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塑造出20世紀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認識 “熊秉明藝術回顧展”開展

在熊秉明先生誕辰100週年之際,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塑者歸來——熊秉明藝術回顧展”於4月15日開展。此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出熊秉明雕塑、繪畫、書法等諸多藝術門類作品150餘件,透過塑“己”、塑“人”、塑“物”三個部分展現他的藝術人生與哲學思考。

熊秉明(1922—2002年),法籍華人藝術家、哲學家,著名數學家熊慶來之子。1947年考取公費留學生,在巴黎大學攻讀哲學博士一年,後轉入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學習雕塑。1962年起任教於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中國文化及哲學,同時開設書法班,從事書法實踐與教學研究。2001年被授予南京大學名譽教授。熊秉明旅居法國50餘年,是20世紀融匯中西文化,且以哲學、文學、藝術修行悟道的文化自覺者。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評價:“熊秉明——一顆中國文化的種子。半個世紀了,帶著母文化的營養土,在西方,接受陽光、雨露而長成參天大樹。他自認為是 ‘一個生命的試驗。’”

據吳為山館長介紹,熊秉明先生為事、為藝、為學、為人皆散發出溫潤謙和、虛懷若谷的儒者人格氣象,也體現了嚴整、縝密、追本溯源的科學精神。他以智慧和品格研究學問,體悟藝術;他以溫和、寬容而厚意友朋。因此,他的文字與繪畫、書法、雕刻,總是在千錘百煉的歷練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輝。他於2002年歲末走完80歲的人生。海內外知音無不惋惜失去一位良師、益友;失去一位智者、仁者;失去一位藝術家、學者、文化大師。人們將這種紀念訴諸文字,對熊先生所涉獵的諸多領域的成就予以評述,以散文、藝術評論、詩歌、回憶錄等多種形式立體塑造了熊先生的文化人生。這些文字暗合了熊先生的文與藝、品與格,其評文中不乏典範之作,反映了當代理論家、藝術家如何以公正、客觀的眼光看待20世紀以來中西交匯的文化成果,如何評價為這一成果而孜孜以求的耕耘者。

展覽以熊秉明先生的雕塑作品為主線,以其創作的哲思為內在邏輯。“己”象徵一種激勵,它使我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透過“塑‘己’”篇章,觀者可以感受藝術家的“心”塑歷程及其精神指向的整體責任和信念感召;“塑‘人’”篇章,呈現了藝術家對生命意象的摯愛、對生命本體的暢想;“塑‘物’”篇章,透過塑一“物”而化眾類,看似平淡無奇之物,卻在簡練的形塑、線條、塊面中蘊含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哲思。

塑人,更是塑己。

正如其摯友楊振寧先生在《孺子牛》的題詞中這樣寫道:“秉明塑造出二十世紀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認識。”吳冠中先生亦有言:“其道也,是從東方滲入西方,又從西方再回到東方。”與其說這是對熊秉明作品的解讀,不如說是對其塑“己”精神的認同。

此次展覽是繼2019年“自知者明——熊秉明藝術展”之後,中國美術館透過“典藏活化”系列展再次回顧熊秉明先生的藝術。展覽作品和文獻來自熊秉明家屬和楊振寧夫婦的捐贈。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三層13號至17號廳,展至5月11日(週一閉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巖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編輯/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