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懶漢偷聽了道士的話,把父親葬在龍穴,於是成了開國皇帝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援,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中國曆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有著超越凡人的“創業”經歷,可以說都是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

而開國皇帝們的出身也不盡相同,大多數都是軍閥或者官宦世家出身,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然而古人是相信迷信風水之說的,就有那麼一個懶漢皇帝。

早年間無意中聽了道士的話,將父親葬在了“龍穴”,後來果然成了皇帝。那麼這個懶漢是誰呢?

他就是五代十國中前蜀的開國皇帝王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懶漢皇帝”的傳奇的一生。

鄉間無賴,護駕有功

王建出生於唐朝末年的許州(今河南許昌),史書上記載王建家祖祖輩輩都是面品師,也就是做餅的,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等到了王建這一輩,正趕上唐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年代,這更讓王家的情況雪上加霜了。但王建根本不肯安於現狀,於是開始做一些來錢快但見不得人的勾當。

年輕時的王建可以說根本就是個無賴懶漢,做的勾當雖然來錢快但是見不得人,比如偷牛羊,販賣私鹽等等。

不光如此,王建平時所交之人盡是些地痞流氓,因此王建平日裡也沒少幹欺壓百姓的事情。因為王建在家排行老八,所以許州的同鄉人都成王建為“賊王八”。

可能是王建傷天害理的事情做多了,鄉親們忍無可忍,於是告官了,王建被抓。但是王建當了這麼多年的無賴,也是認識一些官面上的人,於是他賄賂關押他的獄卒,將他放了。

畏罪潛逃的王建一路向東南逃竄,一直跑到了武當山上。

有一天王建去山上的一座道觀裡找吃的,道士們看王建可憐便收留了他,而觀裡的一位道長見到王建之後驚訝萬分,忙問王建從何而來,王建都如實回答。

聽完王建的回答,道長閉眼思索了半天才睜開眼說道:“子骨法甚貴,盍從軍自求豹變?”用現在的話翻譯就是,少年我看你骨骼驚奇,為何不去投軍以爭求榮華富貴呢?

王建聽了道長的話細細一想,也對啊,我現在飢一頓飽一頓的,只有去投軍建功立業才是唯一出路,不然只能等死。於是王建拜謝了道長的指點之恩,當即決定下山投軍去了。

王建下山之後便回了河南老家投軍,後來因為王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深受上司賞識。

最終被節度使杜審權提拔為“列校”,正式成為了一名軍官,手下不多不少也掌管了幾百號人,這讓王建十分欣喜。

後來王仙芝騎兵叛亂,為禍一方,王建跟隨杜審權征討王仙芝。經過多場血戰,最終打敗了王仙芝,王建也因功封為“掌軍”,成為了中層軍官。

公元880年,著名的“黃巢起義”爆發,此時的唐王朝已經是腐朽不堪,根本無法鎮壓起義,於是唐軍很快被黃巢起義軍擊敗,一路敗到了首都長安城。

唐僖宗大驚失色,也顧不上迎戰了,就和他的祖宗唐玄宗一樣,放棄長安打算逃往蜀中了。

國都淪陷,國君逃難,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頭等大事,王建的老上司杜審權當然不能不管不問,於是急忙率軍來進攻已經佔領長安城的黃巢起義軍。

經過一番血戰,杜審權手下的監軍楊復光擊敗了黃巢,光復了長安,王建因功收封,與其他七人被封為“長安八都統”,史稱“忠勇八都”。

公元883年,楊復光去世。楊復光去世之前,命令王建等八個都統前往蜀中。

明面上是迎接唐僖宗回長安,其實暗地裡楊復光命令王建等人在沿途招兵買馬,盜掘古墓,搜刮村落,以充軍資。

在接到唐僖宗之後,王建等八都統因為護駕有功一時間在朝廷變得熾手可熱,當時權傾一時的大太監田令孜見王建能征善戰且足智多謀,頓時生了愛才之心,表示願意收王建為義子。

而王建此時正愁在朝廷沒有靠山可以依靠,見田令孜主動申來橄欖枝,心中大喜過望,於是滿口答應。

在田令孜的提拔下,王建很快升為衛將軍,最終和其他四個聽命于田令孜的八都統一起被稱為“隨駕五都”,稱為了唐僖宗身邊最親近的五位將軍。

公元885年,唐僖宗正式回到長安城,開始重組唐朝皇帝的近衛軍“神策軍”,並任命王建為神策軍都統,一時間王建權傾一時,無人能及。

俗話說官場無父子,雖然此時王建名義上是田令孜的義子,但是為了權力,最終二人反目成仇。

誅殺田令孜,奪權於蜀中

公元885年年底,田令孜為了鞏固中央政權,削弱地方勢力,上書唐僖宗要求各地節度使裁軍減員,唐僖宗同意了。

但是這個建議深深地破壞了地方節度使得權益,於是當時的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進犯長安以奪取政權。

田令孜倉促迎戰但是戰敗了,無奈之下只好劫持了唐僖宗再次逃往蜀中避難。

逃亡途中,身為唐僖宗的御前衛將軍的王建寸步不離唐僖宗身邊,唐僖宗甚至睡覺的時候都枕著王建大腿睡的,因此唐僖宗十分感恩於王建。

等到了蜀中興元府之後,唐僖宗大加提拔王建,任命王建遙領壁州刺史,並把自己的貼身甲冑賜予王建,此時王建成為了唐僖宗身邊的大紅人,風頭甚至蓋過了大太監田令孜。

而導致唐僖宗再次被迫逃亡的正是因為大太監田令孜,因此田令孜十分害怕唐僖宗怪罪。

於是請求唐僖宗讓他擔任蜀中監軍,然後乘機逃命,離開唐僖宗身邊,前去蜀中成都投靠他的同母弟陳敬瑄。

田令孜離開後,朝中掌權的就成了樞密院掌使楊復恭了,楊復恭是十分痛恨宦官的。

因此一上臺就開始打壓排擠田令孜的黨羽,王建因為是田令孜的養子,也受到了楊復恭的打壓,被外放到了利州。

雖然被奪權外放,但是王建並沒有灰心喪氣,到達利州之後,王建便開始韜光養晦,招兵買馬,積蓄實力。

公元887年,王建聽從心腹大將周庠(xiang,第四聲)的建議,率領精銳士卒八千餘人,順著嘉陵江襲擊並佔領了閬州,自稱閬州防禦使。

這時手下的人建議王建自立為王,但是王建認為此時時機未到,否決了這個提議,仍然尊奉唐王室為正統。

王建此時佔據了利州,閬州等地,聲勢浩大,遠在成都的陳敬瑄害怕王建圖謀西川,於是向田令孜詢問對策對策。

田令孜表示王建是他的義子,只要寫封信給王建,那麼王建一定會來歸降。陳敬瑄聽從了田令孜的建議,讓田令孜寫信給王建。

王建得到了田令孜的信後,非常高興,正愁沒理由進軍西川呢,這下可好了,於是親率大軍取道入川。

可走到一半,陳敬瑄害怕王建喧賓奪主,後悔了,命令王建返回閬州。這下可惹怒了王建,王建認為自己被耍了,於是率領部下強行奪蜀。

最後打到了成都,圍城三日,可並沒有打下來,但是也攻下了不少地盤,比如綿竹漢州等地。

此時的唐僖宗已然逝世,其弟唐昭宗繼位。剛即位的唐昭宗心中有著宏圖大志,認為唐朝衰敗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藩鎮諸侯割據導致的。

想要破這個局,那就不如讓這些藩鎮諸侯互相攻伐,以削弱他們的實力,於是唐昭宗分別給陳敬瑄和王建下密令,要求彼此剷除對方。

得到唐昭宗的“授權”後,王建十分欣喜,正愁沒有理由攻打成都呢。王建之前是因為沒有準備倉促攻擊,這次更是做了十足的準備進攻成都。

公元891年,王建聚集兵馬十餘萬,圍攻成都。而朝廷方面又怕王建消滅了陳敬瑄之後一家獨大。

於是多次下令要求王建退兵,可到了嘴邊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王建拒絕了朝廷的命令,繼續攻打成都。

成都城內的陳敬瑄與田令孜被圍多時,此時知道再也抵抗不了王建, 於是陳敬瑄開城投降,而田令孜親自帶著西川節度使得印章去王建的大營請降。

陳敬瑄與田令孜投降之後,雖然朝廷多次命令王建不得殺這兩人,但是此時的王建已經被權力衝昏了腦袋,認為這兩人留下來只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於是不顧朝廷的命令,於893年將陳敬瑄與田令孜誅殺。可憐田令孜,要不是他提拔王建,王建也不會有今天的地位。

就這樣,誅殺陳敬瑄與田令孜後,王建就幾乎佔據了整個蜀中,而在權欲的勾引下,王建開始有了自立為王的心思。

加封蜀王,開國稱帝

就在王建吞併蜀中的這幾年裡,中原局勢出現的巨大的動盪。

公元895年,邠寧節度使王行瑜、鎮國節度使韓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為了奪權,不服朝廷號令,並且聯合出兵進犯京都長安,預謀廢掉皇帝唐昭宗。

而王建覺得這是勤王討賊的好時機,於是派遣心腹大將王宗瑤率軍出蜀,討伐李茂貞等人,並上書皇帝請求遷都於成都,做出了長期與逆賊作戰的打算。

正當唐昭宗與叛軍們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王建也沒閒著,趁這功夫王建消滅了不肯臣服自己,割據在東川的顧彥暉,吞併了東川。

公元900年,由於王建戰功赫赫,被唐昭宗封為中書令,並破格賜爵“琅琊王”;第二年改封為西平王,在朝廷真正的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接著王建趁著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人在中原混戰之際奪取了蜀中東部的萬州、忠州、施州等多個地區,一時間王建功績顯赫,無人能敵。

公元903年,王建被加封為司徒,進封“蜀王”。

公元904年八月,權臣朱溫弒殺了唐昭宗,立唐昭宗的兒子李柷為帝,史稱“唐哀帝”。而王建為了表達對唐王室的忠心,不承認唐哀帝,仍舊使用唐昭宗的“天覆”年號。

到了天覆七年(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篡位,在中原建立了後梁王朝,王建仍然不承認朱溫後梁的正統性,並且號召天下諸侯一同討伐朱溫。

但天下諸侯們都知道王建真正的打算,因此沒有人響應王建的號召。

此時王建的手下們都勸王建稱帝,說:“雖然蜀王還忠於唐王朝,此時的唐王朝已然滅亡,而中原又被偽梁佔據,大王何不建號立國,稱帝討伐偽梁呢?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啊!”

於是王建聽從了屬下的建議,於公元907年九月在成都稱帝,立國號為蜀,建立了大蜀國,史稱“後蜀”。

而王建作為開國皇帝,一直是具有傳奇色彩的,比如他日後能稱帝建國,早在他年輕時候,似乎就是註定好了的。

葬父於龍穴,成就帝王路

前文說到,王建年輕時是個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不學無術,但是王建本人還是比較孝順的,在當地也算是個大孝子。

平日裡尋摸著些好吃好玩的,王建都是第一時間送給他爹享用,這在當時真的是很難得的。

可王建的父親體弱多病,王建家裡又很窮,沒有多於的財力給王建父親治病,最終王建父親熬不住病痛的折磨,一命嗚呼了。

父親的死讓王建非常傷心,但是王建是個大孝子,王建沒有在父親生前讓父親過上好日子,於是決定在父親死後要把父親葬在一個“風水寶地”。

一是為了心靈上的寄託,希望父親一路走好,而來是希望父親在天之靈能保佑王建。

而此時的王建還是人見人恨得“賊王八”,沒有人願意幫他料理他父親的喪事,王建更是沒什麼錢去請道士和尚什麼的。

無奈之下王建只好自己去找了個自認為的“風水寶地”,準備把父親下葬在此處。

當天王建就把墓穴挖好了,準備第二天把父親的棺槨運來下葬。可等王建第二天來了之後,發現墓穴旁邊已經來了別人,正在說話,王建連忙停下指令碼,聽聽這些人再說什麼。

墓穴旁邊的人是一群道士,其中一個年輕的道士問一個年長的道士:“師兄,此處為何有一墓穴呢?”年長的道士回答道:“此乃龍穴,天子之葬矣!”

年輕的道士又問:“如將親人葬於此,日後定會榮登大寶?”老道士答道:“然也!”

聽到這段對話的王建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的眼光這麼好,自己找的“風水寶地”居然是龍穴!而且把父親葬在此處的話,日後自己定會當皇帝!

懶漢偷聽了道士的話,把父親葬在龍穴,於是成了開國皇帝

思索片刻之後,王建大喜過望,認為這是父親的在天之靈在保佑自己,待那些道士離開之後,連忙將父親的棺槨葬在了之前挖好的“龍穴”裡。

結語

在王建稱帝多年之後,在一次宴會之上,王建把這樁埋藏自己多年的心事告知給了自己的心腹臣子,這段傳奇才能被記載於史冊。

殊不知,王建之所以能建國稱帝,跟他當年葬父於龍穴毫無關係,完全是靠他自己打拼而來的。而王建能從一個地痞無賴翻身做皇帝,完全跟他自身的努力與機遇有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