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任用管仲、鮑叔牙實現稱霸的齊桓公,最後的結局,你不知道有多慘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他珍惜人才,在位時任用管仲、鮑叔牙等名臣,讓齊國走向了富國強兵的道路,最終也達成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成就。但是,在取得這些為後人稱道的成就之後,齊桓公的結局如何呢?

齊桓公上位,成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害;次年,權臣雍林又殺死了公孫無知。一時間,齊國內無主君,朝堂亦是大亂。此時,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公子糾最有資格承位。

於是,身在莒國的公子小白與身在魯國的公子糾在聽聞訊息之後,紛紛趕忙奔赴齊國爭位。

在這場關於王位的爭奪之中,雙方勢力旗鼓相當。公子小白一方,內有齊國貴族高傒支援,外有鮑叔牙輔佐;公子糾一方則有魯國為後盾,管仲、召乎輔佐。顯然,誰先趕回齊國誰就能夠佔據先機。

而在趕路之中,管仲率人攔截公子小白,並一箭射中其帶鉤。幸虧,小白急中生智,倒地裝死才躲過一劫,並藉由此麻痺了公子糾,早早地趕回了齊國,並且被冊立成為新君,是為齊桓公。

雖然是各為其主,但與齊桓公而言,管仲卻有殺害自己之罪。可是他不僅沒有懲罰管仲,反而還在鮑叔牙的舉薦之下,擢升了他為相。

這一點上,既有齊桓公的任人唯賢,又有鮑叔牙的至情至性,當然也少不了他對管仲才能的欣賞。

在任用管仲為相之後,很快管仲便在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種改革既有在吏制上的“以勞受祿”、“受祿不過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職而課功勞”、“案其功而行賞,案其罪而刑罰”,又有對行政區劃的精細化劃分;而在軍事、用人上管仲也都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最難能的可貴的是管仲在經濟政策上,將富民放在首位,重視商業發展,同時將鹽鐵收歸國有,其衡山之謀、石壁謀和菁茅謀等更是堪稱貨幣戰爭的典範。也正是在這些措施的支援之下,齊國大治。

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旗號,不僅僅打敗了夷狄,還在公元前651年葵丘大會上,在周天子的見證下終於實現了稱霸的目標。

稱霸之後的悲慘結局

而關於齊桓公稱霸的故事,即便是在教科書上,也往往會到此便戛然而止。人們也往往會藉由此去讚揚齊桓公的任人唯賢,用人不疑,但事實上在我們看到齊桓公的結局後,才更明白這也只是一個君王故事開頭。就在“得賢者強,失賢者亡”廣納賢達,實現稱霸之後,齊桓公便變了。

他在任用管仲的同時,對於豎刁、 易牙、開方,亦是寵幸有加。管仲在時,齊桓公尚能自持。但待管仲去世,對於不惜自殘入宮服侍自己的豎刁、能夠將兒子烹煮給自己享用的易牙、甘於放棄太子之位父母去世都不奔喪的開方,齊桓公做的卻是遠君子、親小人。

而在任用這些人的同時,齊桓公從不遮掩自己的喜歡美色毛病,一句“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於霸乎?”便是明證。

正是在奢靡的生活、任用小人之中,齊國的國力逐漸衰敗。一方面,豎刁、易牙、開方把權,另一方面,又由於齊桓公後宮妃嬪眾多,未冊立繼承人,王位之爭迭起。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靠投機起家,也相繼選定了他們支援的公子。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此時齊國國內局勢糜爛之深可想而知,而最慘的是齊桓公本人甚至連救治的機會都沒有獲得。

在豎刁、易牙把持朝政之下,二人假傳王命,不允許眾臣入宮,試圖餓死已經73歲的齊桓公。

不成想,三天後齊桓公仍舊活著,於是,豎刁、易牙“更進一步”命人堵上宮牆,將其繼續幽禁。最終,一代霸主竟如此以活活被餓死的方式落幕,不禁讓人慨嘆。最為可悲的是,即便是他的屍體也因為自己的兒子們忙於爭奪王位,而導致無人過問,在放置了六七十天早已是腐爛不堪,直至在宋襄公助力之下公子昭即位,屍身才得以安葬。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語,誠不欺我。

作為輔佐齊桓公實現霸業的股肱之臣,管仲功勳卓著,而《管子》一書便是記載他言行、思想的典籍,古人對它評價甚高,甚至有“半本管子治天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