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了3大奇功,康熙寧殺索額圖也不殺他

“官場之明爭暗鬥”,是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之中的一個典型特色

,作為封建社會之時皇帝的左膀右臂,透過各種方法進入到朝廷當官的人有很多,協助處理國家大事的同時手中也掌握了不少權利和地位,當然,人內心的貪慾非常恐怖。

歷史中有不少為國為民的清官,自然也存在許多中飽私囊的貪官汙吏,他們藉著自己的職位之便,籠絡權利,提高地位,從中搜刮民脂民膏,這種現象在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出現,有些官員甚至建立了與皇權抗衡的勢力,即所謂的奸臣。

最典型的就是大清時期的“納蘭明珠”,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上位,籠絡大權,乃是當時屈指可數的權臣,甚至在朝中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如此興風作浪,

康熙卻寧可殺索額圖也不殺他,只因他立下了三大奇功。

葉赫那拉一族中的佼佼者

雖說納蘭明珠是從最底層的侍衛開始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他的背景條件就與其他人不同,在起點上就要高出其餘人許多,他來自滿族的著名大姓,葉赫那拉氏,祖上乃是女真族的金臺石,大清前身中的王爺貝勒。

1626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承了位置,後續為了穩定國內的統治,大清開始劃分八旗,金臺石一氏也被編入其中。

明珠作為其後裔自然是世襲的旗人貴族,只不過由於皇權加強的需要,明珠一氏此前一直被打壓為邊緣貴族。

明珠出生之後不久,皇太極以滿洲自稱,也就表示明珠一出生就有了滿洲的身份,但是不幸的是,明珠在十二歲的時候喪父,兄弟二人成了孤兒並相互扶持長大,此後由於其貴族的身份,十七歲的明珠進入皇宮擔任侍衛。

由於漢族文化的進步性,明珠在擔任侍衛的同時開始學習漢族文化並且進步飛快,這一點被當時剛剛繼位的順治皇帝看中,畢竟當時漢族優秀的皇帝不少,作為皇帝也在為了促進滿漢和諧而不斷學習漢族文化。

明珠的進步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很快被順治宣召的身邊兼任儀仗的工作,主要是宣佈詔書,聖旨,口諭等等,這也是明珠的機會。

1650年,伴隨多爾袞的去世,順治皇帝親政,此時皇帝為了穩定內政必須培養屬於自己的官員,明珠位列其中。

雖然順治皇帝在位的時間比較短,但是明珠已經深得其信任,在其24歲駕崩的時候,明珠改任務府郎中,三年之後被提拔為總管,成為康熙皇帝身邊之人。

我們都知道,康熙親政之後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除鰲拜,平定三藩叛亂等等,明珠在這些事件之中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這樣不但拉近了其與皇帝的關係,也促進了其地位的提升。

位極人臣之後的邪念

朝廷逐漸穩定之後,自然是論功行賞,明珠被冊封為內閣大學士,明珠從這時候開始有了參與政治的機會,期間為皇帝出主意還參與制定了一些政策,撰修書籍,甚至參與指導對外戰爭,隨之提升的是其自身的地位。

由於康熙皇帝的器重,明珠的權力達到官僚的頂峰,他的野心也開始暴露了出來,他開始利用自己的高位,籠絡朝廷之中的漢族官僚,由於這些人出身貧苦,都願意抓住明珠這個契機,相互利用的關係建立起來。

此外,對於朝廷之中的官員同僚,明珠呈現出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勢,對於站在自己一邊的自然不用多說,對於自己的對立面,自然是採取打壓的形式,在朝廷各方面滲透自己的勢力,貫徹自己的意志,趁機收受賄賂,獲得財富。

書中曾描寫明珠“

輕財好施,招來新進,異己者陰謀陷之

”也就是說後來明珠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勢力不惜陷害他人,一度與自己政見相悖的索額圖呈現出對峙的狀態,但康熙作為皇帝見到這種現象卻偏向明珠。

要知道,當時索額圖可是貴為國舅,但是在政局紛爭之中康熙依舊選擇站在明珠一方,甚至親自動打擊索額圖的勢力,最後甚至不惜處死索爾圖也不動明珠,只因為明珠立下了三大功勞。

奇功加身的明珠

第一點就是明珠在平定三藩叛亂之中的貢獻,

這時發生在康熙下達撤藩令之後發生的大叛亂事件,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為不滿康熙的決策而反叛,這應該算是大清立國之後最大的浩劫,戰火蔓延大半個中國地區。

明珠是康熙下令削藩時的堅定支持者,當時在群臣反對的時候,只有明珠站在皇帝一邊,並且在戰爭過程中出謀劃策,在平定詔書頒佈之後,康熙對明珠這個堅定立場的人極其看中,對其大加封賞。

有了第一次的例子,

明珠在後來解決臺灣問題的時候還是堅定地站在康熙皇帝一邊,

由於鄭經的去世,臺灣產生了動亂,當時明珠直接向康熙建議出兵收服,康熙也是在聽從了明珠的建議之後果斷出兵,解決了臺灣問題。

明珠的第三次大功就是在清朝和沙俄的戰鬥之中,當時的沙俄侵犯我國東北地區,康熙自然是決定出兵,帶兵出征的兩位將領則都是由明珠推薦的,並且在此後的對俄戰爭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讓康熙很是滿意。

這三大事件之中,明珠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爭,卻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前兩次的政治立場讓康熙有了底氣,才果斷做出最恰當的選擇,平定叛亂收復國土,最後一次中俄戰爭中的將領推薦,明珠無疑是戰爭獲勝的決定因素。

所以康熙寧願殺死索額圖也不動明珠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功勳實在太過顯著,其實更多的是忌憚,畢竟當時康熙不一定有能力扳倒明珠,有可能適得其反,但這並不代表康熙會完全放任。

此後康熙等待時機成熟之後,一舉將這兩個集體完全剷除,將權力緊緊抓在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