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GMV漲得慢?大廠產品專家帶你給平臺做個全面體檢

編輯導語:在交易平臺中,把控好供給方與需求方的關係十分重要,這將影響到交易平臺的GMV漲幅情況。那麼除了供需情況,若想對交易平臺進行業務上的“檢查”,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本篇文章裡,作者提供了一份交易平臺“體檢指南”,一起來看一下。

交易平臺

的童鞋,有沒有哪一刻產生過這樣的困惑:

自我感覺交易流程設計得不錯,體驗也越來越好,但GMV總上不去,也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童鞋們不要焦慮,這是正常的,在交易平臺上,任何一個業務的成功,都不僅僅是靠產品、運營,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視角,

全方位

地去審視整個業務。

學姐會根據自己過往在大廠做交易產品的經驗和方法論,結合一些例子和

資料指標

,帶著大家給自己的交易平臺來做個深度

體檢

。一共有

六大檢查專案

,可能會直擊靈魂,請大家在看的過程中繫好安全帶~

一、靈魂拷問1: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關係是否穩定?

首先,撇開產品設計,我們先來審視一下供需關係。

做交易平臺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關係必須是不穩定

的。邏輯很簡單,如果供給和需求方已經形成了一對一這的穩定關係,那麼也就不需要平臺來撮合交易啦,這就好比你都結婚了,難道還需要人幫你介紹相親物件?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只買一個品牌的衣服,那還需要淘寶嗎,直接去這個品牌的官網下單不就行了?

*大家如果不清楚平臺的定義,認為品牌的官網也是平臺,那麼可以戳這篇學習下平臺的定義。

所以,供需關係越不穩定就越適合做平臺。那麼,怎麼去判斷供需關係的穩定性呢?我們可以用從兩個點出發↓

1. 市場集中度

市場集中度反應出供給的集中程度,而

供給分散是供需關係不穩定的前提

。還是剛剛那個極端的例子,假設市場上只有一個服裝品牌,市場集中度100%,消費者根本就沒得選了,那供需關係不就是穩如鐵了嗎~

那麼,市場集中度用什麼資料指標來判斷?比較常用的是

CR10

:也就是頭部10個品牌的市佔總和相加。

比如,餐飲這個市場,在美國的CR10有

30%

左右,也就是連鎖餐廳佔了大頭,學姐去過幾次米國,遍地都是subway、麥當勞、DQ……而在中國這個值不到10%。因此,雖然美國的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和中國差不多,但Yelp、grubhub之類的網站,市值都明顯低於美團。

當然,如果市場上供給的非常集中,那也可以用CR5、CR3去看。比如加油這站,大部分城市的CR3應該接近100%吧。再比如幾十年前,我們國家的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照相機就是海鷗牌,球鞋就是回力,CR1可能就賊高了。

這個指標越低,供需關係就越不穩定,越適合做平臺。那麼市場集中度低的行業,供需關係就一定不穩定嗎?剛剛也說了,這只是前提,因此我們還需要看第二點。

2. 供需關係的趨勢

很多品類雖然市場集中度不高,但是

長期來看,供給方和需求方會形成比較穩定的關係

童鞋們可以思考這四個品類:提供保姆的

家政公司、美髮店、美甲店和打車

,都不屬於市場集中度高的行業,那麼這四個行業哪個更適合交易平臺做呢?

我們可以來審視一下這四個行業的服務提供方,也就是從業者,保姆、髮型師、美甲師和(打車/網約車)司機,他們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從長期來看,哪個更趨於穩定?學姐給出的答案是保姆>髮型師>美甲師>司機:

一個家庭最終都會和合適的保姆形成穩定的關係,甚至會在保姆回家過年的時候因為要自己帶娃而心態崩潰。

髮型師比保姆稍微不穩定一點,不過頂著鍋蓋頭去上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畢竟頭髮做壞了還需要一定時間去長(也可能長不出來了),大部分人還是會努力找尋屬於自己的Tony老師。

相比美髮,美甲即使做壞了,也可以當場重新做,風險較低,所以美甲師叫什麼不那麼重要了,管她是Linda還是Tina呢。

打車司機和乘客的關係,再怎麼長期看,都不可能穩定,甚至兩次打車打到同一個師傅的機率都很少。

像打車這樣的品類,本身就是高頻(衣食住行),市場集中度低,供需關係也不會趨於穩定。在這個行業裡能冒出滴滴這樣,

日訂單量幾千萬

的大平臺太正常了,甚至阿里的高德、美團都在對這個行業虎視眈眈。

打車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服務夠標準化,時間、起點、終點、車型基本就涵蓋了絕大部分的需求了,這就是我們第二個問題了。

二、靈魂拷問2:夠標準化嗎?

如果消費者在線上買的是

同一款商品、服務

,但是收到的商品規格、體驗到的服務卻

參差不齊

,又或者消費者本身對於這些服務的

評價標準本來就很不統一

,那這種品類在平臺上,很難做大。畢竟網際網路本身做的就是線上化、數字化,如果不能用資訊來表達商品/服務的規格和體驗,那還不如讓使用者直接去線下挑呢~

關於怎麼判斷一個品類的標準化程度,主要就是看上面說到的兩點,這玩意兒吧,也沒辦法直接用指標、數字來衡量滴~所以,學姐建議大家平時多對著幾個品類比較下,鍛鍊自己的判斷力。

這裡學姐提供一個例子,美食商品類:零食VS食材;家政服務類:保姆VS洗衣,哪類比較標準化?大家可以先在心中想一下答案,再看下文↓

1. 零食VS食材

除了一些三無產品,大部分零食都是有品牌的,同一個品牌的某種零食,口味、重量等規格都是一樣的。而食材就不一樣了,地裡種出的菜肯定不能像工廠加工出來的這麼標準化。這部分零食勝出。

我們再從消費者評價的標準來說,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不過這個問題零食和食材都存在,這部分打個平手。

那麼結論顯然就是零食比較標準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電商平臺幾十年前就開始賣零食了。而賣食材的,比如線上買菜、社群團購等都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為什麼呢?

首先,是要等農業足夠發達,搞機械化生產了,才有可能把食材差得不太多,像以前那種小農經濟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平臺也是需要花精力對供應鏈進行改造,這如果放在電商剛興起的那會兒,做起來就有點辛苦了。畢竟,自己去市場買瓜還能挑挑撿撿,找個大小合適的,再敲一敲,問一下攤主是否保熟,甚至要(wei)求(xie)他切開看看,線上就沒辦法做到這些了。

我們來看看阿里的盒馬、美團買菜是怎麼做的,首先就是做到產地能溯源,其次是選擇大小差不多的賣,比如盒馬上只賣4KG/只的

海南麒麟瓜

,其他的重量你也買不到,學姐稱其為

“標瓜”

措不及防的課後作業:大家可以邊吃瓜邊思考下,鮮花VS水果,這兩個生鮮品類哪個比較標準化?

2. 保姆VS洗衣

我們先來看下這兩個品類服務的內容,保姆可能會提供打掃、收納、燒菜、帶小孩、照顧老人等各類服務,但因為每戶人家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保姆提供的服務很難標準化。而洗衣服就很標準化了,基本上可以歸納為洗衣形式、不同種類衣服對應的價格、是否保價。

從評價標準上來看,保姆的評價標準也是千戶千面的,比如有些要求本地人、有些喜歡做菜清淡,甚至具體到怎麼帶娃,每戶人家的想法可能都會不一樣,絕大部分都要試一試才知道是否真的合適。反觀洗衣,就很標準化了,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洗得乾淨。

所以,保姆不僅供需關係趨於穩定,而且還很“非標”,儘管保姆的中介費比保潔類的阿姨要貴得多,但沒有哪個交易平臺在這個領域裡做得很大。

三、靈魂拷問3:供需情況怎麼樣?

穩定性和標準化這兩個問題,就相當於體檢的時候醫生問了下你的大致情況,但是否真的健康,還得等體檢的各項指標出來才能下診斷。交易平臺的體檢中,最重要一項就是供需情況了,共有這三大類:

供大於求、供不應求和供需平衡

很多時候,產品上線了,還花錢做了推廣,看上去DAU還行,但就是成交hin少,因為童鞋們忽略了對供需情況作分析。當然,討論的前提是

供給有限

,如果供給是無限的,線上的虛擬商品,比如王者農藥的面板、影片課程之類,那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步。至於需求幾乎無限的品類,學姐目前還沒發現,如果有的話那可能是寫在刑法裡的吧。

下面,學姐來教大家一個判斷供需關係

最關鍵的指標

,我們可以用這個指標

先看整體再看區域性

,學姐也會把三種情況

對應的策略

過一下。

1. 關鍵指標

對於服務來說,我們可以看

滿載率

,也就是服務賣出的數量/最大承受能力。

舉個例子,餐飲的滿座率、酒店的滿房率等,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滿座率通常會超過80%,接近100%,如果低於50%,那就是供大於求了。

同理,對於商品來說也是一樣的,可以看一段時間內的

售罄率

,比如品類A本週庫存總量是10,銷售量是8件,售罄率是80%,說明貨賣得不錯,快要供不應求了。像愛馬仕包包、限量款球鞋就是供不應求的,因為供給太少。

2. 看完整體看區域性

對整體的供需情況有了一個摸底之後,我們還要對

區域性的供給情況

進行分析。

對於商品來說,我們可以

對品類細分

。比如對男裝可以拆到男裝-正裝,裡面又可以拆出大衣、毛衣、西裝、襯衫、褲子等,進一步檢視供給情況,看看是否某一類的正裝供給不足。如果我們看女裝-正裝的話,情況就會比較複雜了,因為裙子(半裙、連衣裙)、而且褲子只要在膝蓋下面的也可以算正裝(連體褲、七分褲、九分褲等),所以型別又會多了不少~

但是學姐也不建議拆到太細,比如什麼高腰棉寬鬆麻七分褲之類的,如果這麼拆那就拆出幾千幾萬種了,那也看不過來。

對服務來說就怎麼拆解就很千變萬化了,所以學姐一直覺得做服務更好玩點(前段時間某大廠學和學姐說電商已經作膩了),比較常見的拆解有時間、空間等。

比如KTV,服務其實挺標準化了,大家都是就近消費,如果開啟美團,發現都是10公里之外的KTV,那還不如直接去線下消費呢。再比如,OTA上酒店的房型在淡季都是全的,但到了旺季就不好說了,很多酒店可能就不搶手的房型放在平臺上銷售了,就在平臺上掛個總統套房什麼的。

3. 對應策略

拿到體檢結果之後,然後應該怎麼治療呢?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個房地產的例子。一線城市的人口、工作機會都增長比較快,所以市區的房子都是供不應求的,政府還要限購,而一些三線城市的人口可能是外流的,供大於求,這時候就要去庫存了,最近出臺了“限跌令”。相當於在供不應求的時候限制需求,在供大於求的時候限制供給。不過,我們在公司做業務畢竟是為了提升交易額,這類限購、限價其實對交易額的幫助較小(拉新時除外)。

我們可以來參考下上海是怎麼解決市區房子

供不應求

的問題,政府提出了“五大新城”的概念,也就是上海的五個郊區可以有獨立的政策,比如人才更容易落戶、降低在購房的門檻等等,這麼一來就等於

提供了更多的供給

給在上海工作的人,而郊區的房子是

供大於求

的,這樣又等於

拉動了郊區房子的需求

所以,應對的策略應該是

供不應求時拉供給,供大於求時拉需求,供需平衡時提升匹配效率

我們可以考慮給稀缺的那方,一定的補貼。比如,下午是外賣小哥、正餐餐廳比較空閒的時候,可能大部分小哥都在刷抖音,美團一琢磨,這不是給競爭對手增加DAU嗎。於是就推出了下午茶時段的優惠券,甚至還能減免一部分配送費,逼得學姐每天下午點奶茶。

除了補貼之外,也可以用其他手段,比如僱更多銷售、增加廣告投入、降低入駐門檻、最佳化入駐流程等,大家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

如果你的業務將將好,達到了供需平衡,那麼恭喜你~以上這些花錢的事兒,你可能都不太需要了,更重要的是怎麼提升供需匹配的效率,比如最佳化一下演算法。

四、靈魂拷問4:供給的定價合理嗎?

如果前三個問題已經順利pass了,那麼體檢算是健康了。如果還想額外練個好身材——也就是進一步提升銷量,可以考慮看看供給的定價。

會不會有童鞋問,定價和補貼是不是一碼事兒?這倒不是,

定價更基礎

,補貼是基於定價

小範圍的靈活調整

。就比如一單外賣定價30元,平臺如果補貼28元那就有點離譜了,另外,如果以後大家都把奶茶當飯吃了,那美團也不需要補貼下午茶了的配送費了嘛,就直接根據距離來唄~

當然,美團的配送費是平臺自己提供的服務,所以是美團自主定價的,這就像相對比較自由了(當然也會面臨輿論壓力和監管)。不過,很多情況下,平臺上售賣的商品,比如外賣的食物都是商家自己定價的,那我們該怎麼最佳化呢?可以考慮以下這兩個策略↓

1. 同類商品/服務的指導價

很多時候,供給方並不知道平臺上的消費者畫像到底是什麼,也不清楚哪些價格的商品/服務是比較好賣的,而平臺是有大資料的,可以分析出這類供給最好賣的價格區間,給供給方一個參考。

不過,這裡的前提是同類型的商品和服務,比如大衣,不同品牌、不同材質價格相去甚遠。但如果說是羊絨大衣,那麼自然也不會太便宜,但是網購畢竟看不到實物,摸不出羊絨的細膩感,所以也不能賣太貴的。如果我在淘寶上想做一個羊絨大衣的淘品牌,那麼400-2000左右的價格區間是比較好賣的,如果再貴就要考慮找個大明星、網紅帶一波貨,或者是100%純羊絨大衣了↓

再比如洗牙套餐上海的超聲波洗牙,賣的最好的是100元左右的單子,那我們可以考慮給這樣的商品一些流量傾斜,再結合消費者平時的消費習慣,在匹配價格的時候適當的上浮或者下調。

2. 同一商品/服務,保持價格一致

同樣的東西,平臺上賣的價格相差很大,消費者就會困惑。來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酒店有很多供應商,但是Booking會控制同一個酒店、同一個房型、同樣的增值服務(比如是否含早餐),價格完全一樣,當然每個供應商可以有一些補貼,但定價如果差異太大,消費者可能會有點凌亂,不知道怎麼選,畢竟都是一毛一樣的東西嘛~

正確的做法↓

錯誤的做法↓

其實這就相當於剛剛第2問裡面的標準化,同樣的商品/服務,賣一個價格,也算是標準化高階形態。不過,首先我們要把這些供給做成標品,其次才能把價格統一,而且還要求平臺有足夠的話語權,大家量力而行叭~

五、靈魂拷問5:內容怎麼樣?

即便是價格OK,怎麼樣把貨的內容更好地呈現出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幫助消費者做決策,也是一門學問,就相當於身材練好了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穿。

首先我們要找到

對使用者決策最關鍵的內容

,其次用

合適的載體

把這些內容表達出來,最後去

豐富這些內容

比如,線上購買化妝品、女裝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結構化的資料來展示一些基本資訊,比如品牌、顏色、款式、材料等等,但是千言萬語都不如模特上臉試色、上身試穿的效果來得直觀,那麼試色和試穿的就是對使用者決策最關鍵的內容。

我們可以用圖片、影片這樣的載體去表達這些內容,顯然影片的效果會比圖片更好,而直播的真實性、互動性又會比影片更強,這麼說來,李佳琦也靠著口紅試色當上“直播一哥”也就不奇怪了~

換個品類,就完全不一樣了,比如選醫療服務的時候,醫生的科普影片(聽不太懂)、做手術的影片(畫面過於血腥)其實對使用者的決策不那麼關鍵,倒不如用文字把醫生的從業年數、職稱、擅長領域的展示出來,患者選的時候就覺得心裡有底了。

至於這些內容要怎麼豐富,無非是讓靠人肉和自動兩種手段。前者就可以靠讓供給方自己填寫,或者找眾包/外包;後者可以透過與其他公司合作、在合規的情況下爬取等。

不管是哪種情況,考核的時候除了

內容的豐富度

,比如影片的數量;也要考察

內容的質量

,比如資訊準確率、照片的清晰度等。Airbnb為了提升民宿圖片的質量,會提供專業攝影師的服務,好看的照片可以讓房東的

收入增加40%

六、靈魂拷問6:交易規則怎麼樣?

學姐最後再提一點,也是比較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

交易規則是否覆蓋到所有的情況,以及規則是否公開透明

理想情況下,市場上(也就是平臺)的交易應該是完全自由的,大家都各取所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其樂融融,平臺呢就提供一個場所而已~但實際上呢,平臺就相當於一個“小政府”,承擔著監管市場的責任,如果平臺上的交易出了問題,供需雙方都會來找平臺的麻煩,畢竟平臺也在裡面賺了錢,所以交易規則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比如學姐喝了奶茶外賣之後拉肚子了,即使這家店鋪線上下也有在經營,也應該有相應的市場監督部門去監管,但是呢消費者畢竟是在美團上叫的外賣,美團也對奶茶店抽了佣金,那自然應該承擔起

相應的責任

。如果你在一個相親網站上約了一個物件,結果到了之後發現TA的介紹是假的,PS得親媽都不認識了,那不得找平臺論個理~

所以,在交易規則這部分,我們

要覆蓋到儘可能多的極端情況

,並設立相應的處理流程。雖然投訴的使用者不會很多,往往只有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卻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畢竟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任何一個負面新聞都可能擴散地很快。

這個其實也好監控,看

退款率、退款原因、

萬訂單產生的投訴和投訴原因

即可。學姐之前還去去當過幾天的客服,瞭解最一手的使用者投訴情況,也花了不少力氣去最佳化其中的交易規則。比如交易發生退款,到底是哪方的責任,如何用系統去判斷,如果是消費者的責任,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給予商家一定的補償,如果是商家的責任,怎麼樣去補償消費者,懲罰商家。

除了設計更優秀的交易規則,我們也要把這些規則

更公開、透明地展示給使用者

,一方面是為了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感,另外一方面也是讓使用者給出一些反饋,更好地傾聽他們的聲音。就比如最近,美團就公開了外賣訂單分配的演算法,會考慮騎手的時間是否充裕、順路度,還舉了一個順路度計算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靈魂拷問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體檢的結果如何?

#專欄作家#

海貝學姐,公眾號:海貝學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十年大廠產品經驗,精通產品方法論和產品知識。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