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人類為什麼沒有丁丁骨?人類沒有丁丁骨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原因?

提起丁丁骨,人類是哺乳動物中極少沒有丁丁骨的物種,這種在廣大哺乳動物的交配中充當極重要角色的骨骼能有效地延長交配時間,並且滿足雄性動物大量交配的需求,

因為在動物界比起生存,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基因廣泛的流傳下去,強壯的個體希望能有更多的後代這是在動物界的普遍規律。

很遺憾人類似乎是一個異類,人類交配的時候完全依賴海綿體短暫的充血來完成,這種結構在動物界看來就是一個笑話,畢竟強而有力的雄性動物在爭奪交配權時候會有絕對優勢,但是不能將自己的基因大量的流傳下去,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自己優勢基因的傳遞。

那麼人類是從誕生起就失去了丁丁骨,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意外地失去了?人類還有可能重新獲得丁丁骨嗎,對人類會有怎樣的好處?

丁丁骨從何時開始出現

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丁丁骨之一來自一隻肉食目犬熊屬的動物,距今約1500萬年

,年代更晚的化石中發現有少量丁丁骨,比如穴熊,但是由於丁丁骨不直接與骨盆連線,所以當動物遺體開始腐敗,這塊骨會很快脫離身體其他部分而丟失,這也是在考古學家在研究哺乳動物化石時遇到的一個難題,起初的丁丁骨是由軟骨構成,和形成人類耳廓的是同一種物質,所以這種軟骨很難儲存下來,究竟是何時這塊意義重大的骨頭出現,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節點。

但是很定的是恐龍並沒有丁丁骨

,根據鳥類洩殖腔的研究,恐龍很大機率也是透過洩殖腔進行交配,洩殖腔的結構相較於哺乳動物的丁丁骨,作用就粗陋得多,因為洩殖腔的作用只是雄性將遺傳物質傳遞給雌性,並不像哺乳動物那樣需要丁丁骨來促進排卵,如果雄性恐龍想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後代,它們完全會選擇和更多的雌性交配,因為不同於哺乳動物,這些擁有洩殖腔的動物們生育後代的數量相比會更多。

丁丁骨的作用

說起哺乳動物的丁丁骨,這是世界上最多變的一塊骨骼,不同物種的動物都會有自己獨特形狀的丁丁骨,這種差異性可不是簡單地隨機進化

,這每一種獨特的形狀都是經過無數的鬥爭和雌性選擇出來的結果,丁丁骨可是交配“第二戰場”的重要武器,在爭奪交配權勝出的雄性動物不一定代表自己的遺傳物質一定會讓雌性受孕,這之間還有更復雜的競爭,依靠丁丁骨獨特的作用來取勝,讓我們來看看丁丁骨有哪些作用。

延長交配時間

。就拿海象來舉例吧,海象是食肉目鰭足亞目下海象科唯一的物種,海象的陰莖骨長約22釐米,是陸地上最大的丁丁骨擁有者。雄性海象會在海灘進行交配權的爭奪,惟一的獲勝者會獨享整個海灘所有的雌性海象,不過對於獲勝的雄性來說,它的後宮有點應接不暇,落敗的海象會趁其不注意和雌性海象交配,所以海象的丁丁骨就會為滿足更長時間的交配來進化。長時間的交配能讓精子在雌性體內更好地發揮作用,不給後來者機會。

刺激雌性排卵

。獾的丁丁骨非常有意思,幼年獾的骨骼形狀還是筆桿狀,但是等到獾成年以後,骨骼的尖端就會長成一個彎鉤狀,這樣的結構可不是隨便長長的,在交配的時候可以更容易地刺激雌性排卵,甚至還有讓遺傳物質少走彎路的作用,至於為什麼幼年獾和成年獾的丁丁骨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對於幼年獾來說這樣的結構並不容易收縮體內,畢竟丁丁骨平時是在體內的,只有在交配時才會透過肌肉擠壓伸出體外。

清理上一任雄性的遺傳物質

。這種作用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平頭哥”蜜獾。蜜獾的丁丁骨是一種勺子狀,這種結構的丁丁骨會在交配過程中將上一任雄性留在雌性體內的遺傳物質刮乾淨,確保自己的基因能流出下去,因為蜜獾屬於一夫多妻制,蜜獾之間領地距離遠,雄性蜜獾往往在交配期間奔走於各個雌性蜜獾的領地,但是這種長距離奔走並不能保證雌性蜜獾只和自己交配,所以進化出了這種結構,最大的贏家往往笑到最後。

人類還會重新獲得丁丁骨嗎

如果按照進化論來說,

靈長類動物幾乎都有丁丁骨,人類如果是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那人類的丁丁骨肯定在某個時期意外丟失了

,這種丟失很大程度上並不是整個丁丁骨基因片段的丟失,

更有可能是控制丁丁骨基因表達的訊號基因丟失了,這種猜想的可行性可以從對蛇類沒有腿的實驗中一窺一二。

我們都知道蛇類的祖先是擁有四肢的,但是在漫長的進化中因為基因突變消失了

,科學家們就蛇類失去四肢作為研究,

發現了蛇體內控制四肢表達的訊號基因sonic hedgehog(簡稱shh)異常不完整了

。這個基因和四肢的形成非常有關聯,簡單地說這個基因就是控制四肢正常發育的“訊號燈”,如果這個基因正常,那四肢的發育就像開了綠燈一樣正常進行,不過一旦這個基因不表達,那四肢的發育就會一直在等紅燈,四肢的發育會嚴重受阻。

科學家在包括人類等很多有四肢的動物身上發現了這個shh基因,實驗時將小白鼠的shh基因剔除,移植上其他動物的shh基因,這隻小白鼠的四肢正常發育,如果移植上蛇類的shh基因,那小白鼠的四肢發育會嚴重受損。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的丁丁骨的丟失只是訊號基因的表達異常,那移植上其他動物的訊號基因,是可以讓人類丁丁骨的表達重歸正常的。

但是人類重新獲得丁丁骨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有研究表明在剔除小白鼠的丁丁骨基因後,這隻小白鼠的腦容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有沒有丁丁骨似乎和腦容量有一定關係,其次由於人類的直立行走,盆骨變得異常窄小,做不到像其他動物一樣透過肌肉擠壓將丁丁骨擠出體外,這麼窄小的盆骨很容易卡住丁丁骨,就算是可以伸出,那也只能很短。

結語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已經完全不再需要像動物那樣只有廣泛的交配才能讓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人類由野蠻向文明進發的過程,人類也慢慢執行著“一夫一妻制”,

丁丁骨在人類身上已經再無用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