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雨燕,再會

雨燕每年4月抵達北京築巢繁殖,7月中旬往南飛越冬,眼下正是它們即將飛離北京的日子。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袁學軍聽著窗外的嘰嘰喳喳聲說道,指不定哪天雨燕們就飛走了,再見面就得是明年春天了。

7月12日,正陽門城樓,雨燕正輕盈地從飛簷斗拱旁掠過。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正陽門,北京中軸線上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建築之一,這裡也是北京雨燕繁衍生息的地方。北京姑娘王分貝小時候從家到少年宮,一路經過前門、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一抬頭,就能看到圍著城樓漫天飛舞的雨燕。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如今的中軸線申遺,北京雨燕的身影從未缺席。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妮妮”,就是以北京雨燕為原型設計;今年1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等單位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推出了首個數字形象——“北京雨燕”。

7月12日,正陽門城樓木構件上有雨燕“甩出”巢穴的糞便。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7月12日下午5點半左右,北京中軸線上,正陽門的雨燕陸續歸巢,那裡有它們搭建的“家園”。不過與7月初相比,此時的雨燕明顯少了很多。

袁學軍的工作地點就在正陽門,她熱愛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在雨燕返京的日子,工作之餘,袁學軍喜歡用手機記錄下雨燕在正陽門城樓飛舞的樣子。12日傍晚7點半左右,還在辦公室忙碌的袁學軍突然聽到窗外嘰嘰喳喳的叫聲,她欣喜地說:“應該是雨燕,現在的數量可能比剛才要多一些。”袁學軍聽得沒有錯,那清脆的鳴叫聲正是來自雨燕。

7月12日晚,正陽門,拍攝雨燕成了袁學軍的一種習慣。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夕陽為雲彩勾勒出一道漂亮的金邊,古老的正陽門城樓前,北京雨燕與飛簷斗拱伴著夕陽構成一幅唯美的畫面。此時的雨燕數量大約有四五十隻,比兩個小時前多了不少。

雨燕在正陽門的梁、檁、椽中築巢“安家”,不過,即使到了傍晚時分,它們似乎也並不著急鑽進巢穴棲息,而是一直在空中盤旋,就像還沒有玩耍盡興的孩童。袁學軍用手機攝像頭捕捉著雨燕的身影,雨燕也成為她手機相簿中的主角。袁學軍說:“7月中旬以後,雨燕說不定哪天就全飛走了,再想看到它們就得等到明年了。”

7月11日,北海公園,雨燕飛過五龍亭。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在北海公園五龍亭,北京雨燕調查志願者也在和這些小精靈們做今年的告別。在雨燕到訪的日子裡,他們的生活以“周”計算,上週是志願者白濤觀測雨燕的第15周。隨著“大部隊”的陸續離開,五龍亭上空雨燕熱鬧的叫聲也將漸漸消失。

離開北京後,北京雨燕將去哪裡越冬?答案是非洲南部。

7月11日,北海公園,志願者白濤(左)和北北(右)在五龍亭觀察雨燕。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近日,一項針對北京雨燕遷徙行為的追蹤研究成果顯示,每年4月,北京雨燕從非洲南部抵達北京築巢繁殖,7月底到8月初再返回非洲南部越冬。

它們像“旅行家”一樣,遷徙之路單程近1。5萬公里。

7月11日,北海公園,志願者白濤展示手機拍攝的雨燕照片。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雖有不捨,但志願者們知道,北京雨燕和北京的約定不會改變。來年2月,北京雨燕將向北迅速移動,帶著生生不息的力量,日夜兼程趕回北京“赴約”。

希望它們一路順風,再見時又將是一個春天。

新京報記者 張璐 吳婷婷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