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淳于意:首創“診籍”的醫學家

淳于意(約前205—?),西漢時著名醫學家。齊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又稱倉公或太倉公。曾先後向公孫光、公乘陽慶等人學醫,精醫道,辨證審脈,治病針藥並用,療效較好。《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他的25例醫案,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案記錄,時稱“診籍”。

一、尋師苦學自勵自進

倉公複姓淳于,名意,漢初齊國臨淄人,他當過主掌齊國國家倉庫的太倉長,人們尊稱他為“倉公”或太倉公。司馬遷非常推崇這位名醫,把他看作與扁鵲齊肩,兩人的傳記列在一起,《史記》中便有了《扁鵲倉公列傳》,淳于意在醫學上最偉大的貢獻,是首創“診籍”,也就是記錄醫案的簿本。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醫案記錄,比西方醫學界的醫案記錄要早數百年。

淳于意

淳于意出身貧寒,他從小看見很多窮人患病無錢醫治,只得忍受疾病的折磨,最後在痛苦的掙扎中死去。他在少年時代時就立志學醫,鑽研醫書,注意蒐集民間醫方,學著為病人診治。由於他是憑著興趣愛好學醫,沒有經過專門訓練,沒有行家指導,所以,他開始給人看病時就是碰運氣,看病對路了,病人就好了;藥症不符了,病人不見好轉。

為了提高醫術,淳于意四處尋師覓友。後來,他聽說曹川(今山東壽光)有個叫公孫光的醫生,在當地很有名氣,醫術精湛,“善為古傳方”,便前往拜謁受教。公孫光見他態度謙恭,誠心誠意想學醫,便收他為徒,悉心傳授調理陰陰的知識,他把老師所傳的古方及講解的醫學要義等,都認真記錄下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淳于意進步很快,他不滿足於學到的醫藥知識,懇求老師給他傳授“精方”和“妙方”。公孫光說:“我對於你沒有絲毫保留和吝惜。我的全部醫方都傳授給你了。”淳于意沒有馬上離開老師,還向以前一樣,侍奉在公孫光身邊,遇到問題虛心討教。公孫光發現他對醫學悟性很高,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相信他“必為國工”。

一天,公孫光對他說:“你是個難得的人才,將來必定會成為一代名醫。我的才學有限,不能繼續指導你了。你應該到更高明的醫家那裡學習。我在臨淄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公乘陽慶,醫學才能是我所不及的。他的醫方奇異,醫家聞所未聞。我年輕時曾想跟他研學醫方,他認為我不是學高深奇方的人才。我把你介紹給他,你這樣愛好醫學,他是會收你為徒的。”

淳于意久仰公乘陽慶大名,但無緣相識,能拜他為師,前途不可限量。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淳于意回到臨淄,拜見公乘陽慶,公乘陽慶70多歲,自己沒有可以傳授醫術的人,沒人能繼承他的事業,他見淳于意有較深的醫學功底,便收他為徒。他讓淳于意丟掉全部原來的醫方,去掉所有的束縛,以全新的面貌開始學習。

淳于意刻苦鑽研,恭敬地侍奉老師。他勤奮好學的精神,謙虛謹慎的態度,深得公乘陽慶喜愛,視他為得意門生,他把自己儲存的《黃帝脈書》《扁鵲脈書》《上經》《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藥論》《石神》《陰陽外變》等醫書和自己的醫術、秘方等,傾囊相授,教他學會觀察人的面部五色(青赤黃白黑)來診病,由此預知人的生死,決斷疑難雜症,判定是否可治,以及藥劑的理論,他講得十分精闢。

藥王淳于意像(陝西省耀縣藥王山)

淳于意接受了這些醫書,並且誦讀、解析、檢驗,第二年他就行醫檢驗,有些靈驗,但還不夠精當。他學了三年之後,為人治病,能預斷死生,多能應驗。他到各地諸侯國遊學、行醫,當時的趙王、吳王、濟南王等,都曾請他去當侍醫,他不願手腳受到束縛,一一予以謝絕。為此他還曾隱藏行蹤,很少在齊國的老家居住,由於求醫者眾,而他又不常在家中,病家常失望而歸,求醫者開始憤懣。

二、獲罪解京緹縈上書

淳于意在醫學上雖有名氣,但他不願結交權貴,到處拜訪名家,尋求大醫,不辭辛勞地為老百姓解除疾苦。王侯們找他看病,他自恃高超的醫術和滿腹才華,對王侯們愛理不理,不肯低三下四,故意傲慢,不是隨叫隨到,這樣不免得罪了一些權貴。

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有人上書控告淳于意,按刑律論罪應當用傳車押送到長安去受刑。經受肉刑,不是在臉上刺字、就是割鼻或砍足,是一種極為痛苦的凌辱。臨行時,淳于意的五個女兒嚎啕大哭。在這種難受的境遇下,淳于意感嘆自己沒有兒子,後悔只有五個女兒,現在自己有難,誰也幫不上忙。

他怒罵道:“可惜我生女不生男,急難臨頭,沒有一個能幫助我!”年紀最小的女兒緹縈因此“自傷悲泣,乃隨其父至長安”。她認為女孩子也能應為父親解救苦難,毅然隨父進京。

緹縈隨父進京

臨淄長安相距千里,緹縈隨父親歷盡千辛萬苦到了長安,淳于意被押入獄中,等待處罰。獄卒不準緹縈探監,她想面見皇帝,訴說冤情,又屢次被攔。她就決定以文代言,上書漢文帝。緹縈的上書是這樣寫的:

“我父親在齊國當太淳于意時,百姓都贊他廉潔公平。現在犯了法要受刑罰,我心裡非常悲痛。人死了不能復生,被處肉刑的人肢體不能再恢復,變成了殘廢,即使罪人以後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這實在令人傷感。我情願獻身當官家奴婢,來抵贖父親的刑罰,以便使父親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緹縈上的書情真意切,悲辛感人。文帝被她孝敬生父並自願代父受刑的精神所感動,就下令道:

“制詔御史:曾聽說有虞氏的時候,用畫著不同圖文標誌的衣服帽子表示不同等級的制服作為刑殺的象徵,而百姓不去犯罪,這是何等地太平!現在刑法有三種肉刑,但邪惡仍然沒有停止,過失到底在哪裡?難道是朕的道德淺薄,教化不明確不成!我很慚愧。因為訓誡引導不正,愚民就陷入罪惡了。

《詩》上說:‘和樂簡易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現在人有罪過,還沒有進行教育而刑法就已加上來了,有人想改正行為去做善事,卻沒有道路可到達,朕很哀憐他們。

刑罰至人截斷肢體,刀刻肌膚,終生都不能再生長復原,這種刑罰何等地痛苦而又不道德啊!難道合乎是人民的父母的含意嗎?我命令廢除肉刑,予以改替;現令罪犯各自根據輕重,不逃亡的,滿了年數就免為平民。以上作為條令。”

緹縈隨父進京

但丞相張蒼、御使大夫馮敬“冒死請示”:將應當處死刑的人改為城旦刑舂刑,當處劓刑的用竹板打三百,當斬左腳的用竹板打五百……弄得文帝也沒了脾氣,只得下詔說:“可以”。實際上,執行輕刑的結果是捱了三百、五百竹板的人大多被打死了。

但淳于意的罪免除了,他躲過了一場肉刑。使他得以重操醫業,潛心研究醫學,成為一代名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緹縈上書”的故事。

三始創“診籍”留傳後人

淳于意回到家居住,皇上下詔令問他所治的病例中,決斷死生應驗的有多少人,名字叫什麼。“醫術有什麼特長,能治什麼病?有什麼醫書?都是從哪裡學來的?學了多少年?曾經醫治靈驗的,是哪個縣哪個裡的人?是什麼病?醫治服藥以後,那些病人的症狀怎麼樣了?全要詳細地作出回答。”

淳于意將自己少年學醫、從師公乘陽慶的情況作了如實回答:“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並講述了了25則病例,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籍貫、病狀、病名、診斷、病因、治療、療效、預後等方面。他的所謂“診籍”,相當於後世的病案,這是現存最早的病案記錄。

淳于意的這些“診籍”中,提到了內、兒、婦、消化、泌尿、呼吸、內分泌、寄生蟲病等多科疾病,涉及疽、氣鬲、瘧、湧疝、氣疝、熱病、難產、肺傷、風癉、不乳、齲齒等23種病名和多種病症,使用瞭望、聞、問、切四大診法,尤其脈學精通,大部分病例主要透過診脈確診,根據切脈就能探求病因,判斷生死,且一一應驗。

他採用了方藥、針灸等治療方法,記下了丸劑、湯劑、散劑、酒劑、含漱劑等處方的名稱,還論及病機病變。這些記錄,展現了他高超的醫術,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醫學遺產。

淳于意雕像

齊國的侍御史名叫成,患了頭痛病,淳于意診脈後說:“您的病很嚴重,不好明說。”他對成的弟弟說:“這個病是體內生了毒瘡,長在腸胃之間,五天以後就會發生腫突,八天以後就會吐膿而死。”成的病由酒色過度引起,8天后就死去了。

淳于意之所以知道成的病,是因為他切脈時,切得肝臟的脈氣,患者肝臟的脈氣重濁而又靜緩,屬於內關之類的病。因為脈法上說“脈象長而像弓弦,不能夠隨四季變化而更替,其病就是在肝臟。如果調和均勻,則是肝的經脈有病;如果脈搏無規則,則是肝的絡脈有病。”

所以,肝的經脈有病而脈象均勻的,其病得自於筋髓裡;如果是脈搏從不規則變成像要斷絕又忽而賁湧,其病得自於酒色。淳于意之所以判斷患者五天後出現腫突,八天後吐膿而死,是因為患者少陽經絡的脈位出現代脈,表明少陽經脈有病,病勢如擴充套件到全身,人就會死去。他的絡脈患病,少陽脈的關部一分處出現代脈,表明有內熱卻還沒有出膿,等到代脈達於五分處,就是到了少陽脈位的界限,到第八天,就會吐膿而死。

因此說,代脈上達於二分處就會出現膿瘡,到達界限就會膿瘡腫突,瘡破膿洩光而死。熱氣上升會燻蒸陽明經脈,灼爛小絡脈,小絡脈發生變動,絡脈聯結處就會發病,聯結處就會糜爛離解,絡脈之間互動阻塞。熱氣已然上行,到了頭部發生擾動,因而就會頭痛。

齊王二兒子的男孩生病,叫淳于意去診治,他診脈時發現,男孩的心病的脈氣,濁重、躁動又輕浮,這表明是陽氣鬱結的病,他判斷是心裡悲傷、憂愁而得的病。根據脈法理論,周身發熱,脈搏旺盛的,稱為重陽。重陽就會擾動心神,就會心中煩悶,飲食不下,就是絡脈有了病,絡脈有病就會血從上出,血從上出就會死亡。

但患者的病還沒有到這麼嚴重的程度。他解釋說:“是得了氣膈病。這種病讓人感覺煩悶,吃不下飯,時常吐涎沫。這種病得自於心裡憂愁,經常厭食。”他開了下氣湯給男孩喝,一天逆氣就下來了,兩天就能吃飯了,三天病就好了。

齊國名叫循的郎中令患病,腹脹胸滿,心中煩躁,不思飲食,很多醫生都認為是逆氣進入胸腹,用針刺治療,卻不見效。請淳于意去診治,病人右手寸口脈氣急迫,脈搏中切不到五臟的病氣,右手寸口的脈氣大而數,脈數就是中焦、下焦熱湧動;左手脈數是熱往下走,右手脈數是熱向上湧,都沒有五臟病脈,他判斷是“湧疝”,體內有熱,尿是黃赤色。

他診斷說:“這是湧疝,病人解不出大小便。”患者說:“我已經兩天解不出大小便了。”淳于意給他開了火齊湯,服一次後解出了大小便,再服一次,大小便暢通,服三次病癒了。

有一次,淳于意參加一個宴會,見到齊王后的弟弟宋建臉色乾燥,便告誡他說:“您有病,四五天前,您的腰部、肋部疼痛,不能俯仰,又小便不通。如不趕快治療,病就要進入腎臟。趁病邪還未發展到五臟,趕快去醫治。如今病邪正侵入腎部,就是所謂的‘腎痺’。”宋建說:“是啊,我的腰脊非常痠痛。”

原來,四五天前,他看到別人在搬弄方石,他也去試試,方石很重,他搬不動,只得放下。當天傍晚,就腰脊痠痛,小便不通,到現在病還沒好。淳于意一眼能看出宋建的病,因為他觀察宋建的氣色,太陽部位顏色發乾,腎部及腰以下有四分左右的部位枯乾,他判斷四、五天前宋建就病了。於是淳于意開了柔湯讓他服用,十八天左右病痊癒。這是他透過望診斷病的一個醫案。

有個名叫薄吾的婦女,病得很重,家屬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醫生們認為,她患的是寒熱病,無法救治,只能等死。後來,請淳于意來醫治,他給病人診脈時,循按她的尺部,尺膚乾枯粗糙,而且毛色有光,上及於頭髮,這是有蟲的跡象。她的面色潤澤,表明內臟中沒有邪氣和重病。

於是他認為,病人患的是“蟯瘕病”,這是蟯蟲(一種寄生蟲)在腸附近結聚引起的。他讓病人服用芫華一撮,當即病人排出好幾升蟯蟲,一個月後病就痊癒了。

齊文王死後,文帝詔問淳于意文王病死的原因。他回答道說:自己沒有診治過文王的病,聽說文王氣喘、頭痛、眼神不明。隨後他分析說:其實這不是病,是他身體肥胖,不願活動造成的。根據脈法,二十歲的人脈氣正趨旺盛,應該多走動,三十歲的人要經常走走快步,四十歲的人才可減少些活動。文王年不滿二十歲,正當脈氣趨旺之時,而他的脈卻很平穩,結果一用砭灸就死去。這是醫生沒有把病看準的緣故。其實,文王應多活絡筋骨才對。

淳于意醫術高明,但他也有失誤。他不僅記下了成功的醫例,也承認有診斷錯誤的時候。當文帝問他診病是否全部正確、沒有失誤時,他坦率承認:“我並不是一個診病完全準確的醫生,有時也有失誤。”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促使他努力減少失誤,在醫學上取得重大成就。

淳于意不以醫術為賺錢本領,沒有將醫術秘而不宣,而是廣泛傳授。臨淄人宋邑從師於淳于意,他就教授給宋邑五診,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濟北王派太醫高期、王禹來學習,淳于意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教他們經脈的高下分佈以及奇經、絡脈的交結,和他們討論腧穴的分佈部位,以及經絡之氣的上下出入、邪正逆順的情況,以此來選用針石,確定砭灸的部位。

淄川王有時派馮信求教醫術,淳于意教他按摩的逆、順方法,討論用藥方法,鑑定藥性和調和湯劑的方法。高永侯的家丞杜信,喜好診脈,前來學習,淳于意用兩年多時間,教他經脈的上下分佈和五診。臨淄的唐安前來學習,淳于意教他五診和經脈的上下分佈,奇咳術以及經脈的陰陽順應四季而各有偏重的情形,他沒有學成,就被任命為齊王的侍醫。這說明,宋邑、高期、王禹、馮信、杜信、唐安六人,都曾拜師於淳于意,他在早期的醫家中,是帶徒最多的。

點評:

淳于意學醫刻苦,四處拜師求教,深得公孫光的器重,得到公乘陽慶的真傳,他深入鑽研《黃帝脈書》《扁鵲脈書》等醫書,醫術大長,周遊列國行醫,曾拒絕作趙王、吳王、濟南王的侍醫,後因得罪權貴含冤入獄,女兒緹縈上書,漢文帝“開恩”,淳于意的罪得以免除。他所首創的“診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案記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醫案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