞奏章立即停止科舉,以便於推廣新型學校。清廷批准是在一九零六年開始,所有的鄉試、會試一律停止。

各個省的年度科舉考試也必須立即停止,並命令學務大臣迅速頒佈下發各種教科書,責成各省督撫統籌辦理,於是,各府、廳、州、縣趕緊在鄉城各處設立了小學堂。

自從庚子之亂之後,清政府就已經減少了科舉錄取官員的人數,改為從其他如學堂、留洋等人才中選拔官員。大家都知道,清末留名歷史的很多名人,都不是科舉出身,但他們為官的時間要早於科舉廢除的時間。

即便是清政府廢除科舉之後,也並未停止採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和人才。然後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刀草便是辛亥革命前夕的預備立憲,其中欽定憲法大綱和皇族內閣,徹底讓新興地主階級失望。

同時,辛亥革命的領導層並不排斥舊官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達成了一種同盟,這導致了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各省紛紛獨立而袖手旁觀清政府倒臺。

三、文化上受西方影響需要改革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國內民主思想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民族需要改革開放。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西方學術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發生改變。

一八八八年,清政府批准了設自然學科選取人才,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一八九八年,加設經濟學科,推薦經濟學科人才。

同時,應康有為等建議,廢除八股改為試策論,以時事政治而命題,嚴禁憑楷書寫得好壞確定學生的優劣。簡單說來,稅負加重造成民怨,清政府向民眾和官僚許了一個大蛋糕。

然後端出來之後,卻發現大半蛋糕都已經被清政府給吃了。所以,民眾絕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那些有相當經濟基礎的地主、官僚和新興資本家等,有一種被耍了的感覺。

上至朝廷下至普通百姓,誰都十分清楚當時社會民眾的心態。討論廢除科舉制度是不是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要憑藉自己今天的感受

一定要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來去衡量,清政府不會蠢到忽然廢除科舉制度,不推出任何替代方案,就任由一幫士子鬧革命的。

清政府的貪婪慾望還是埋葬了他們自己,新政給予新興資產階級的權利和其期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一直等著權力的這些新興階層,等來的卻是皇族內閣的再次盤剝,他們便對清朝政府徹底失去了耐心。

換湯不換藥的皇族內閣最殘忍的利益至上,才是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好聽一點講,科舉制度在一九零五年被完全廢除的根本原因是科舉制不能滿足國家選拔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