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武則天為什麼能在李世民死後重新喚起李治的愛?她的功勞到底有多大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承認的女皇帝,其一生的經歷堪稱傳奇。這個從小門小戶走出來的女孩子從進入皇宮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與皇權產生最緊密的關係,縱然她被唐太宗李世民冷落了十二年,連個孩子都沒有懷上,但這並沒有讓她屈從於命運,反而激發了她的鬥志。

所以,當李世民的妃嬪在李世民死後按照既定的軌跡生活的時候,武則天卻在感業寺重新喚起了唐高宗李治對她的愛,然後在王皇后的幫助下進宮,即便沒有任何名分,但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從651年進宮開始,武則天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鬥爭,她和蕭淑妃鬥、和王皇后鬥、和朝臣鬥、甚至和李治鬥。

昂揚的鬥志、聰明冷靜的大腦、狠辣的手段以及李治的寵愛等等,讓武則天一路打怪升級,從李治的妃子升為皇后,從後宮走到外廷,逐漸代替李治處理政務,李治晚年,甚至出現了二聖臨朝的局面。

而李治去世之後,武則天的事業真正開始,她有的是耐心對付李唐宗室和朝臣,為了那個位置,武則天做了充足的準備,這一準備就是六年多的時間,從684年正式臨朝稱制到690年秋天正式登基為帝,武則天足夠冷靜,硬是在男權社會登上了權力的最頂峰。

當然,武則天能夠登基為帝,還得益於她的高壽,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有點扯,其實不然,縱觀中國古代史,活到六十多歲的皇帝並不多,而武則天是在67歲登基為帝的,也就是說,在大部分皇帝已經去世的年齡,武則天的辛苦經營終於開花結果,她建立了武周政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而且,雖然武則天67歲才稱帝,但她在位的時間也不算短,差不多有15年的時間,如果不是張柬之等人驟然發動神龍政變逼她退位,說不定,武則天還能多活好幾年呢。

當然,武則天雖然以如此高齡登基為帝,但這並沒有阻止她行使一切皇帝的權力,比如“納妃”。按照規制,古代皇帝都有不少的后妃,武則天雖然是一位女皇帝,但也是皇帝,自然也要納妃,只不過她納的妃子是男的,即面首。

武則天一生有四位比較著名的面首,其中薛懷義是武則天登基之前就有了的,而且薛懷義還為武則天的登基立下了大功,後來薛懷義恃寵而驕,不怎麼聽話,武則天漸漸疏遠了他,轉而寵愛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

張昌宗首先被太平公主推薦給武則天,隨後張昌宗又將哥哥張易之推薦給武則天,從此二張兄弟常伴武則天左右,為了讓兩人以合理的身份留在武則天的身邊,武則天特意在698年置控鶴府,其中張易之為控鶴監,在控鶴府中的地位最高,下面還有丞、主簿等。

控鶴府對外宣稱是文學供奉之地,即文人的聚集地,給他們提供地方進行文學作品彙編和文學創作,還有曲宴供奉。

當然,武則天弄這樣一個控鶴府本身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因此自它成立之日起,朝臣都心知肚明,進到控鶴府的都是武則天寵幸的面首,想進的都是希望成為武則天面首的文人。

史籍中關於控鶴監的記載並不多,不過唐代張垍(也有一說認為實為清代袁枚)所作的筆記小說《控鶴監秘記》中,對控鶴監的記載非常詳細。其中還有狄仁傑和武則天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原本武則天設定控鶴監的時候,狄仁傑就很是憂慮,他認為控鶴監有損聖德,恐怕千秋萬世之後,人們會譏諷武則天,於是他建議武則天撤除控鶴監,武則天知道狄仁傑這是為了她好,但是讓她撤掉控鶴監,從此遠離那些面首,她又做不到。

武則天經過幾天的考慮,終於做了一個選擇,她裁撤了控鶴監,但是又弄了一個奉宸府,張易之任奉宸令,奉宸府的功能和控鶴府的功能是一樣的,虧武則天想出這樣的辦法來搪塞狄仁傑。狄仁傑見武則天這樣,只好講話說明白,他對武則天說:

狄仁傑這話其實就是讓武則天顧全聖德,能夠遠離二張兄弟,其實就是戒色。武則天見狄仁傑這樣,並未尷尬,反而坦然的將自己留下二長兄弟的目的說了出來,她對武則天說:

“朕嬖二張,實為修養計耳。”

然後武則天就這其中的道理說了出來,原來武則天成為李治的妃子後,生育頻繁,連續生了六個孩子,氣血損耗嚴重,常常病魔纏身,雖然吃了很多補品,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這個時候太醫沈南璆對武則天說:

武則天原本也不信,但沒想到效果卻很明顯,而且武則天還給狄仁傑出示證據,

“張口以新生之齒示仁杰”

,七十多歲的高齡還能生出新的牙齒,這樣的證據真的讓狄仁傑啞口無言。

在武則天的認知裡,二張兄弟留在她身邊的目的就是修養聖體,而且這辦法還很見效。既然如此,狄仁傑還能說什麼呢?難道不顧及武則天的龍體,繼續建議武則天遠離二張兄弟嗎?他不能那樣做,而且他也知道武則天是鐵了心要留下二張兄弟,因此,狄仁傑只能放棄。

他最後只能勸諫武則天要節制,他說:

“遊養聖躬,亦宜調節有度,恣情縱欲,適足貽害,……勿再進面首為諫。”

很多人可能覺得君臣談論這個很尷尬,其實不然,武則天是君,狄仁傑是臣,臣子勸諫君王在色方面節制也是為了社稷著想,

一來是為了君王的聖德著想,二來是為了君王的龍體著想,三來是為了朝廷著想,這是國事,並非簡單的私事。

當然,《控鶴監秘記》只是一部筆記小說,並非正史。正史中,狄仁傑並沒有就二張兄弟之事和武則天有這樣的一番對話,至少史籍中不曾記載,而且這件事大機率是沒有發生過的。

武則天設定控鶴監甚至之後改名為奉宸府的時候,狄仁傑是宰相,他的任務就是輔佐武則天處理政務,管理百官,不會去幹涉武則天的私事,況且當時的武則天還是比較節制的,雖然有幾個面首,但她從不讓他們干涉朝政,因此狄仁傑用不著費心在武則天的面首一事上。

況且勸諫武則天戒色這樣的事情自有諫官來做,《舊唐書》還真就記載了一個諫官勸諫武則天的故事,武則天將控鶴府改名為奉宸府之後,廣選天下美少年來充裕奉宸府,這類似於歷史上的帝王選秀。

但武則天畢竟是女皇帝,大肆充裕奉宸府,弄得名聲很不好聽,右補闕朱敬則就進諫:“嗜慾之情,愚智皆同,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則前聖格言也。陛下內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固應足矣。”

朱敬則還舉例說明很多人想進奉宸府伺候武則天,這樣的事情實在不是好事,武則天聽了之後還賞賜了朱敬則,倒是真的停止了選美男,因此,留在武則天身邊的面首自始至終也沒有幾個,但奉宸府一直到二張兄弟被殺死、武則天遜位之後才被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