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實體物件,畫像標籤核心的關注點

編輯導語:畫像標籤的本質也是 to B 的產品,如果使用者標籤沒有做好,那麼高調換來的只能是高使用者流失和低活躍度,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的初衷。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該如何甄別畫像標籤中的關鍵點,集中精力解決?作者總結了一些要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這節課是“系統能力”模組的最後一課,梁寧主要講述了傅盛帶領金山由軟體企業成功轉型網際網路企業的故事,她在本文提及的重點是:面對生死考驗的時候,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領導力。領導力的核心,是甄別“關鍵任務”,然後動員大家穿越生死。

這節課留的課後作業是:在跨越生死的關鍵任務下,股東、競爭對手、核心團隊、公司中層、公司員工、使用者,這六類人你最在意誰?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作為產品經理今天我不會天馬行空的大談一些我沒有做過的公司管理相關的事務,還是想寫一些涉及資料產品的內容,繼續聊一聊畫像標籤。

在上一篇文章《跟著梁寧學習產品15:初識畫像標籤,及突破低呼叫壁壘的實踐》曾寫到標籤突破低呼叫堡壘的實踐案例,從基本盤來說畫像標籤的“呼叫次數”確實是評估畫像標籤價值的重要指標,可是從長期價值來看,高呼叫真帶來高收益嗎?

畫像標籤其本質也是 to B 的產品,說到 to B 產品就不得不提“客戶”和“使用者”這兩個概念,產品的服務物件是客戶,而客戶的服務物件卻是使用者。

以標籤產品為例,會過多的圍繞客戶(比如一些運營同學)而忽視了客戶服務的使用者,短期內會贏得客戶的好感。

可是如果沒有給使用者帶來友好的體驗,高呼叫換來的卻是使用者的高流失和低活躍,那作為畫像標籤的資料產品經理就沒有甄別出關鍵任務。

一、資料產品的定位,影響標籤問題的顯現

這裡舉一下之前工作中遇到的一個事故,我們標籤庫裡之前有個使用者實體下的標籤“興趣偏好”,一直在訊息 Push 部門做定向內容投放時所使用。即選擇“興趣偏好”與想推薦的內容的型別一致的目標使用者,對他們投放內容,並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點選 Push 內容增加 APP 日活。

這個標籤在我們運營使用後的結果並不理想,後來我們的運營陷入了不斷修改投放物料的迴圈中:不斷修改 Push 內容、文案,甚至在 Push 的時間點、地域、人群性別等選擇上下功夫,但均收效甚微。更可怕的是,這些內容都是我在準備最佳化畫像標籤前的調研中才瞭解到的。而在很長的時間裡,這些運營沒有懷疑過標籤的問題,一直讓 BI 部門的分析師給他們做內容投放的效果分析。

其實在最後,我們診斷出是畫像標籤在模型、儲存結構上存在問題,這只是導致內容投放效果不好的直接原因,但本質原因還是當時的公司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資料閉環生態(如下圖所示)。

這是在資料產品系列文章中,我一直喜歡拿來吐槽的問題:資料部門不直接聯通業務,業務資料的分析洞察交給 BI 部門,而數產品僅僅成為提供資料標籤、系統的工具產品。

在下圖中,之前公司就會因為資料產品的定位,導致資料評估非常滯後,需要依賴業務的主動反饋。問題出現後,往往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

那如何定位資料產品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我也在探索階段中,目前有了一個方向的設計,在後面的產品文章中我會再給大家進行分享,如果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二、儲存型別的不同,影響人群的準確性

重新回到導致 Push 效果不好的直接原因上,在演算法工程師開發“興趣偏好”這個標籤時,其資料格式是 list 結構,即一個使用者有效查閱過的內容型別都會記錄在這個標籤內。所以每個特定使用者人均的“興趣偏好”的數目都是10個以上,而且從這裡你也不知道使用者對這些內容是雨露均霑還是偏愛一隅。

後來,我們讓運營同學做了 AB test,發現相同的內容、Push 文案在相同的時間投放給不同興趣標籤的人群時,他們的點選率基本持平,這也驗證了這個標籤在精準投放時基本沒有什麼用處。

接著,我在和演算法同學溝通時發現,“興趣偏好”這個標籤在模型中也有興趣度的計算,只是歷史的需求中沒有興趣度的說明,所以內容標籤只是全家桶般的打包在一起了。

回到這次投放的效果問題上,開始對標籤的儲存型別做了改動,將 list 結構改為 map (key,value)結構。key 值表示內容型別,value 值表示興趣度,這樣在內容投放時,我們就可以在人群圈選時選擇 value 值最高且 key 值為投放內容型別的使用者。

同時,也滿足了廣告部門廣告跑量的需求,map 結構依然可以透過 key 值多選的方式,達到 list 結構的效果。在這次畫像標籤型別的改造後,首次內容投放的 Push 點選率顯著提升。

資料產品經理雖然屬於 to B型產品,但資料價值的最終體現還是要關注於 C 端使用者,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看到因此飛來的黑天鵝。

#專欄作家#

王建儒,微信公眾號:王建儒的B星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8年業務運營、運營平臺規劃與建設經驗,熟悉S2B2C業務模式的業務+數字雙中臺規劃和落地,聚焦汽車、房產等行業的營/銷/服/客戶運營與數字轉型。甲方IT負責人、乙方業務專家/產品團隊負責人。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