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航天人的探索之路:從月球車到月球人的跨越與融合

在過去的兩天時間裡,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先後再度進入休眠期。在此之前,嫦娥四號已傳回一組重要資料,揭開了與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並闡述了其作用與演化機制,作為新的月球背面研究成果和創造新的探測歷史,該舉已震動全球航天界。

這些成果的取得與玉兔二號探測車的活躍脫不開關係,截至目前,玉兔二號月球車累計行駛里程已經達到399。788米,即將突破400米。即便是在月夜休眠期,我國科研人員也在將接收到的探測資料進行科學分析,規劃下一月晝行駛路徑和探測任務。

據悉,玉兔二號上攜帶了多個重要的分析儀器,紅外成像光譜儀對巡視區月表目標礦物組分進行就位探測;全景相機對月表三維光學成像;中性原子探測儀開展中性原子的能量通量及成分等要素進行測量;測月雷達對巡視路線上月球次表層、月壤及月殼淺層結構進行探測等等。

此次有重大發現的情況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就在2019年9月1日,美國太空新聞網傳出訊息表示,正在月球背面活動的玉兔二號傳回了一個關鍵訊息,發現一種顏色非同尋常的“凝膠狀”新型物質,這是47年來的首個新發現,頓時引起全球航天界的關注和震動。

上述發現的取得並非偶然,嫦娥四號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7月28日檢查月球車主相機拍攝的影象時,發現了一個小隕石坑,其中似乎包含著某種顏色和光澤有別於周圍月球表面環境的物質,專家推測可能是不知名“凝膠狀新型物質”。

對於月球探測來說,我國是一個後來者,直到最近數十年才開始真正推進月球探測研究,但能夠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取決於多個因素,其一,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否則再好的科研專案都可能流產;其二,長期且堅持踐行的航天計劃,在月背探測是我國在月球探測領域的一個階段,下一步會進行月球樣本採集、返回地球的任務,為載人登月提供科學資料。

在嫦娥四號之後,月球探測再度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以色列與印度先後發射月球探測器,儘管在最後的著陸階段遭遇了失敗,但換個角度看,這些嘗試表明航天探測已不再是少數航天大國的專屬品。

某種程度上,我國在月球探測領域的一步步成功,正在引領一個新的全球航天探月時代。按照我國航天規劃,今年,我國還將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和空間站,以及嫦娥五號探月器,可謂是非同尋常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