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都是一品高官,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1728年,非常著名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出大事了!

他死在了幽禁當中,據說是病逝。

至此,雍正年間最狂二人組“年羹堯和隆科多”先後到閻王殿報到了。

在這裡,我們不探討他倆誰更慘。也不討論隆科多的具體死因。

我們就聊一件事:皇帝身邊最重要的“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比起來,哪個權力更大呢?

此事,我們展開聊一聊。

1、前期: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誰的權力更大?

這個“前期”,我們主要聊聊雍正前面的情況。

我們先追溯一下兩個官職的歷史。

(1)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的建立

領侍衛內大臣,誕生於1652年,是順治專門建立的。

說白了,就是負責皇宮安全的官員。宮門之外的保衛不管,宮門之內 的安全則屬於領侍衛內大臣。

這職位有幾個人呢?有六個人,分別值班。副手叫“內大臣”,這個也是有6人。

領侍衛內大臣,必須來自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各兩人。內大臣也是一樣。

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官職,“內大臣”是從一品官職。

為什麼品級這麼高呢?因為是負責皇帝和皇宮安全的,這責任非同小可。

而整個宮廷侍衛們,主要是從滿清八旗子弟當中挑選,也有一些來自蒙族子弟。

康熙這人愛改革,後來又設定了御前大臣,這是正三品,功能更集中了:主要負責皇帝安全,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御前大臣別看品級不高,但是,基本是出自皇族宗室的。

總之,清朝早期的領侍衛內大臣,可以參加重要“議政王大臣會議”,大事的討論有人家一份。

九門提督哪來的?

前身是京城步軍營統領。

1674年,康熙捋了捋,把兵部管理的九個門的防守任務,全拿了過來,統統放到了步軍統領身上,於是就有了“九門提督”這個說法,全名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1691年,康熙又把巡捕營一起並給了九門提督,於是,京城軍警合一,權勢又增大了不少。

九門提督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衛京城的安全,管好九個門,管好京城的治安。

九門提督設一人,必須是滿清貴族的出身,早期不允許漢人擔任這個官職。

九門提督,其實不是一品高官,是正二品。但是,有一種情況,當有人本來是一品官職,再兼任九門提督時,官職顯得就高了。

(2)前期,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哪個權力更大?

九門提督管理3萬人左右,領侍衛內大臣管理1——3千人左右(各階段人數有不同)。

看調動人馬情況,好像是九門提督權力更大。

但是,領侍衛內大臣是屬於皇帝身邊的人,而且可以參加重要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九門提督不行。

我們看看具體情況,順治時期的領侍衛內大臣包括了鰲拜、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等六人,眼熟不?這不是順治的輔政四臣嗎?

康熙時期,領侍衛內大臣是班布林善、索額圖、鄂倫岱、阿靈阿等六人。

這些人一看,要麼是皇族,要麼是貴族重臣。

我們再看九門提督,曾經是雍正的岳父費揚古,後來是包衣出身的託合齊,康熙晚期、雍正早期成了隆科多了。

總體一比較,你就可以發現,領侍衛內大臣,早期更牛。

一個實際情況是,沒有宰相的那個時代,百官上朝時,領侍衛內大臣是走在最前面的,你說說權力如何?絕對是武將當中的扛把子。

一切說明,早期的領侍衛內大臣,無論從品級看,還是從實際權力看,都要大於九門提督。

2、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雍正比康熙更能改革,而且膽大包天,祖宗的很多規則,他都敢破壞。

他改革吏治,狠抓貪腐,設立了“軍機處”……

軍機處的設立,是個重要的節點,大學士們議政的權力增大了,領侍衛內大臣權力減小了。

雖然“議政王大臣會議”依然存在,但是重要性不如“軍機處議事”了。

而且,因為康熙時期的領侍衛內大臣鄂倫岱和阿靈阿、阿爾松阿父子挺的是八阿哥,在雍正上位後又嘰嘰歪歪,終究被咔嚓了。

從此後,領侍衛內大臣上朝時,需要排在內閣大學生之後了。

而同時,因為雍正時期的九門提督是隆科多,是雍正上位的重要大臣,因此,隆科多先是擔任理藩院尚書兼九門提督,後來,又是吏部尚書兼任九門提督,於是九門提督就成了一品官了。

從雍正往後,九門提督的職位越來越重要。在乾隆晚期,因為取消了“議政王大臣會議”,領侍衛內大臣的重要性弱了很多。

與此同時,九門提督是軍機處的重要成員了。

嘉慶上任後,九門提督提成了“從一品”官級,重要性明顯提高了。

從嘉慶之後,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比起九門提督小了很多了,畢竟,軍機處成為了清朝中晚期最重要的機構了。

但是,我們還是得明白,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還是正一品,九門提督則是從一品,除非九門提督兼職了其它一品的官職。

到這裡,我想列位都已經明白了,雍正之前,領侍衛內大臣,權力看起來更大,是朝廷數一數二的人物。

雍正之後,此長彼消,九門提督越來越重要,領侍衛內大臣的重要性越來越低。

到了乾隆晚期之後,九門提督的權力和重要性,不是領侍衛內大臣能比的,領侍衛內大臣,就是個侍衛官員,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