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管仲、鮑叔牙間的互相成就,知己,莫不如此

導語:世人皆以“管鮑之交”來形容互相知曉透徹的朋友關係,這個典故來源於兩個政治奇才,管仲和鮑叔牙,一個是將國事管得井井有條的齊國國相,輔佐齊桓公入圍“春秋五霸”,一個是絞盡腦汁護送齊桓公入境稱王的幕僚謀士,對齊桓公來說有再造乾坤之恩。

如果不是鮑叔牙極力推薦並讓出國相的位置,站錯隊的管仲會被齊桓公視作咬牙切齒的仇敵,後半生就算僥倖活命,也只是碌碌無為、默默無聞的一生,過著亡命天涯的生活。

那個在朝堂上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的管丞相,那個疾言厲色、殺伐決斷的改革家,早就淪為一具不知名的骸骨,成王敗寇,誰還會在乎他的命運!可誰都可以瞧不起管仲,鮑叔牙不能,他深知管仲目前的處境猶如拔了爪牙的老虎,於公於私,鮑叔牙都要舉薦管仲。

於公而言,管仲對處理紛繁複雜的國,可謂是手到擒來、輕而易舉,處理手段要比鮑叔牙高明得多,齊國如果能採納管仲的奇謀妙計,勢必會國力強盛、威懾中原。

於私而言,管仲和鮑叔牙是故交,兩人常坐在一起談古論今,聊聊周王室的衰微之勢,談談當今諸侯誰具備稱王稱霸的能力,鮑叔牙喜歡聽管仲談天論地,上到盤古開天地,中到周公吐哺,下到周室禮法體制,無一不談。與俞伯牙和鍾子期的以琴會友有異曲同工之妙,管仲和鮑叔牙相知相識皆因志同道合,他們之間的友誼足以撼動後世,鮑叔牙的舉薦多多少少摻雜了一些個人情誼。

1)不因貧賤,至情至性

早年的管仲家境貧困,便決定和鮑叔牙經商做生意,管仲性格偏內向,冷言寡語的一個人,鮑叔牙性格則是熱情外向,令人頓生親近之感。憑藉著鮑叔牙的能言善辯,生意做得是熱火朝天,然而等分紅的時候,管仲卻總是拿最多的一份,旁人看不下去就勸誡鮑叔牙遠離管仲,但鮑叔牙微微一笑地替管仲解釋,稱管仲家裡有老母要養,多拿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人生最大快事莫過於得一知己,一個眼神就能懂得對方需要什麼,難以啟齒的話語,不需從口中說出,對方早已心知肚明,替另一方提一提遮羞布。鮑叔牙的話傳到管仲的耳朵裡,管仲內心鬱結的苦悶瞬間消解,他熱淚盈眶地說著:“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管仲雕像

管仲和鮑叔牙性格不同,志向也有些許差別,管仲是想有朝一日能成為王的老師,在一旁出謀劃策、傳授治國之道,鮑叔牙則嚮往心無旁騖的隱士生活,時不時點評天下事,倒也愜意舒適。鮑叔牙的出世離不開管仲,就像鮑叔牙深知管仲之能一樣,管仲也明白這位老朋友許多方面的見解和對策不遜於自己。

春秋時代屬於東周早期,管仲和鮑叔牙恰好生活在諸侯勢力均平的時代,彼時還未有諸侯稱王稱霸的先例,這是值得管仲和鮑叔牙發光發熱的時代。在管仲的再三邀請下,鮑叔牙心動了,他骨子裡也不想就此浪費一身的才華,於是懷揣著某種期盼的鮑叔牙出山,博一回青史留名的機會。

遺憾的是,礙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因素,鮑叔牙和管仲效力的物件並不一致,本以為能夠相安無事的兩人,卻因齊國國君齊襄公的去世,再一次發生了交集。

齊襄公劇照

管仲輔佐的是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的則是齊國公子小白,兩位漂泊無依的落魄貴族,因為哥哥齊襄公的濫殺無辜和胡亂猜忌,不得已逃亡國外。公子糾投奔的是魯國,公子小白投奔的則是莒國,只因兩人各自的外公分別生活在魯國和莒國,作為兩人的導師,管仲和鮑叔牙也頗有良師風範地追隨各自的主人尋求避難。

2)各為其主,鮑叔牙甘於讓賢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情難能可貴,但命運似乎向他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齊襄公的暴斃而亡,既給流落在國外的糾和小白一個返歸故國的機會,又將糾和小白置身在你死我活的權利角鬥場上,兩者必須擇其一。公子糾比公子小白年長几歲,按照長比幼尊的傳統觀念,堂兄公孫無知率先將齊襄公病故的訊息透漏給公子糾,興奮不已的公子糾來找管仲商量下一步的對策。

管仲冷靜理智地思考齊國的局勢,雖然目前是他的叔父管至父、大將連稱和貴族公孫無知掌控局面,但從眼前殺機四伏的處境來看,現在回國無異於自投羅網,還是應該等齊國大局穩定再做決定。

齊桓公雕像

果不其然,齊國朝堂一陣腥風血雨,掌控局面的管至父、連稱和公孫無知先後被誅殺,局勢日漸平穩明朗,這時齊國大臣派出使者邀請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回去悼亡齊襄公。因此管仲帶著公子糾,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馬不停蹄、晝夜不息地開啟征程,這一次不僅是糾和小白的較量,更是管仲和鮑叔牙的競爭,儘管兩人都是身在其位,情非得已。

按照封建傳統“立長不立幼”的觀念來看,公子糾的優勢就在於他的年紀,朝中大部分官員傾向公子糾即王位,到那時自然是名正言順的繼位者。然而從地理位置來看,莒國毗鄰齊國,比起身處魯國的公子糾來說,公子小白的優勢在於時間方面,他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搶先回到齊國,到那時候生米煮成熟飯,諒齊國大臣也不敢反對抗議。

魯莊公劇照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公子糾的外公是魯國君主魯莊公,無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祖孫親情,魯莊公都要竭盡全力護送外孫回國,為此他派出精銳大軍保駕護航。不親眼看到公子糾登上王位,管仲始終不會放心,他向魯莊公要了一支強悍的軍隊,用來圍追堵截公子小白一行人。管仲帶著公子糾日夜兼程,終於在齊國的邊境成功追上公子小白,兩軍相遇分外眼紅,管仲搶先向小白施展攻心術:“如果你是想回國繼位,那絕對是天理不容的事情,如果你只是想回國弔喪,那麼你應該相信你的兄長糾的能力,他一個人完全可以處理好這件事情。”

管仲的話旨在瓦解小白回國的決心,妄圖從道義情理方面擊潰小白的心理防線,事到如今也顧不上故交之情,鮑叔牙高聲迴應道:“這個就不勞你費心了,何苦多管閒事!”管仲不願和老友產生口舌之爭,當場拉弓搭弦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當場吐血、倒地不起。欣喜若狂的管仲急忙率軍撤退,向後面姍姍來遲的魯莊公報告喜訊,聽聞這個訊息的魯莊公拈鬚微笑,公子糾對齊國王位也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

春秋征伐

魯國軍隊時刻緊繃著的弦徹底鬆懈,故而放慢了步伐,等到他們離齊國都城臨淄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齊國軍隊竟然傾巢出動,二話不說就同魯國軍隊展開一場激戰。摸不著頭腦的管仲和魯莊公、公子糾面面相覷,等到看清城牆上的人時,三人齊聲高呼上了當,原來公子小白並沒有死,反而是以假死麻痺了魯莊公等人。

鮑叔牙發覺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時,小聲叮囑小白順坡下驢,索性利用假死的訊息欺騙管仲一方,出其不意地趕在前面到達了臨淄。起初齊國大臣堅守“立長不立幼”的立場,但鮑叔牙一語道出他們憂心忡忡的心事,的確公子糾出身顯赫且年紀居長,他的外公是魯莊公,必要時刻能夠助齊國一臂之力。反觀公子小白的外公是莒國人,國力衰微不說,國土面積還不到魯國的五分之一,佔不到半點優勢。

公子糾劇照

但齊國大臣大可放心的一點就是,公子小白母系家世一般,既然要做齊國君主,就必然會一心一意地治理齊國。假設公子糾即位,魯莊公說不準會以扶立之恩做要挾,到那時齊國就欠魯國一個大大的人情,公子糾既是齊國君主,又是魯國君主的外孫,偏向哪一邊還真不好說。

鮑叔牙一番設身處地的解釋成功說服了固執己見的大臣,就這樣公子小白順利登位,即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登位後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向魯莊公索要公子糾,連吃敗仗的魯莊公不得已忍痛逼死了親外孫,至此齊國大局已定,新主就是齊桓公。同時齊桓公還向魯國索要逃犯管仲,這一點人們也都理解,管仲曾經險些要了齊桓公的命,屢戰屢敗的魯國自然不敢得罪齊國,乖乖地交出了管仲。可等到管仲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反倒親自給他松繩解綁,和顏悅色地尊稱他為先生,這個轉變令管仲匪夷所思,直到後來他才得知,這是鮑叔牙極力舉薦的作用。

管仲與鮑叔牙

3)什麼是知己?這就是

當形容枯槁的管仲坐在囚車上萬念俱灰的時候,鮑叔牙則親自站在城門口迎接,管仲不知道的是,早在數天前鮑叔牙就對齊桓公強調:“你是僅僅想殺死一個仇人呢,還是想成就霸業?”管仲對這位知己老友的舉薦感激涕零,至此他摒棄前嫌,專心致志地管理齊國,留下了“華夏第一相”的美名。這個名譽背後不僅僅是管仲一人的功勞,更是鮑叔牙對識人辨人能力的肯定,鮑叔牙成就一代名相,管仲成就一代霸主。

參考資料:

《管子·奢靡》

《史記》

《淮南子·泰族訓》

《論語·憲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