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南唐徐鉉能言善辯,趙匡胤卻派一個侍衛去應對,事後才知真高明!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在這些人裡邊,宋太祖趙匡胤的名氣要稍微小一些,但既然能和其他三個人並列,就證明他也有著過人的長處。作為璀璨宋朝的締造者,他在智慧方面有著更為出色的表現,應對南唐徐鉉時,選擇了目不識丁的侍衛,這是為何呢?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稱帝之後,發動了統一戰爭,滅亡後蜀之後,又把目光瞄準了南唐,派遣大將曹彬征討南唐。南唐當時的皇帝是大詩人李煜,雖然他詞作寫得好,但卻沒有什麼治國打仗的本領,於是就派出徐鉉出使大宋,向趙匡胤求和。

徐鉉何許人也?他和父親徐延、兄弟徐鍇並稱“三徐”,在江南一帶名氣很大,三人均以知識淵博而聞名,其中徐鉉的名氣是最大的,他10歲左右便以能言善辯而出名了。徐鉉到了大宋後,趙匡胤隨便從10個侍衛中挑了一個不識字的作為押伴使,讓趙普都驚呆了:難道我們大宋沒人可用了嗎?一介侍衛怎麼可能辯得過徐鉉,這不是會讓大宋丟臉嗎?

這個侍衛不知道使者是來幹什麼的,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只能默默地陪伴在徐鉉身邊。兩人見面以後,徐鉉慷慨激昂、侃侃而談,想要展示下自己的才華,這個侍衛卻始終一言不發,只是不斷地點頭回應。周圍的人見了以後,都更加敬佩徐鉉的才華了,結果過了幾天後,侍衛對徐鉉的喋喋不休感到厭煩了,不管徐鉉怎麼說,他都不吭聲,徐鉉也慢慢地疲憊了。

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身,但是他很重視文臣,當時的陶谷、竇儀等大儒都在宋朝為官,他們真的比不過徐鉉嗎?其實也不一定,勝負未可知,但當時宋朝強大富裕,南唐偏安一隅,即使是勝利了,別人也不過會輕描淡寫地來一句“大國果然人才濟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反之,一旦失敗了,那就糟糕了,會丟掉大國的體面。總而言之,這場辯論局,大儒們最多能拿個及格分,達不到優秀,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派遣一個不識字的侍衛去,讓對方無話可說,這才是趙匡胤的高明之處。

這就叫做無招勝有招,徐鉉確實有大才,但是才能發揮不出來,有什麼意義呢?沉默能夠殺死人,就是這個道理。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與人發生矛盾後,要是喋喋不休地和對方爭吵,雙方的火氣都會越來越大,矛盾會升級。反之,一方謾罵一方沉默以對的話,罵人的那一方很快就會自己認輸。

另外,中國人待客一直都是非常講究的,古代更是如此,哪怕是普通人家待客,也要身份相當的人去迎接。趙匡胤選擇侍衛去迎接南唐的使者,無非是在告訴李煜: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地位壓根就不對等,想與我和談,門都沒有。

在大宋待了幾日後,徐鉉終於見到了趙匡胤,說道:“李煜對您,就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好,如今他沒有犯錯,為什麼您還要攻打南唐呢?”徐鉉這麼說,無疑是想先給趙匡胤扣上一個“不義”的帽子。中國古代出兵打仗,一向講究個師出有名,強行攻打對方,就算是獲勝了,也會在歷史上留下汙點。

面對著徐鉉的質疑,趙匡胤回答的非常犀利:“既然我和李煜是父子關係,現在父子兩人要分開過,這是什麼道理啊?”這句話說出去以後,徐鉉無言以對。

接著又是第二輪交鋒,徐鉉對趙匡胤說:“李煜不是在拒絕您的詔書,而是他最近生病了,沒有辦法臨朝理事,希望您能緩一緩,保留邦國的性命。”

趙匡胤聽到後,拔劍而起,非常生氣地對對方說道:“不需要多說了,江南國主是沒有什麼錯誤,但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帝王的威儀,在那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徐鉉不敢再說什麼,灰溜溜地回到了南唐,不久之後,南唐便滅亡了。

和大漢、大唐相比,雖然大宋朝的疆域沒有那麼遼闊,武德沒有那麼充沛,但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社會也比較包容開放,老百姓的生活很富裕,還誕生了不少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一切,都離不開大宋朝的締造者趙匡胤。他和徐鉉的故事告訴我們,處理難題的時候,不一定要找最厲害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適的人,惡人自有惡人磨,找對了人,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