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隋煬帝楊廣修建京杭大運河,是好大喜功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是晉朝後我國曆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不過同秦朝一樣也是個短命王朝。隋煬帝楊廣在位時,三徵高句麗,修京杭大運河,很多人都說他好大喜功,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最終亡了國。

隋煬帝楊廣在有些事上確實有錯,如為了滿足驕奢淫逸的享受,調發數十萬農民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等;頻繁發動戰爭等。楊廣的功績也有不少,如開科舉對後世影響深遠。但是,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則歷來頗有爭議,褒貶不一。

圖-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有人認為他濫用民力修運河,是為了去揚州觀賞瓊花,貪圖享樂。也有人認為,楊廣修建京杭大運河雖然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但這是禍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晚唐詩人皮日休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兩市四省,全長約1797公里。

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大致分為七段: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會通河)、中運河、裡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促進了我國南北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圖-京杭大運河淮安段

我們如今看到的京杭大運河,與隋煬帝所修的大運河是不同的。雖然兩者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但路線是不同的。隋唐大運河主要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605年,修通濟渠,連通洛陽至今江蘇淮安,同時疏浚山陽至江都的邗溝。608年,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今北京)。610年,修建江南河,直達錢塘江邊的餘杭(今杭州)。隋唐大運河經過洛陽,整體呈“<”型,而如今的京杭大運河大體呈南北直線型。

京杭大運河並非只有隋朝修建,之後的後周、北宋、元、明、清等朝代也有疏浚或整修。元朝時,因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所需錢糧要透過漕運和海運從南方運來,為了提高效率,便對運河裁彎取直。

元朝花了10年時間,開挖洛州河與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打通,清江以南直接邗溝和江南運河。元、明、清都城都在北京,對運河的需求相同,京杭大運河的路線基本上穩定下來。

圖-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交匯

楊廣為何要修大運河?因為隋文帝定都長安,隋煬帝定都洛陽,長安和洛陽成了都城。當時江南已經發展得比較富庶,當時的揚州極度繁華,讓楊廣流連忘返。江南成為都城所需錢糧物資的重要供應地,古代水運的成本及效率最高,因此修建一條南北貫通的運河就變得極為重要。

當然,也有人說楊廣好大喜功,修建大運河為了更方便巡遊江南,遊玩享樂。從楊廣幾次巡遊江都排場極大,窮奢極欲,奢靡至極的表現來看,不排除存在這樣的可能。但是客觀上來說,大運河修成後,不但可以用來運輸錢糧,還可以運兵,能夠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統治,而且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南北方的交流。在當時看來,修建運河的決定是符合國家利益的。

只不過楊廣太過急功近利,頻繁發動戰爭,又修建大運河,過度徵用民力,繁重的徭役給社會帶來了災難,最終隋朝只存在了38年就被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