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人生】心裡有毒,人也要去除,看看關羽刮骨療毒的真正原因!

三國蜀漢一代“戰神”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婦孺皆知,世人都被他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所折服,大讚關羽意志力堅強,真神人也!骨頭上面有毒,需要刮骨療毒;心上面有毒,也需要去掉“心毒”!

鬼谷子先生說:“凡人皆有心障”,此話一點也不假,只是表現形式不同罷了!比如說,目中無人,好高騖遠,自作聰明,凡此種種,心障在於驕傲自負;行為孤僻,極少說話,很少與人合群,此心障在於無自信等等。

總而言之,人類修身養性的根本就是要努力革除心中的種種魔障!

《太上感應篇》雲:“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佛家也說:“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可見,什麼樣的心境就會生出或招致來什麼樣的福報或禍患。所以說,修身養性、避禍就福、積德積福的關鍵就是“治心”!

曾國藩在《治心經》開篇第一句便說道:“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日欲”,意思就是說:治心的方法,應先除去心的毒害,外在的毒惡是忿怒,內在的毒惡是私慾。這句話告訴大家:一個人要想福報多多,首先要去掉這兩種“心毒”。也可以說是:除掉這2種“心障”,才能好福氣不請自來!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看!

第一:去掉“忿怒”的心毒(或心障)

有句話叫:“一生氣,你就輸了”,因為人在生氣時候最容易喪失理智,做出不正確的事情,繼而讓到手的勝利轉眼間化為雲煙。

比如說,楚漢時期西楚國大司馬曹咎,被項羽安排堅守戰略要地——成皋,臨行前,項羽語重心長地告誡曹咎:切莫出城迎戰,只需堅守不出便可。但劉邦兵臨城下後,每日在臺上罵喊羞辱楚軍,一連罵了五六天,原本性格沉穩的曹咎被激怒了,主動率軍出戰,結果楚軍大敗,成皋失陷。曹咎無臉再見項羽,於是自刎而死。

佛家將“嗔”視為殘害身心的“三毒”之一,即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情時候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一個人經常發怒,處處見他人不是便會落入“嗔”的深淵,正如曾國藩所說:“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一個人,若總是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到頭來,傷害的只是自己,所以去掉“忿怒”的心毒,要常懷一顆寬厚仁愛之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所思即所見,你心中在想什麼,眼裡就會見到什麼:你若內心恬靜,充滿仁愛,世界便處處都是春暖花開;你若內心充滿忿怒,老是喜歡怨天尤人,世界便都是灰暗顏色。所以說,治心之道,首先要去掉外在表現出來的“心毒”——忿怒!

第二:去掉“私慾”的心毒(或心障)

是人,都有七情六慾,它們可以讓我們感覺滿足,但更多時候是慾壑難填、欲罷不能,搞得我們身心疲憊,甚至招致禍患,正如曾國藩所說:“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慾,俱可以殺身”!

常言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個人若貪財,則會淪為金錢的奴隸,早晚一天也會丟了身家性命,因小失大。人不僅會貪財,還有貪食,貪色,貪權等等私慾,過頭了,都會導致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但人一旦有了私慾,就很難剛強起來。人們明知道慾望可以殘害身心,但又抱著僥倖心理而欲罷不能,表面上看是光鮮亮麗,實則是一步步淪為了慾望的奴隸,可憐又可恨。

正如《菜根譚》雲:“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梁,布袍暖於狐貂,編民不讓王公”。

意思就說:一個貪得無厭的人,給他金銀還怨恨沒有得到珠寶,封他侯爵還怨恨沒封公爵,這種人雖然身居豪富權貴之位,卻甘心成為精神上的 乞丐;一個自知滿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還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襖貂裘還要溫暖,這種人雖然身為平民,但實際上比王公還要精神高貴和自由。

所以說,我們要去掉“私慾”這個心毒的最好辦法就是做人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貪財、不貪名,努力做個身心富足的人!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認為治心重要嗎?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