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文學】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這句話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文:一葉浮生

清代文人許昂霄評價一闕宋詞時說:“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這句耐人尋味的評價,彷彿暗示了詞的作者人設和這首詞的風格並不相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蘇幕遮”是從西域傳來的詞牌名,在浩蕩的宋詞海洋中,這個詞牌用得並不多,因為整首詞對字數和格律的要求都比較高。詞的主題是懷舊,就不免讓人生出幾分蕭瑟悲涼之感來。

詞的上闕寫景,碧藍的天空下是鋪滿黃葉的大地,被秋色籠罩的水塘上嫋嫋寒煙升起,在水波的映襯下,呈現出幾分翠色。遠山映著斜陽,長空連著水面,然而茂密的芳草卻根本領略不到遊子的心情,一路綿延到斜陽之外。

景色雖美,但是旅居在外的人看在眼中,則是一抹愁緒難消散。詞的下闋果然引出了離人的愁思,如何化解這種濃濃的鄉愁呢?除非夜晚做個好夢。但更多的時候,卻是孤獨難耐,只好獨上高樓,伴著一輪明月,借酒澆愁。卻不料,美酒入愁腸,化作了點點相思淚。

相思淚飛,引人遐思,如此婉約細膩的一首詞,如果不說詞的作者,大家恐怕會猜是柳永、是秦觀,或者歐陽修、晏殊,但是偏偏都不,它的作者是那個剛直不阿的范文正公范仲淹。

提起范仲淹,人們總會自然而然的想起那句振聾發聵的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五十多歲的范仲淹在經過人生的大風大浪後,還依然保持著兼濟天下的慷慨豪邁,這樣的精神境界不得不令人歎服。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初年的風雲人物,他從底層書生起家,一路披荊斬棘,期間幾經貶謫,最終做了參知政事,位同宰相。在宋仁宗一朝,他直言敢諫,上書言事語言犀利,幾乎刀刀見血,懟皇帝,懟太后,後來和當朝另外一位權相呂夷簡更是勢不兩立,弄得當時他的舉薦人晏殊心驚肉跳,三番五次地勸勉他。

然而,鐵骨頭范仲淹才不管。仁宗要讓百官在議事大殿為太后祝壽,而範認為太后是宮闈中人,過生日只要符合宮禮就可以了,不能行國禮,這樣有損皇帝威儀,本來這種太后高興、皇帝認可的事情,文武百官誰都不想摻和,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與眾不同的范仲淹卻一定要站出來為“禮”正名,因為他深知禮法的重要性。

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黨羽,任人唯親,范仲淹對這種烏煙瘴氣的朝政非常不滿。於是他向仁宗進獻《百官圖》,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勸說皇帝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呂夷簡不甘示弱,譴責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老範連上四道奏摺,論斥呂夷簡狡詐。兩派吵得不可開交的結果是,范仲淹被貶饒州。

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好朋友梅堯臣寫了《靈烏賦》力勸范仲淹少說話、少管閒事、自己逍遙就行。范仲淹回作《靈烏賦》,強調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盡顯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這也註定了范仲淹會以天下事為己任。隔年,元昊稱帝,西夏來犯,宋仁宗看到范仲淹在朝廷中是眾望所歸,於是再次起用了他,由一介文人變為軍隊指揮,他率領著康定軍遠赴邊地,開始對抗西夏的戰役。

至此,范仲淹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果說出將入相要有平和的心態,那麼投筆從戎則需要莫大的勇氣。范仲淹無疑是後者的典範,國家安定時,他針砭時弊,慷慨進言;國家動亂時,他殺赴疆場,英勇作戰。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戰事閒暇,他還可以提筆為詞: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邊塞的秋天和江南迥然不同,大雁自空中飛過也沒有絲毫要停留的意思。入耳處,是四面接連不斷的號角聲,遠遠望去,戈壁灘上狼煙升起直逼落日,而一座古城城門緊閉。將軍飲了一杯濁酒,想到離家萬里、歸期未定,本想借著酒意酣眠,卻聽到嗚嗚咽咽的羌笛,讓人難以入眠了,愁緒上湧,鐵血將軍也不免留下淚來。這將軍不是別人,當是范仲淹自己。

同樣是飲酒後的思鄉,更巧的是,前面提到的《蘇幕遮》和這首《漁家傲》基本都寫於戍邊的這一時期,卻一首柔美細緻,一首豪邁曠達,足以想見作者的詞作功力之深。也許人都是多面的吧,有豪氣沖天的時候,就有靜心思索的時候,有一往無前的時候,也有懷念感傷的時候,《蘇幕遮》就像是范仲淹的一個側面。

戍邊三年,打敗西夏,重回朝廷的范仲淹,被宋仁宗拜為宰相,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又一段旅程,在仁宗的支援下,范仲淹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然而朝廷頑固勢力阻撓,新政以失敗告終,但是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范仲淹選擇坦然地離開朝廷,前往河南鄧州做官,在那裡他開辦了花洲書院,偶爾去上上課,培養了許多儒生後輩,後來朝廷調任,鄧州百姓再三挽留,范仲淹最終還是留在了鄧州。再後來他出資購買良田千畝,讓其弟找賢人經營,收入分文不取,成立範氏義莊,對範氏遠祖的後代子孫義贈口糧,並資助婚喪嫁娶等用度。也是在這期間,范仲淹寫成了著名的《岳陽樓記》。

被後世交口稱讚的范仲淹,其實從來沒有給自己立過什麼人設,他的一生很自然、很灑脫。

本文由卓米詩詞彙簽約作者原創,版權歸卓米詩詞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