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雍正帝為什麼被稱為大清勤政之君?雍正帝在位期間都做了什麼?

電視劇《雍正王朝》插曲中,那句藉以表白雍正帝心跡的歌詞“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每每聽來都深覺震撼。

不無偏見的說,雍正帝應當是大清王朝最出色的皇帝,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勤政的。

清末民國時期歷史學家孟森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而大業適落此人手,雖於繼統事有可疑,亦不失為唐宗之逆取順守也。”

有好多文章認為,清朝入主中原後,從康熙起,皇帝一代不如一代。這總體來說符合客觀歷史事實。

但卻應該把雍正帝排除在外,如果說雍正帝的表現不如其父康熙,就是罔顧歷史事實,有失偏頗了。

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意為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而史料記載中,也有年羹堯故意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被雍正帝斥之為對他的“大不敬”之說。

在飽受爭議登基以後,每當處理政務,或召見大臣時,遇有不稱意的事情,雍正帝總會強壓怒火,儘量把急躁的情緒降下來。因為他父皇康熙曾多次誡勉他:“諸事當戒急用忍。”雍正將此“敬書於居室之所,觀瞻自警。”

在皇宮養心殿的西暖閣,雍正皇帝處理政務,批閱奏章的地方。牆壁上懸掛著一副雍正手書的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這既是雍正勤政的真實寫照,同時也不加掩飾地表達了他對中央集權的渴望。

雍正的“勤政”最先體現在何處呢?

他創立的軍機處奉行的:“勤”、“速”、“密”三個字,是很好的說明。

雍正追求高效,他借處理西北軍務所需獨創軍機處後,就明確規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須在當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摺多達幾百件,也必須連夜處理完畢。

那個時段,每天凌晨三點,紫禁城內一片漆黑,唯有軍機處值廬中燈火通明。由此軍機處也權責日重。舉凡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事務,莫不經過軍機處。

雍正藉著軍機處“以一人治天下”,同時也主動將重擔放在肩頭。

比起明代中後期歷朝,清朝皇帝相對普遍勤政,而雍正是其中最突出的。

公正地說,雍正朝上有晚年倦政的父皇,下有奢華虛榮的兒子。沒有他的承上啟下,康乾盛世恐怕就是一個笑話而已。

正是由於雍正帝的十多年勤政,才使得大清帝國國力蒸蒸日上,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一舉奠定了清王朝接續發展的基礎。

僅用“勤於政事”的表現來看,雍正帝不遜於康熙前期,且遠遠名列清代各朝帝王之上。

清史專家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有人說他雄猜陰鷙,是否如此姑且不論,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勞,勤於庶政確是事實,···”

據史料記載,雍正帝經常每天工作20小時左右,全年365天,他許多年竟然勤於工作364天,只有在他生日的時候,才會給自己放一天假。為了大清國的強盛,夠得是鞠躬盡瘁了。

歷經康雍乾三朝的清代著名政治家李紱評價說:“雍正改元,政治一新。”

雍正皇帝改革的胃口很大,“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濯,則天下永享太平”。為此他將自己當成了一部永不停歇的機器。

雍正皇帝理政一週年時,曾告誡臣工說:“為治之道,要在務實,不尚虛名。”這樣才能“籌國是,濟蒼生”。

雍正皇帝在閱批臣屬田文鏡的硃批中,順帶表明了心跡:“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對於雍正帝勤政的最有力佐證,就是他所留下的硃批資料:雍正一生當中共批閱了四萬餘件奏摺,滿文有六千餘件,漢文有三萬五千餘件,他在位共12年零8個月,平均每天至少批閱10件奏摺,工作量足以讓其他皇帝望塵莫及。

雍正對奏摺制度的重視程度,要高於他的父皇康熙。

在批示官員的奏摺時,他經常是長篇大論,少則幾十字,多則上千字。他在位的十三年,光是批覆這些奏摺所使用的的文字就多達幾千萬字。

雍正皇帝處理朝政,自早至晚,少有休息,白天同臣下接觸,研究部署政務,晚上批覽奏摺,即使在吃飯和休息的時候,也是“孜孜以勤慎自勉”,半點不敢貪圖放鬆安逸。

有時候深夜人靜了,他還在閱批,時常陷於疲憊中。他也把這種工作情形書寫給臣下:

“燈下所批,字畫潦草,汝其詳加審視。”;“又系燈下率筆,字跡可笑之極。”

在給田文鏡的批諭裡,他還解釋說:“因燈燭之下字畫潦草,恐卿慮及朕之精神不到,故有前諭,非欲示朕之精勤也。”

除了勤勉,雍正處理政務異常認真。臣下的疏忽大意,草率馬虎行為,他也必須給予糾正。

禮部侍郎蔣廷錫書寫奏摺時,將“重道”二字誤寫,沒有檢查出來,雍正皇帝閱折時發現,特意把他叫來,告誡他“勿謂此等本章無甚緊要,朕不詳覽,嗣後當愖之”。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他自己也說:“朕於政事,從來不殫細密,非過為搜求也。”

清朝前期的皇帝,凡事都事必躬親。這種皇權高度集中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日常工作量大大加重。尤其是康熙發明的秘密奏摺制度,更讓皇帝本人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很多必須親力親為的工作。

雍正把他批閱過的奏摺選擇一部分編成《雍正硃批諭旨》,裝訂的線裝本足有半米厚,收錄奏摺7000餘件。這是他勤於政務的最有力見證。

縱觀中國封建朝代歷史,從秦始皇、漢武帝、唐宗宋祖到康熙這些君主,就“勤勉”方面,還沒有一人能和雍正帝相比。

“自古聖賢為治,皆尚實政,最惡虛名。”雍正這頗有含金量的語言,充分體現了他務實的本衷。

雍正深諳“上行下效”這句古話的含義,他一直堅持以身作則。他對父皇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鐵腕治理,進而一掃頹風,吏治澄清。

他這種安邦治國務實求真的作風,在日常時有體現。

因為交付給大臣所辦事務不能及時處理,雍正曾大發脾氣,他說:“朕整天坐在勤政殿裡,又不顧暑熱,想辦理事情,為什麼諸大臣對交待的事情毫無動靜,不來回奏,若不能辦的話,何不講明原委,若不想辦的話,乾脆交給我,我來替你們辦。”

之後,他要求一些臣屬每天都要到圓明園值班,太陽沒出來的時候到宮門,日落以後才準下班。雍正一朝的官員絕對吃不少苦。

什麼樣的皇帝帶什麼樣的朝廷,雍正一朝,因貪汙犯罪被懲處的官員大為減少。

雍正執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說是以務實精神治天下的。雍正剛即位,便對腐敗衰頹之風表明了態度:“朕生平最憎‘虛詐’二字。”“最惡虛名。”

虛假不實的奏報,在封建官場上比比皆是。因為有一些關於投機取巧的官員,往往想透過弄虛作假、吹拍阿諛而獲得賞識。然而,這一套在以務實宗旨治天下的雍正皇帝那裡,卻難以行通。

清代官場上,曾流行著這樣一種陋習,各省文武官員剛到任時,幾乎都是極力地述說當地的吏治如何地糟,等過了幾個月,就一定奏報說,透過雷厲風行地整頓,情況已如何地好轉,以此顯示自己的才幹和政績。

對這類奏報,雍正說見得太多,都看得厭煩了,“只可信一半。”

對大臣奏摺中的浮誇成分,雍正帝會毫不客氣地進行批評。

雍正四年(1726)七月,巡視臺灣的監察御史索琳上折說:臺灣地方官兵嚴加操練,精益求精,可保海疆萬載昇平。

看了這一言過其實的奏報,雍正帝予以警告說:凡事最重要的是務實,不欺不隱才算良吏,“粉飾、迎合、頌讚、套文陋習,萬不可法”。

主管河南山東一帶黃河河道的總督朱藻曾接到雍正這樣一則諭訓:地方上一點小事,“何用如此誇張”,你的奏報往往是虛浮不實,“朕甚不取”,“一處不實,則事事難以為信也”。雍正藉此告誡百官,虛假奏報將會失去皇上日後的信任。

雍正十年(1732)秋,廣東新寧縣產有兩株一莖兩穗的稻穀,海關監督毛克明專折呈報,雍正批評他:朕屢有諭旨,凡是嘉禾瑞谷,既不必進呈,也不用奏報,你為何專務此等虛而不實之事?

對於欺上瞞下的虛假劣習,雍正帝也反覆提醒內外大員,凡事要躬親辦理,不可輕信屬員下手。雍正三年(1725)秋,湖北沔陽遭受水災,巡撫法敏將分設篷廠煮粥施賑之情奏報,雍正告誡他:“此等事只要勤實辦理,萬不可聽信屬員下役之欺隱。”

清代刑罰,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的,多比照舊案辦理,由於案例靈活多變,辦案人員便可隨意比附,稽查檔案的書吏接受請託、收受賄賂後,往往是斷章取義,或刪去前後文詞,只摘中間數語,或避重就輕,隨手高下。針對這種弊端,雍正諭令刑部衙門,一切“稿案”由司員“親自主稿”,以免被書吏造假欺騙。

張廷玉當屬清代名臣之一。由於雍正帝為政細緻繁瑣,巨大的工作量必須要有合適人選分擔。張廷玉謹小慎微,不事張揚,深合雍正帝心意。

事實上,雍正帝是清代最難伺候的皇帝,張廷玉是唯一特別得到雍正帝寵信的漢族大臣。

日常中,張廷玉面對雍正皇帝隨時有召見他的習慣,便一日晉謁三次。有時忙到坐在轎中閱看文書,入紫禁城騎馬,隨從隨時遞進工作。傍晚回到家,“燃雙燭以完成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就寢”。

有時已經躺下,惦記沒寫完的文書,他又馬上披衣,一直忙到天亮寫完呈給雍正帝。雍正帝讚譽他和鄂爾泰二人“辦理事務甚多,自朝至夕,無片刻之暇”。

張廷玉回家探親,行前雍正皇帝賜給他玉如意:“願爾往來事事如意”。

幾天後雍正寫信給他說:“朕繼位十一年來,朝廷之上近親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沒有分離,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

雍正繼位時,表面繁花似錦的大清江山,其實已經危機四伏。

康熙晚年,由於身體原因惰於政事,朝野官員貪汙成性,大清國庫空虛。康熙自知吏治腐敗,但又無力革新圖治,等於把一副千斤重擔推給了兒子承擔。

雍正的能力,比起其父皇康熙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要重整江山,那要付出的努力肯定要超過其他帝王。

在雍正皇帝看來,國家財政已經極度虧空,他說:“歷年戶部庫銀虧空數百萬兩,朕在藩邸,知之甚悉。”他多次對臣下宣稱,事事不如乃父,“惟有洞悉下情之處,則朕得之於親身閱歷,而皇考當日所未曾閱歷者。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

康熙晚年國庫中僅有家底700萬兩銀,聲名在外的大清帝國,竟是一副空架子。

清查財政虧空,是雍正皇帝理政的一大手筆。他因此發狠說:對於貪官汙吏“畢竟叫他子孫做個窮人。”具體做法:第一,限時補足虧空;第二,責任上司分賠;第三,虧空官員一律革職與“追變家產”;第四,組織官吏親身去看對貪汙官員執行死刑時的場面,用血腥場面進行警示教育。

經過雍正勵精圖治,國庫存銀驟增到5000萬兩。

雖然雍正帝在位僅十三年,與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相比太短暫了。但就是在這十三年的時間裡,雍正透過設立軍機處、鐵腕治吏;實行“耗羨歸功”;實行“養廉銀”制度;實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等措施,不僅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發展,而且朝野面貌一新,風清氣正成為主流。

除了勤政,雍正帝還打破門戶之見,只要是有才之人就大膽起用,很有曹操的風範。

著名歷史學家易中天評價雍正說:“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無情。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雍正無疑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選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宣告: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