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王樹汶頂兇案之162:萬死不辭丨趙舒翹心情鬱悶地向同事遞交辭呈

“王樹汶頂兇案”之163:萬死不辭‖老家許昌

文‖君山

(接上期,欲欣賞“王樹汶頂兇案之162:悚然一驚”的精彩內容,歡迎點選以下連結:“王樹汶頂兇案”之162:悚然一驚)

第五天一大早,趙舒翹心情鬱悶地來到刑部,向同事一一告別,順便向潘大人遞交辭呈。走近尚書大人的公議房內,抬頭見坐在公案前的人卻不是潘大人!

趙舒翹一時錯愕不已,雙手遞上的辭呈卻僵在那裡:大人……大人……潘大人的位子上卻坐著張子萬大人!

新任刑部尚書張大人接過辭呈,略略瀏覽一下,笑著說:趙主事,你來遞辭呈啊!

原來,刑部潘大人前日報丁父憂,已離職卸任,刑部尚書一職由張子萬大人接篆。趙舒翹這幾日窩在家中,訊息閉塞,刑部大人換人,他竟不曾知曉。猛然見到新任刑部尚書張大人,他甚感意外,站在部堂大人的公案前頗為意外和尷尬。

因為來遲了一步,趙舒翹主事沒有見到潘大人。潘大人行色匆匆,報丁憂之後,即刻扶柩動身,昨日黎明時分,即已離京歸鄉去了。

潘祖蔭自幼長在北京,祖籍卻在江蘇吳縣,父親臨終前曾有囑託,自己百年之後一定要歸葬故里。

潘祖蔭是個孝子,豈能有悖父願?父親斷氣的當日,他向朝廷報了丁憂,翌日就匆匆扶柩歸鄉而去。

張大人見趙舒翹默默不語,笑著說:潘大人昨日已經離京,我剛上任你就遞辭呈?有什麼事情慢慢說,何必非要開缺離職呢?

趙舒翹知道,這位張之萬張大人於道光二十七年參加會試,欽點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經四帝,備受恩榮。他於同治年間署河南巡撫,移督漕運,歷任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光緒初年官至東閣大學士,現由兵部尚書調任刑部尚書。論資望,張子萬乃東閣大學士,學養深厚,系朝廷股肱之臣;論年齡,他已是七十多歲高齡,德高望重,朝野敬佩。

張大人見趙舒翹手足無措地站立著,擺擺手,示意他坐下,口氣和緩地說道:潘大人臨離京之時,特意交代我,一定要將這封信交給你。說著,遞上一個封口的手札。趙舒翹雙手接過信箋,信箋的封口敞開著,可他不便當面扯閱,攥在手裡無所適從。

張大人說:此信雖是潘大人寫給我的,你也不妨一閱。

趙舒翹方才拆開信箋,匆匆瀏覽了一遍。

張尚書之萬兄臺鑑:

兄接篆刑部,弟不勝欣慰,離京之際,忽覺一事尚未了結,心甚掛念。提牢廳趙舒翹曾力主將河南鎮平縣盜搶案頂兇人犯王樹汶押解入京審鞠一事,餘曾多方掣肘,不予襄贊,原系愚弟心存私念,又為門生所惑,才有此行止耳。離京之日,深感有負聖命,故引咎自責,還望給以趙主事格外支援,務必將案子查個水落石出,方可告慰河南父老之心。

愚弟:祖蔭

叩首

光緒癸未己酉

趙舒翹閱罷信,心情十分感動,手持信札的雙手微微顫抖著,兩眼滾動著激動的淚花。他曾三次向潘大人呈請刑部直接複審此案,均遭拒絕,心中的憤懣之情時時衝撞著他的良知。如今丁憂歸鄉的潘祖蔭大人一身再無掛礙,他方才放手讓趙舒翹審理鎮平縣盜搶案。這也是他為官的狡獪之處。

張之萬打量著眼前這位年輕人,覺得他一身凜然正氣,站立廳堂之上,不亢不卑,心中也就有了定見,便開口說道:趙主事,河南鎮平縣盜搶案的案犯可曾解到?

這話問得十分唐突,趙舒翹頗感意外,略停了停,說道:回大人話,犯人尚在路途,不日將到。不過……潘大人曾力主不再押解犯人到京,故而有所推遲!

張之萬笑笑,說道:潘大人的信札已經很明白,他宅心仁厚,離京時有所感悟,故贈我書信一封,他力薦仍由你主審此案,不知你意下如何?

趙舒翹朗聲說道:大人交辦的案子,屬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張之萬點點頭,說道:好吧,此案就由你一手全權審結,不可有所偏廢。犯人到京後,立即會商秋審大典事宜!

光緒九年,河南按察院遵照李鶴年、梅啟照的意旨,一再拖延時間,阻滯將王樹汶解送之京城。後來,麟椿調京候用,唐鹹仰接任按察使一職,且又有刑部的公文,他方才頂住壓力,斷然將王樹汶解送到刑部。

遵照刑部公文,河南臬司將鄧州被搶業主張肯堂、王季福及一干人證分別送解京城,並隔離關押,以防串供。

王樹汶被押解進京途中,左督御史張佩綸領銜,貴州道御史李暎、廣西道鄔純嘏等人又聯名上奏,嚴詞彈劾河道總督梅啟照袒護屬員,曲意彌縫,實屬矇混奏結。言官們聯名籲請刑部張之萬大人擯棄舊案,秉公審理鎮平縣在押盜搶案案犯。

(未完,明日精彩繼續)

?【作者簡介】君山,本名趙俊鋒,河南鄢陵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戲曲學會會員,鄢陵文聯原主席,鄢陵作家協會主席,出版有多部著作。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