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周朝時,有一種少見職業的叫“追師”,他竟為皇室做這項秘密工作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階級對立也開始逐漸出現,而標誌性的代表就是出現各種官吏,正如《禮記王制》中記載:“官者,管也”。到先秦時期,各種官職開始不斷出現,其中還有一些令人疑惑的官職,比如周朝的追師讓人頗為驚奇,他的工作內容您一定想不到。究竟追師是做什麼的呢?下面小編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周朝是我國封建歷史最長的王朝,它前後歷經了790年,又分為西周和東周,其中東周也就是“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史料記載,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取商代周,史稱為“西周”,定都在鎬京(今陝西西安),但到後來也多次遷都。最值得一提的是,西周對後世的封建王朝影響尤為深遠,甚至今天我們很多生活習慣都源於西周,比如“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此外還有律法和官吏制度也都有里程碑的意義。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周朝處於青銅時代的發展頂峰時期,因此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也不低,甚至還要高於後世的一些朝代。或許在我們很多人的想象中,周朝人的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可憐卑微,但其實並非如此,這一點從一個官職就能說明。在《周禮天官》中記載:“追師,掌王后之首服”,其中“追師”是一種官職的名稱,工作內容是掌管王后的“首服”,不過這裡的“首服”不是

歷史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首服”主要是編織的頭髮,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假髮,因此追師就是負責幫王后編織假髮的官吏。看到這裡或您也納悶了,假髮不是現代的產物,它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大量的出現,比如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假髮髻,但如果追根溯源假髮在西周就已經有了。

由此也說明,古代人對頭髮十分的重視,一方面是出於對美貌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是政治上的需求,比如祭祀的時候女性一定要有高發髻,不僅以此象徵自己生命力旺盛,還寓意著國運的昌盛,所以對王后來說擁有茂密的頭髮很重要。

然而,脫髮也是難以避免的,別說古人了,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飽受脫髮的困擾,尤其是古代的女性,因為營養不良,到中年之後脫髮尤為厲害,故此也就出現了戴假髮的習慣,而追師官也就應運而生。

如果放在我們現在,想弄點假髮易如反掌,隨便花點錢就能買很多假髮,但在周朝卻完全不行,雖然貴族王室不缺錢,但想買頭髮比登天還難。在古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管是鬍鬚,還是頭髮都不能剪掉,尤其是頭髮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為此西周時期還出現了一種剃髮的刑罰制度叫髡刑,以此讓犯人承受巨大的侮辱和

心理壓力

足以可見,頭髮是古人最重要的東西,甚至它還能當成交易的貨幣。比如,東晉有個叫陶侃的名將,一日他的好友範逵出遊被困於風雪中,於是陶侃就邀請範逵到自己的家中借宿一晚。然而,陶侃家境貧寒,拿不出像樣的飯菜招待範逵,於是陶侃的母親就剪下兩束頭髮讓陶侃拿去換一些酒菜。

對此,範逵的內心也十分感激和佩服,後來範逵發達之後也沒有忘記陶侃,因此歷史學家們說,陶侃之所以有後來的成就,他母親的頭髮有一半的功勞。不管怎麼說,在古代想獲得別人的頭髮,要麼是自願獻出,要麼就是暴力搶奪。

在《左傳》記載:“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髡之”,意思就是看到別人的頭髮長得好,於是就強行剃了別人的頭髮。對此,在西周時期這種情況肯定也屢見不鮮,而追師也要做這種事情,去強行剃別人的頭髮,然後來為王后編織假髮,所以追師官在當時也備受百姓們唾棄,甚至見到追師官都要躲得遠遠的。到周朝之後,史料中就很少在提到追師,因此專家們表示這種官職後來被廢除了,畢竟在當時這一官職有悖於人倫。

不得不說,假髮的確是一種好東西,從古至今都備受人們追捧,但不過還是現在好,我們人人都能實現“假髮自由”。不過,小編也希望專家們能徹底解決脫髮問題,將這一困擾了我們幾千的難題從歷史上完全消除。這才是生活之幸,人類之幸。

參考資料:

《周朝史話》作者:姜若木,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