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俄軍的“戰略目標”暴露,或將強行撕裂烏克蘭,變成內陸國?

俄烏衝突已經耗時70多天,在長達兩個多月的衝突中,外界一直在猜測俄羅斯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雖然之前在俄烏談判中,俄羅斯一方多次重申“6個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烏克蘭保持中立,簽訂永不加入北約協議。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俄軍的目的並沒有這麼單純,將烏克蘭一分為二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內陸國家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第一: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俄軍出兵,率先搶奪制空權和海上控制權後,選擇的攻擊目標是基輔以及周邊城市。從這一行為上來看,俄羅斯是想要“擒賊先擒王”,透過兵力優勢逼迫基輔在被“圍困”的情況下,同意俄羅斯的提出的6個條件。之後雙方展開談判,烏克蘭一方表現的很不“在乎”,甚至多次出爾反爾。這一行為,小鐵個人感覺是烏克蘭得到了某些訊息,知道俄羅斯的目的是“迫使基輔簽訂協議”,而不是滅國戰爭,所以才敢來回拉扯。

第二:隨著五次談判的落寞,俄烏雙方連一個“草案”都沒能簽訂,俄羅斯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大批部隊轉戰頓巴斯,從之前的包圍重點城市,轉變為逐步推進。小鐵個人感覺,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俄羅斯開始轉變戰略目標。從當初的籤協議,變成了將烏克蘭直接割裂,讓其變成一個有利於俄羅斯的國家。其實很簡單,只要讓烏克蘭失去海上通道,變成一個內陸國家,生死大權握在俄軍手中,還需要擔心基輔的立場嗎?俄軍的第二階段戰鬥目的就是將烏東地區割裂出來,變成一塊“新大陸”,讓歐洲和烏克蘭的海上聯絡中斷。

第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俄羅斯不惜被整個西方制裁,甚至面臨和全球貿易體系脫軌的後果,難道就是想要揍一頓烏克蘭?這不符合國家利益,所以從其付出的“代價”來看,俄羅斯的收益一定是最大化的存在。目前來看控制頓巴斯地區和整個烏克蘭南部沿海地區,徹底切斷歐洲和烏克蘭的聯絡,才能讓俄羅斯的付出更有意義不是嗎?國家之間任何行為,其實都可以透過利益關係解釋。

最後俄羅斯為什麼要揹負罵名,強行對烏克蘭進行“手術”。說到底就是俄羅斯深知目前俄軍尚不具備對抗北約的實力,所以需要一些時間發展壯大。而烏克蘭無腦的投靠北約,讓俄方開始感受到了威脅。就像一個口袋,烏克蘭就是最後的“出口”,如果俄羅斯不搶先出手撐開一點,那麼就會被北約活活捂死。這種局面下,試問各位誰敢心慈手軟?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