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諸葛亮一家人才輩出,為何要同時輔助魏蜀吳?他們結局是怎樣的?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對於諸葛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這個時代的翹楚,傑出的謀臣,為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奉獻了一生,可以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三國時代諸葛亮一家,人才輩出,除了諸葛亮,還有諸葛瑾、族兄弟諸葛誕等傑出人才,在歷史上有著龍虎狗之稱。不過,這三位傑出人才卻同時輔助魏蜀吳,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的結局又是怎麼樣?

《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做了孫權謀士,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其中稱諸葛誕為狗並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將。

在這個時代要解釋為什麼諸葛亮一家要同時輔助魏蜀吳呢?其實問題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在漢末三國時代,上承東漢,下啟兩晉,其政治特色就在於世家,諸葛亮一族也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可以說諸葛亮出身一個官吏之家。

作為一個世家,往往都會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尤其是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諸葛亮家族分事三國有著外在因素的偶然性,比如諸葛瑾和諸葛亮雖然是同胞兄弟,但是因為諸葛瑾早年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而被東吳招攬,而諸葛亮因為年幼,跟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劉表,而在荊州隱居起來。但是其最根本的因素還是來自於世家分散投資的思想罷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因素環境所決定了。 東漢是門閥士族開始興起的時代。一方面,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資源不足以進行廣泛的教育,絕大多數人民處於大字不識的矇昧狀態,而佔有資源優勢計程車族官僚可以將其子弟教育成有文化,有理想的政治人才。諸葛氏門閥大族,人才輩出,必然受到重視和拉攏。亂世中的各個政權為了生存必然竭盡全力吸引人才。 比如荀彧兄弟,也是分別效忠袁紹和曹操。

那麼他們的結局怎麼樣?我們先來說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即著名的“隆中對策”,劉備的迅速崛起,都是與他的規勸和具體幫助分不開的。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曾五次北伐曹魏,意圖光復中原,無奈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在蜀漢身居高位,在公元263年司馬昭伐蜀的時候,在綿竹之戰被鄧艾擊殺,為國捐軀。與諸葛亮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一脈,蜀漢滅亡之後,他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鹹熙元年內移河東,初任郿縣令,後任江州刺史。

諸葛瑾,在東吳也備受孫權器重,在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其子諸葛恪卻成為東吳的權臣,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加封丞相。後來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遭遇兵變,被誅。最後只留下,曾孫諸葛顯。

諸葛延則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颺、田疇友善,俱有聲名,並稱為四聰。曾跟隨司馬懿伐吳,平王凌之叛,隨司馬師討毋丘儉,積功升至徵東大將軍、都督揚州。然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交好,又見到王凌與毌丘儉叛亂而家族被誅,深感恐懼,後反對司馬昭,進行叛變,可惜不敵司馬昭,結果被魏將胡奮斬於馬下,人頭被送往京城,滅門三族。

留下其子諸葛靚逃到了東吳,成為東吳的武將,官至右將軍。其孫子諸葛頤和諸葛恢,都成為東晉官員,官至太常和尚書令,榮耀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