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李白喝完酒能作詩百首,連皇帝的命令都敢忤逆,為何卻很少有人喝?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杜甫的《飲酒八仙歌》中曾提到以李白為首的文豪八大家是如何嗜酒如命的場景。其中尤以詩仙李白喝完酒的狀態最為狂放不羈——“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朝,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愛酒已經到了“與天齊”的癲狂高度。

李白喝“一斗酒”,能作詩百首,喝多了連皇帝的命令都敢忤逆,這樣的酒量文采和放浪不羈不禁令人產生疑惑,古人的酒難道和我們喝的酒有什麼不同嗎,為什麼古人喝多了才情沖天,而我們醉酒卻難以感受到這種仿若成仙的快感?

筆者認為古人喝酒千杯不醉的秘訣必然與酒本身有關,但又不完全取決於酒,飲酒之人對喝酒所懷目的不同,是讓人在飲酒之後呈現出不同感受的根本原因。

一、古人喝的酒從酒量上講與哪種酒最像?

現如今酒的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大體上來說國人日常生活中喝的最多的三種酒是白酒、啤酒和紅酒。這三種酒在人們印象中的特點也非常明顯,白酒性烈醉的最快,啤酒度數底醉人於無形,紅酒同樣度數不高卻風味獨特甘中帶澀後勁十足。

白酒的釀造在我國的酒文化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釀酒的鼻祖杜康開始,白酒的品類便開始逐漸繁多起來。古代白酒的主要原料為糯米,在此基礎之上新增不同種類且適合釀酒的輔助原料形成了不同風味的白酒。

直接以糯米為原料釀製而成的酒被人們稱之為米酒,這種酒在古代廣為流傳是人們通常意識當中存在的白酒的概念。米酒在古代被人們稱為清酒,不同的釀酒工藝和糯米品質的優劣對米酒酒瓶的影響極大。

李白詩中“金樽清酒鬥十千”充分說明了一斗上好的清酒在古代價格不菲,這就像是現代的茅臺五糧液一般好酒能配個好價。

“清酒”屬於濃香型酒,這種酒口感綿軟度數較低,通常度數不會超過20度,這與現代社會中動輒四五十度的白酒相比度數相差甚遠。

而與李白相關的詩文中經常提到的“斗酒”中的“鬥”換算到今天為6000毫升,這個量相當於現代12瓶酒(一瓶酒通常500毫升)的量。

這個量看上去比較驚人但是由於米酒的度數較低,20度以內的酒精度數相當於現代啤酒的酒精度數。如此看來這個量倒也不是十分誇張,再加上古人喝酒喜歡吟詩作對,一場酒怎麼也得喝上三四個小時,並不是說一斗酒一口氣喝光,量大從緩由此觀之此量雖然不小,但絕沒有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如果以相仿的啤酒例比的話,現代人能三四個小時喝上12瓶啤酒的人大有人在。但是,雖然能喝12瓶啤酒的人不少,卻鮮有人能有“斗酒詩百篇”的才情,這一點上李太白依然有著絕對值得驕傲的“本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的酒量實際上與我們的酒量其實時相差無幾的,古人的白酒酒量與現代人喝啤酒的酒量有相仿之處,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喝酒的口味已經產生了變化而已。

酒量上古人雖然與今人相差無幾,但要說起對酒的喜愛程度,古人則是遠遠超越了現代人,究其原因而言還是與時代的不同有很大的關係。

二、古人為什麼那麼喜歡飲酒?

古人所處的時代,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流行詩詞歌賦,第二是大眾性格保守。在這種背景環境下,酒的“特性”能夠使人們達到滿意的目的才是古人鍾愛酒的原因。

詩詞在古代之所以被人們所追捧是因為他用婉轉的文化形式表現了人們內心的感覺和意思。古代的儒家文化思想讓人們的思想偏向於保守化,教條化。尋常人寫不出詩詞但不妨礙人們喜愛詩詞。詩詞工整簡短的風格既有文化高度的濃縮,也符合古人的保守思想習慣。

飲酒之後,人們的感官被放大,而詩人利用這樣被放大的感官往往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出內心的所感所想。當一個詩人的才情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酒成了放大這種才情的利器。

李白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才情的詩人,詩詞讓他名揚天下,詩詞令他為世人所仰慕。為了保持這種高效的創作靈感,飲酒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種目的性讓飲酒的詩人完美的達到了目的,同時酒也透過詩人的名譽和絕世佳作變得高雅起來,形成了大眾熱衷效仿的酒文化。

如果說詩人將酒的特性運用到創作之中成就了自己的名望,那麼古代多數普通人則透過酒達到了自己的另一個目的——透過飲酒使聚會的氣氛活躍起來。

人是群居性動物,社交古往今來都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能使人們的情緒放鬆,使原本拘束的人思維行動變得活躍。

“無酒不成席”充分的說明了酒在人們聚會時的重要地位。一場宴席中人們透過對酒精的攝取,使得原本拘束的內心活絡起來,酒讓人們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下血液流速加快,精神也為之亢奮。

酒的存在打破了人們內心的隔閡,讓交流變得容易起來。這樣的優點讓古代原本就性格含蓄保守的古人,從宴請方到賓客都合理的達到了心情愉悅的目的。

千百年來時代在變遷,人們對詩詞的熱衷逐漸淡化,詩人借酒附庸風雅的盛況雖已不在,但酒能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泛起來的作用卻延綿千年始終保留著。

當今社會酒文化依然十分盛行,但是喝多酒造成“瘋狂”場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現代社會的開放讓人們的思維更加寬廣開闊,相對古人而言現代人的性格也普遍更加“豪放”。或許正是出於這種原因,現代人醉酒後行為更加誇張無度。

三、 為什麼說“微醺勝買醉”更適合現代人?

“我曾不止一次聽到有人在凌晨的小酒館門口歇斯底里的哭喊,他們哭得傷心欲絕,他們喊得肆意妄為,更有甚者醉酒之人可以拳腳相加於身邊人自己卻渾然不覺……”這就是現代人喝醉的模樣。

現代人喝酒不為吟詩作對,除了高興之外更多地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壓力。

古人生活的時代環境雖然也追求經濟利益,但是相較於現代人而言明顯要好得多。古人沒有過多的物質追求,普通人只要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而當今的社會吃飽穿暖對於普通人而言基本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普通人飲酒更多地是為了助興。

當今的社會,怎麼能掙更多的錢,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子,怎麼能比周圍人過得更好,是許多人拼命奮鬥的“合理生活理由”。慾望多了煩惱就多,因為大多數的慾望我們並無法駕馭,轉而變成了一種無處釋放的生活壓力。喝酒成了人們排遣這種方式的常見“辦法”。

雖然透過“痛飲”,人們的內心壓力似乎得到了短暫釋放,但醉酒對身體的損害也逐漸讓人們意識到:喝酒買醉並不能像古人一樣得到內心情感的真正釋放,酒能給詩人帶來靈感卻帶不走我們內心真正的恐慌。

酒精可以驅散一時的痛苦與壓力,卻難以帶來長久的快樂與滿足,酒醒之後反而讓人更加空虛和無所適從。吐過酒傷過身的人們也開始漸漸明白了生活壓力賦予我們的真正意義。

那便是:壓力不是追逐目標的負擔,而是我們追尋目標過程中成長的陣痛。

於是乎,近幾年網路上流行著一句話叫:“好酒莫貪杯,微醺勝買醉”。這句話很好地體現了人們對於健康生活方式的嚮往,也將喝酒這件事再次的高雅化,情調化。

在快節奏的高壓狀態下,“理性”的透過酒來釋放壓力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酒文化的最精華之處在這句話的總結下也恰到好處的解決了現代人成長的痛點。

結語:

李白喝酒吟詩可以成為千古佳話不是因為嗜酒如命,在於他酒後能寫出千古絕句。酒被髮明出來之所以得以流傳千年,不是因為他會讓人上癮,而是因為它在特定的情況能夠解決人們的不同需求。

古人的酒量其實與今人無異,但是古人對待酒的喜愛,細思之後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如何將酒有利的一面,最大程度的用於生活才是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的原動力。只有將喝酒這件事看清看透,我們們才能把握住喝酒時真正的樂趣所在,也才能讓酒文化不因為盲目求醉而為人所病詬。

酒的度數告訴了我們什麼酒容易醉,什麼酒不容易醉,但是沒有一款酒能告訴我們自己的酒量是多少。筆者認為一個人酒量好不好並不取決於別人對你的判斷,相反是透過你“怡然自得”的心態能影響到周遭多少人來決定的。

李白雖看似能飲,卻絕非史上最能飲者。但是李白能透過他的詩詞才情令所有人都覺得他酒量不小,這樣的酒量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酒量”,您覺得呢?

文章內容原創,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