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什麼會被稱為人屠?長平之戰的起因是什麼?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主要是秦國與趙國交戰,這一戰還出現一個著名成語,即“紙上談兵”,指趙括代替廉頗後,跟秦軍交戰很快就戰敗了,趙軍戰敗之後,秦國將領白起屠殺40萬趙國降卒,白起也因此被稱為“人屠”,趙國在這一戰後,徹底失去了跟秦國抗衡的能力,還差點亡國。

其實長平之戰的起因,對於趙國來說是被動的,當時秦國想做天下霸主,四處攻城略地,公元前262年,秦軍攻打韓國的上黨郡,韓國國君不敵,便打算把上黨郡送給秦國換來太平,可上黨郡郡守馮亭不幹,與其把上黨郡送給秦國,不如送給趙國,趙孝成王想想覺得不錯,就要了上黨郡。

當時上黨郡一共有17座城池,正常打仗的話,三五年也不一定能奪得這麼多地盤,可趙國接手了上黨郡,自然引來秦國的怒火,趙孝成王雖然貪圖土地,但又怕秦國的虎狼之師,於是就派使者跟秦國談判,希望雙方不要打仗,坐下來談談,君子動口不動手嘛。

趙國當時有個臣子叫虞信,擔任趙國卿的官職,虞卿就跟對趙王說,不應該派人跟秦國講和,應該派使者到魏國、楚國、齊國等國,請求這些國家的援助,等他們同意之後,再跟秦國和談,這樣才能談出結果,不然的話毫無用處。

當時虞卿分析出三條理由,他告訴趙王,如果沒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直接去找秦國議和,最終雙方必定開戰,而且趙國必敗無疑。虞卿分析的第一條理由是:趙國派人去和談了,秦國就覺得趙國不敢打,至少是不想打,那麼只會增加秦國攻打趙國的信心,氣勢上趙國就先輸了一陣。

第二條理由:如今秦國到處征伐,其他國家都聯合起來對付秦國,如果趙國派人去秦國議和,秦國把這資訊宣傳出去,其他國家就會覺得趙構跟秦國有一腿,接下來雙方交戰後,其他國家沒人會幫趙國,這樣就更加危險了。

第三條理由:趙國和秦國都是強國,雙方又是接壤國,秦國一心想當老大,他不會讓趙國繼續強大,趙國吞併了上黨郡,等於奪走了秦國的好處,他一定會來打趙國,如果還派人去議和,這不是擺明示弱嘛,既然示弱了當初為何又要接手上黨郡呢?

虞卿這三條理由分析得很對,他還說如果不聯合其他國家,秦趙雙方開戰的話,趙國必敗無疑,可惜趙王不聽他的建議,派了使者跟秦國議和,結果使者對方殺了,長平之戰就這樣打響了,再後來一切果如虞卿所料,沒任何國家來幫趙國。

長平之戰打得太久,趙國的糧食都供應不上了,於是趙王請求齊國借糧,結果人家不借,就這樣趙軍慘敗,後來趙國都城邯鄲被圍,趙國差點滅亡,幸虧信陵君竊符救趙,才沒人秦國一句滅了趙國,要是當屬趙王聽了虞卿的話,長平之戰就不會敗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