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法國前第一夫人傳記:前總統夫人那些不為人知的事蹟

人物傳記是一類很特別的書。梁啟超先生說過:“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的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閱讀傳記也是很多著名人物的習慣,查理·芒格就以閱讀傳記而為人津津樂道:“我認為,如果你想把一些偉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給人們的話,傳記是一種更易於使人們將思想創立者的生活與人格聯絡在一起的方式。”

透過傳記,我們能夠從他人的經歷中汲取養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眺,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今天要推薦的是法國前總統夫人克洛德·蓬皮杜的傳記《住在愛麗捨宮的母親:克洛德·蓬皮杜》。

克洛德深得法國民眾的喜愛,但人們常常僅透過法國前第一夫人、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人及守護人、基金會主席等標籤認識克洛德,卻不曾真正瞭解她。

《住在愛麗捨宮的母親:克洛德·蓬皮杜》這本書是由其子阿蘭·蓬皮杜撰寫,從一個兒子的視角來看母親的一生,向我們展現出法國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不為人知的家庭生活與精神世界。克洛德的精彩人生中具有特別意義的幾件事,下面給大家一一分享。

01她的丈夫與她的養子

克洛德是醫生的女兒,她在成長過程中很獨立,與妹妹相依相伴。她在巴黎上大學時,與一位才華橫溢且極富魅力的青年不期而遇,從而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的丈夫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並通過了文學教師資格考試,之後,她的丈夫到馬賽教書,他們在馬賽度過了幾年美好幸福的時光。他們經歷過戰爭,戰爭中,他們的關係得到了鞏固,變得更為緊密。結婚7年後,他們決定領養一個孩子。1942年7月5日,阿蘭出生剛滿3個月就進入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獨子。他們成為不可分割的三口之家。

那個年代,人們對待領養孩子的態度與現在不同。在當時,領養孩子不僅不被認為是可敬之舉,很多人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失敗。但他們從不觸碰這個話題。阿蘭作為他們渴望已久的孩子,一直以來都被愛包圍著慢慢長大。

巴黎解放後,身材偉岸的戴高樂將軍出現在克洛德夫婦的生命中,也為克洛德夫婦的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在這段不同尋常的經歷中愈加牢固。

02克洛德夫婦的政治生活

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後,戴高樂將軍在戰友的簇擁下穿過香榭麗舍大道。克洛德夫婦與民眾一起共同見證這個歷史性時刻。戴高樂將軍憑藉百折不撓的勇氣,解放了巴黎,很快又解放了法國。這促使克洛德夫婦決定為將軍效命。

克洛德的丈夫喬治經人介紹,很快就與戴高樂將軍見面。那時候,在將軍心中,文人是法國精神的精髓所在。一位優秀的巴黎高師畢業生、深受古典文化薰陶的文學教師,對將軍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很快,喬治就被任命為國民教育和新聞專員。而喬治具有思維清晰,判斷力強,信心百倍的才能,對於將軍而言,一個能夠同辦公室內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並能妥善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的人,正是他所需要的。喬治很快就成為將軍最親密的助手,參與了各種政策的醞釀出臺。

喬治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旅程,歷經重重考驗,最終成為法國命運的主宰者。克洛德對丈夫的事業鼎力支援。她很快就體會到在家宴請丈夫同事的重要性,而且要營造出熱情親密的氛圍。她需要親自為客人準備晚餐。同時,克洛德還需常常與丈夫一起出席參加各種政府活動。新的生活開始了,克洛德發揮著重要作用。

03克洛德的基金會

1969年4月29日,喬治宣佈參加總統競選。6月15日,喬治當選法國最高元首,獲得超過58%的選票。他的民意支援率打破了總統競選人有史以來的記錄。克洛德也做好了履行新職責的準備。

克洛德在履職盡責的同時,還常常與英國人斯奇比尼納夫人來往。這位夫人為人熱情,她耗盡家財,參加了紐約的一個慈善基金會,為殘疾人提供志願服務。克洛德由此產生了為老人和殘障兒童成立一個協會,併為其提供志願服務的想法,這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理念。

克洛德想做點實事,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在她的丈夫當選後,她就決定不能只滿足於出席政府活動。她在思考哪些人是真正的弱勢群體?她認為是老人和殘障人士。因此,她效仿紐約的做法,在法國醫院成立了志願服務處,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作為總統夫人,她能夠籌集資金。這項計劃獨樹一幟,行之有效,意義深遠。

04建立大型文化中心

喬治·蓬皮杜總統一上任,就開始籌建後來的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一位開放包容、有影響力的管理者羅貝爾·博爾達任命為建設委員會主任。在他的努力下,一個集現代藝術博物館、公共資訊圖書館、工業創新中心和聲學與音樂研究所為一體的跨領域專案計劃應運而生。隨後還招攬了各色人才共同籌建、實施建設藝術中心。

克洛德會親自過問專案進展情況,她在建築設計和人員任命方面都能與丈夫進行實質性交流。克洛德在幕後發揮著重要作用。

她能夠安定人心,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保持專案程序的協調與銜接。但這項工程在藝術界的“學院派”和議員當中還是引發了一場論戰。議會甚至提出要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文化事務部部長表示反對,才確保專案未被中斷,但各種發難並未停止。

這項工程的竣工得益於喬治的果斷和決心,得益於克洛德的才幹與說服力。如今,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已享譽世界。

05結語

1974年4月2日,法國前總統喬治·蓬皮杜病逝。個性使然,克洛德並沒有從此消沉。她堅信“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及早為自己立下奮鬥目標,並持之以恆,矢志不渝。不要放棄自己的道德標準,不要見異思遷,也不要遇到挫折就氣餒。”

她親自參與《難解的結》、《訪談與演講》的編著工作,這兩本書展示了她丈夫喬治對危機的前瞻性分析和政策立場;她為了讓文化中心工程得以保全,四處奔走,成功確保了專案按原計劃完成;她繼續與眾多藝術家來往,積極探索現代藝術的未來;她每天都會去基金會上班,之後更是擔任基金會主席;她在多個文化機構中任職,包括康定斯基協會、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國際理事會等等。她仍積極的生活,因為她是個有夢想的人。

2007年7月3日,克洛德才結束了她“戰鬥的人生”,離開了世界。克洛德受到世人的敬仰。她無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持自己的個性。她的一生波瀾壯闊,既能以古為鑑,又能高瞻遠矚,許多人收益於她。

蓬皮杜時代至今依然令人懷念,我們不妨讀一讀這本書,瞭解一下這位與丈夫舉案齊眉的女性。

作者:肖燕青,精讀讀友會會員。習慣性讀書,習慣性跑步,又很愛音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