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蘇聯飛船帶203處故障發射,出發前宇航員痛哭,返航後只剩腿骨

前蘇聯著名宇航員加加林說過:“宇宙航行不是一個人或某群人的事,這是人類在其發展中合乎規律的歷史程序”。多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太空,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前蘇聯,為了航天事業世界各國都付出了許多心血。

自古以來飛向宇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每到夜晚許多人都會仰望蒼穹,渴望能夠與群星共舞。中國古代便有人許多人做出過航天的嘗試,可由於時代科技限制,他們的嘗試都失敗了。

如今,已經有數個國家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人們也真正實現了航天夢想,不過輝煌成果的背後是無數前人們的努力,許多人都為航天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甚至有些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前蘇聯就有一艘飛船帶著203處故障發射升空,出發之前宇航員痛哭流涕,返航之後全身僅剩腿骨,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時間撥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個時候的世界有兩個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兩個國家針鋒相對,在各個領域都展開了激烈競爭,航空事業也是其中之一。在雙方眼裡誰能先佔領太空就能更加保障國家的安全。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進入太空,飛行一小時四十八分鐘後順利返回地球,這也讓他成為首個登入太空的人類。

加加林的成功無疑宣告了蘇聯的領先地位,這也讓這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一九六一到一九六七年的六年時間裡,美蘇兩國航空局進行了大量嘗試,其中包含了十五次航天大型活動。

完成了軌道太陽觀測,多成員升空,艙外活動等多項高難度試驗,為人類的航空事業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不過多年的競爭並未讓兩國分出勝負,蘇聯為了徹底贏得這場無聲的戰爭,在1967年啟動了聯盟一號和聯盟二號升空的計劃,他們打算將這個計劃作為登月的準備專案。

聯盟號的航行經過了蘇聯科學家的精密籌劃,他們本來決定先讓一名宇航員乘坐聯盟一號飛上太空,然後再發射聯盟二號讓兩者在太空中對接,隨後聯盟二號的宇航員登入聯盟一號共同返回。

可是由於國際氛圍十分緊張,整個計劃進行得非常急促,這也導致試驗階段便發生了許多意外。在無人駕駛測試中聯盟號就出現了三次意外,第一次升空之後整個飛船都失去控制,第二次飛船還在地上便直接爆炸,第三次飛船甚至無法啟動。根據事前的測試來看這次航空行動條件尚不成熟,沒有升空的條件應該取消。

可是計劃的負責人卻沒有聽從專家的建議,他依然決定按照計劃進行。原因就在於聯盟一號肩負著沉重的使命,一是恰逢十月革命五十週年紀念日,整個蘇聯都為這個節日準備,航天局自然也要準備賀禮。

並且當時美國航天局雖然有些落後,但一直緊跟著蘇聯,如果推遲發射計劃,很可能被美國超越,這是蘇聯無論如何不願看到的。基於這些原因,負責人明知飛船存在隱患,依然選擇放手一搏。

最後聯盟一號的宇航員確定為拉基米爾·科馬洛夫,他是一名航天工程師,同時還是蘇聯最出色的宇航員之一,他的備選則是加加林。發射之前技術人員便對整艘飛船進行了排查,結果竟然發現了203處故障,這也意味著這艘飛船一旦發射,幾乎必定出現問題,坐在上面的宇航員也會面臨生命危險。

他們趕忙將這個問題上報給了聯盟一號的負責人,可是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負責人也不敢把真實情況上報,只得硬著頭皮強行發射飛船。科馬洛夫作為一名工程師很清楚飛船的問題,他本可以拒絕,可是他選擇了勇敢接受。

出發之前科馬洛夫失聲痛哭,對周圍的同事們說:我根本不想死,可是我不死就得加加林死。這位宇航員為了保護朝夕相處的同伴,選擇了犧牲自己。就這樣1967年4月23日凌晨,科馬洛夫駕駛著聯盟一號飛上了太空。

升空不久,飛船的故障便一一顯現,首先出問題的是整個飛船的供電系統,隨後導航也失去了控制,指揮部甚至一度聯絡不上飛船。到了第十七圈時,指揮中心終於明白了這次行動已經失敗,他們放棄了聯盟二號的發射,決定全力挽救科馬洛夫的性命,可惜為時已晚。

最後時刻科馬洛夫返航時,飛船未能成功減速直接撞向了地面,人們趕到時只發現了科馬洛夫一根燒焦的腿骨,從起飛到墜落全程僅用十分鐘。一位優秀的宇航員就這樣犧牲了自己,他本有機會拒絕,可是為了保護同伴他選擇了犧牲,這樣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欽佩。如同其他為人類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前輩們一樣,世人應該永遠記住英雄科馬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