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真實的包拯有個特殊的刑具三口鍘刀,歷史上真的存在這件事嗎?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在《三俠五義》這本小說中,我們發現包拯有一個很特殊的刑具“三口鍘刀”,這三口鍘刀被作者描述得威風凜凜,壞人看了都害怕。但是,在歷史上,這三口鍘刀真的存在嗎?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三俠五義》是一部武俠小說,它是由清朝作家石玉昆撰寫的。在這本小說中,作者精心刻畫了包拯的人物形象,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正氣凜然、鐵面無私的包拯。

提到“包拯”我們便會聯想到鍘殺無數惡人的“三口鍘刀”, 根據小說描述三口鍘刀分為: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

其實,在當時的社會“三口鍘刀”是不存在的,那麼作者為何要用大量的細節去寫著三口鍘刀呢?原來,作者真正的用意有三點。

一、心生畏懼

鍘刀是由一塊長方形的木料中間挖個槽,再加上一把鐵刀組成,主要用來給牲畜鍘草料,屬於傳統農具。因此,在我國古代,鍘刀很常見,它是家家戶戶(只要飼養牲畜)的必備品。

普通百姓和達官貴人難於見到包拯的“三口鍘刀”,但是,大家都知道普通的鍘刀有多鋒利。正因如此,包拯專門用來鍘犯人的鍘刀,才具有較強的威懾力,讓人心生敬畏。

二、整體聯動

封建社會時期,每當百姓有冤屈,都會去官府報案,此時,我們便會聽到整齊的“威武”聲,冷清的場面,會變得熱鬧起來。

古代犯人的刑罰按照“輕重”可以分為很多種,頂撞縣太爺後,會被衙役掌嘴,小偷小摸後,會被打板子,故意殺人後,會被押到刑場,交給儈子手砍頭。在這些刑罰中,大多數都是某個人或者某部門獨立完成的。

與此相比,包拯用“三口鍘刀”鍘殺犯人時,開封府會整體聯動。在行刑過程中,包拯宣佈用鍘刀幹掉罪犯,公孫策在一旁記錄事情始末,展昭會擔任警戒,王朝、馬漢將犯人捆起來,張龍、趙虎會抬人入鍘。

《三俠五義》中的鍘刀,會讓開封府的人一起動起來,更具有畫面感。

三、斬草除根

我國古代有“十八般武器”。其中,槍象徵著忠義,劍象徵著俠義,戟象徵著霸氣,那麼“三口鍘刀”究竟有何含義呢?

首先,“三口鍘刀”是皇帝賜予包拯的,代表著無上皇權,其次,百姓在“三口鍘刀”中寄託了百姓對貪、官的痛恨,以及對正義的期待。最後,“三口鍘刀”下絕對不留活口,它有著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的寓意。

“三口鍘刀”鍘過無數犯罪的權貴,與鬼頭刀相比,他更具有威懾力,容易讓人心生敬畏。石玉昆在刻畫包拯形象時,三口鍘刀起到了側面烘托人物的作用,讓整部小說看起來更加生動。

雖然,歷史上並沒有“三口鍘刀”,但是,它卻成為了維護公平正義、鍘殺奸惡的“最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