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清朝皇帝脖子上為什麼沒有朝珠?朝珠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宮廷珍寶的

到國家博物館參觀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幾十個展廳間來回看,從中找到可以相互印證的內容。這些日子我主要是在寫“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的文章,也在“中國古代基本陳列”“金玉滿堂”等展覽中汲取了不少營養。

今天要說的清代朝珠,當然還少不了“金玉滿堂”展的佐證。

在“金玉滿堂”展中,有清代帝王的畫像,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帝的脖子上都沒有朝珠,而從康熙之後的皇帝們都有。

瞭解清代發家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清朝的祖先是女真人,他們信奉的是薩滿教。而朝珠的源頭卻是佛教的佛珠,為什麼康熙會喜歡佛珠呢?

其實努爾哈赤作為明朝的封臣,早就受明朝文化的影響,也開始信奉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順治的皇后,也就是康熙的母親孝莊文皇后很早就開始佩戴佛珠。康熙稱帝后,經常命畫師給自己的母親畫像,並且還畫上了她常戴的佛珠。

上有所愛,下必甚焉。於是很多朝臣也開始佩戴,並向皇帝和后妃們進獻。康熙於是專門規定了朝珠的佩戴規範,成為一種服飾制度,並得到後來帝王的承繼。

乾隆28年編撰的《欽定大清會典》中,對朝珠的製作和佩戴進行了進一步的規範: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衛和京官等,均可佩掛朝珠,並且成為皇帝對文武百官的賞賜以示恩重。

朝珠的數量被定為108,通常是由珠身,佛頭,背雲,記念,大墜,墜角六個部分組成。每27顆朝珠中間加入一粒大珠,俗稱“佛頭”。在處於頸部的“佛頭”下,繫著一個葫蘆形狀的“佛塔”,絲絛穿過佛頭和佛塔進行編織和打結子。中部有一顆背雲,是背在後背的一顆吊墜,呈圓形或雕刻祥雲圖案。背雲再向下,在末端墜個小墜子,稱作“墜角”。朝珠兩旁共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稱為“記念”。

108這個數字也有獨特的寓意。其中12顆代表一年中有12個月,24顆象徵24個節氣,72顆代表72候。72候是古人結合天文氣象等總結的一種曆法。朝珠上還有4個大佛頭,象徵一年有4個季節。皇帝將108顆珠子戴在身上,表示對上天心存敬畏,期盼國順民安,風調雨順。

朝珠多用東珠(珍珠)、翡翠、珊瑚、琥珀、蜜蠟等世界珍物製作,一般以光素的形態出現,著意表現其材質。朝珠的絛用絲線編織,顏色等級分明: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綠或金黃色絛是王爺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為石青色。對於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等級規定,清朝統治者規定,東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其他人等佩戴或擁有東珠朝珠均屬僭越犯上,這也是為何東珠朝珠存世稀少的原因。除東珠朝珠外,皇帝在不同場合佩戴的朝珠也不同,如:皇帝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綠松石珠,均明黃絛。

現將展廳裡展出的朝珠分享給大家。

(部分照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