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得民心者得天下,並沒有錯,其實這句話有兩種理解,一個是對內對外

得民心者得天下,並沒有錯。其實這句話有兩種理解,一個是對內,一個是對外。民心當然是擁護統治階層的民心。其實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會被他所統治的民眾百分之百的順服和認可,這並不重要,也並非這句話的關鍵。關鍵就是在於一個政權的主體民族是否認可這一政權。這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精髓。蒙元和滿清,他們的主體民族分別是蒙古族和滿族。在他們奪取天下的過程當中,他們的統治階層和核心民眾努力同心,征服了之前未曾有過的疆域,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

不僅僅是中國發生過這種情況,整個西方對外擴張的殖民史也可以印證。在任何時候,西方的殖民國家所佔有的廣大殖民地和殖民地上的被奴役者其數量,以及疆域上,要遠遠大於侵略者的人口數量和領土。但是這不重要,只要西方侵略者的民心和當權統治者人心向一英國就可以建立日不落帝國,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可建立廣闊的殖民國家。而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在崛起之時,它的統治者和民眾所知所想,所做都高度統一。這會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而這種凝聚力就是民心與天下的關鍵。

在他們的被征服地區數以千計的民族和國家在被征服和被殖民的年代,無一不是統治者與自身所管理的民眾相脫節。這才是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解釋。但是當帝國建立有效的統治之後。帝國的構成已經不單單是原有的統治者和統治民族所有。這一核心民族可能在整個帝國當中並不佔主體地位。如果這一帝國想要長治久安,必然要將帝國的部分權利讓渡或共享給各地的實力派。這也就是代理人總督為何在殖民時代和擴張時代如此被統治階級所重視,並且要牢牢把握住的原因。

而在古代封建社會和奴隸制的社會,奴隸和農民更多的都依附於貴族和土地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相當程度上,只要外來的統治階級把握住了這些貴族和奴隸主。大規模的叛亂和反抗就不會發生,即便發生,也不必要自己出面,耗時費力的去鎮壓。因此,至少在古代來看民心的物件並不簡簡單單的是指農民和基層勞動群眾。更關鍵的是能夠調動社會大部分資源既得利益者,他們更多的是地方民眾的風向標。只要掌握住他們地方便不會出大事。

所以當帝國建立之後,民心更多的是體現在統治者對地方實力派的權利分享上面。之所以我們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心是指普通老百姓和農民。多的是現在鬥爭史觀的影響。而且也忽略了農民和地主在封建社會相互依存的關係。當然,作為一個外來統治階層。把握住了地方實力派,就可以鞏固自己的帝國不被顛覆。但若想要長治久安,就必須要再往前進一步。將帝國建立之後的一些社會發展和進步方面的利益不斷與地方既得利益者和之前沒有分享到得地方派別進行贈與和共享。逐步擴大統治階層的支援範圍。

如果這個外來政權所建立的帝國能夠將整個地區征服後的經濟發展的紅利層層下放,讓渡給甚至是帝國基層的普通民眾的時候。那麼這個外來族群就可以穩固的統治這一地區。蒙元將權利下放給了地方的漢族實力派。而滿清則將帝國建立的紅利使基層民眾感受到了。所以蒙元不到百年,而滿清所統治的時間確確實實比明朝還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