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這個小小的讖語,竟成就了一代帝王,這個皇帝的一生,比你想象的慘

文/晚風暮雨

網路上一直流傳這樣一個故事:王莽篡漢後,他的國師劉歆,某天透過一本名為《赤伏符》的奇書推算出來一句讖語: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炎際火為主。

讖語預示了將來一個名叫劉秀的人將會成為皇帝,於是,劉歆就改名為劉秀,密謀殺掉王莽,取而代之,但事情不慎洩露後,劉歆自殺身亡。

一個名為西門君惠的道士,也對這條讖語深信不疑,被王莽處死之前,還對圍觀的百姓宣稱劉秀將來會做皇帝。

幾年後,一個名叫劉秀的年輕人真的應驗了讖語,身登大寶,中興漢室,他就是光武帝劉秀!

由此,這條讖語也被譽為“史上最牛的讖語”。

這條讖語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卻沒有流傳的那麼神奇,讖語是劉歆或者其黨羽為了實現政治目的而編造出來的,而且讖語出現的時候,劉歆早就已經改名為劉秀了。

劉歆因讖語改名之事,是無聊之人牽強附會臆想出來的!其實,只要瞭解一下古代的避諱制度,就可以輕易的發現這條謠言的破綻。

古代時,對帝王、聖賢、長輩等人的名字,要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示尊重,正所謂“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西漢時期,為了避帝王名諱,其他人都要改名,用朝廷指定的其它文字代替,哪怕是已經去世多年的古人,也不能倖免,在史書和文獻記錄中也要被改名。

比如漢文帝劉恆,登基之後,一位名為田恆的大臣,就要改名為田常;再如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後,漢朝的封爵“徹侯”要改稱為“列侯”,檔案中提到秦末漢初、早已去世多年的蒯徹都要改稱為蒯通,順便提一句,蒯通是韓信的謀士,韓信滅掉齊國後,曾勸他擁兵自立為王,和楚漢三分天下。

漢明帝名為劉莊,為了避諱,“莊”字要用“嚴”字來代替,這樣一來,漢朝人提到幾百年前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子,要改稱為“嚴周”或者“嚴子”。

除了皇帝,很多外戚的名字也需要避諱,比如漢元帝的岳父名叫王禁,當時就把“禁中”改為“省中”。

對自己家族的長輩,同樣需要避諱。比如唐朝著名詩人,有“詩鬼”之稱號的李賀,因為其父名為李晉肅,名字中的“晉”字和進士的“進”字同音,也在避諱之列,故李賀無法參加科舉,鬱郁不得志的李賀,27歲時便去世了。

綜上所述,古代建立有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避諱制度,任何人都不可能繞過避諱這道關口!

劉歆名字中的“歆”字和漢哀帝劉欣名字中的“欣”字同音,自然要避諱,漢哀帝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登基,第二年改元“建平”,所以,劉歆改名為劉秀大約是在綏和二年或者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

因此,劉歆在王莽建立的“新朝”看到讖語改名劉秀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劉歆改名之時,漢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和丁皇后的家族正得勢,王莽罷官後隱居於封地,閉門不出,期間還逼死了殺死家奴的次子王獲,得到了世人交口稱讚,很多人都為王莽被罷鳴不平,紛紛要求他復出,於是,漢哀帝重新徵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這個時期的王莽,還處於失業低谷期,但是善於偽裝,將自己打造成謙恭儉讓、禮賢下士的賢人形象,在朝野和民間,口碑極佳。

王莽當時頭頂“賢人”的光環,而且並未竊國,“不道”這種貶義詞,在那些年,是絕不可能用在他身上的!

漢哀帝死後,王莽才乘機竊取朝政大權,取代漢朝,建元“始建國”,然後推行新政,但王莽改制失敗,引發天下大亂,此時稱其為“不道”倒是實至名歸。

王莽改制失敗之後,民心思漢,精明的劉歆看出民心所向,就夥同黨羽炮製出了“劉秀髮兵捕不道”這條讖語,將未來天子的名字直接指向自己,企圖證明自己天命所歸,以便取代王莽。

其實,劉歆和王莽關係一直很好,漢朝末年時,王莽還曾向朝廷舉薦過劉歆,新朝建立後,劉歆更是深受重用,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

但劉歆對王莽大刀闊斧的改革,持保留意見,兩人矛盾日漸加深,王莽改革失敗後,民怨沸騰,劉歆便產生了取代王莽的念頭,可惜,事情洩露,被迫自殺。

劉歆精心編造的讖語,並沒有對自己產生積極作用,反而賠上了性命,這樣的結局,恐怕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吧!

這條讖語後來被漢朝宗室、南陽劉秀加以利用,極力宣揚自己才是天命所歸之人。

劉歆改名為劉秀之時,光武帝劉秀,不過一兩歲,年紀尚幼,新朝時期,劉秀到長安讀書,一個名叫蔡少公的同學,向劉秀提起這條讖語,並稱讖語中的劉秀指的是國師劉秀(劉歆),劉秀聽了,豪氣沖天地說:“你怎麼知道這個劉秀不是指我呢!”

劉秀平定河北之後,又先後有人獻上《赤伏符》、《赤伏文》等“天書”,天書裡稱“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明確指出劉秀當為天子,後來劉秀果真掃平群雄,成為東漢開國皇帝。

光武帝劉秀對讖語之類的東西深信不疑,這條讖語出現後,應該對他起兵和平天下起到了難以估量的鼓舞作用。

最後,總結一下:所謂的“史上最牛讖語”,是劉歆為了實現政治野心而編造出來的,卻被光武帝劉秀髮揚光大,有了兩個劉秀這個巧合,一些無聊之人才牽強附會出一個精彩無比的故事,矇騙了很多對這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